太長不看版

從數據上有,正方並不是劣勢方。原始數據我現在是找不到了,有記錄的比賽中正方勝率大約是在百分之五十點零零零一,反方是百分之49.999。(傳辯新加坡賽制)。

不過從統計學上看,這個是可以完全忽略的存在。從制度上來說,雙方依舊都是公平的。因為辯論賽是一門競技活動,所以公平性是辯論賽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勝負完完全全的是通過比較雙方在台上的表現展示出的辯論水平的高低來決定的。

不過其實如果我們把問題轉化下,在辯論賽中反方有哪些獨有的優勢。相對而言,正方也就有了劣勢。

反方的普遍優勢是:反駁優勢以及在特殊賽制下的整體推定優勢


我是薛潛之,讀書思考言有所值。專註城市規和產業升級。


反駁優勢

一、陳詞階段

正方一辯發言,時間為三分三十秒。 反方二辯質詢正方一辯,共計時二分鐘。回答方只能作答不能反問,質詢方可以打斷,但回答方擁有5秒保護時間,保護時間內質詢方不得打斷 反方一辯發言,時間為三分三十秒。 正方二辯質詢反方一辯,共計時二分鐘。回答方只能作答不能反問,質詢方可以打斷,但回答方擁有5秒保護時間,保護時間內質詢方不得打斷。

反方二辯就質詢內容進行小結,時間一分三十秒。 正方二辯就質詢內容進行小結,時間一分三十秒。 二、對辯與盤問階段

正方四辯與反方四辯進行對辯,時間各一分三十秒,雙方以交替形式輪流發言,辯手無權中止對方未完成之言論。雙方計時將分開進行,一方發言時間完畢後另一方可繼續發言,直到剩餘時間用為止,由正方開始。 正方三辯盤問,時間一分三十秒,三辯可以質詢對方除三辯外任意辯手,答辯方只能作答不能反問,答辯方不計入另一方發言開始的記時標誌,另一方辯手必須緊接著發言;若有間隙,累積時照常進行。同一方辯手的發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時間已經用完,另一方可以繼續發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棄發言。 四、總結陳詞階段 反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為三分三十秒。 正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為三分三十秒。

圖一是一個傳統的辯論賽賽制,第二個賽制是華語辯手世界盃的賽制(原辯論黃金聯賽)。從賽制的科學性我們能看到,第二個賽制更加的科學,因為它利用制度讓雙方都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同時平衡了兩個持方的優勢。

就像剛剛我說到的反駁是有著反駁優勢的,以第二個制度為例子。在正方一辯立論結束己方立論並為開始的時候,反方就可以有它的第一輪質詢了。這己方還未立論的情況下可以集中精力去反駁並不需要擔負太多的論證義務。這就是所謂的反駁優勢。

然而我們之前也說了,如果只有一份有優勢那麼比賽就失去的意義,所以在賽制上反方有它所依賴的優勢。那麼正方也就必須也有能與反方相抗衡的優勢。那就是在賽制上把先入為主和收官的權利給了正方,而這兩種優勢最佳的服務對象都是嚴謹的論證。

其實辯論賽的主要核心思路依舊是正主立,反主破。為了雙方都能發揮或者說更好的盡到持方義務,在賽制上做出了平衡。將反駁的優勢給了反方,他們是質詢和攻辯的發起者。同時把有利於立論的第一次陳述權利給了正方,同時讓反方先結辯來避免如果反方在四辯提出的新的問題或者說辭正方沒有回應的機會的情況。

所以其實不存在正方劣勢,有的只是相對的優勢。

奧瑞岡賽制——整體推定優勢

奧瑞岡賽制是辯論賽中的特殊賽制,也可以稱為「俄亥俄賽制」。總而言之它是一個專門討論某個政策是否應該通過的賽制。由於他辯題的特殊性,所以反方也就是反對政策通過方在比賽之初是享受「整體推定優勢」,簡而言之就是評委在一開始的時候和反方是站在一起的,認為辯題不應該通過。

(以上圖片截取於,我的另一個回答:辯論中的「整體推定」是什麼中。)

如果,一個傳辯的評委,一開始就有立場那麼對於整場比賽的公平性破壞是極大的。

原因很簡單,原來你的對手只是對方辯友,現在你打贏了對方辯手外你還需要再打敗一次評委。這不是不可能,可是這很不公平。

2014的國稅杯總決賽階段,請來了董小姐董明珠女士作為評委之一。她在接受採訪是時候就明確表示過,她會直接投票給她認為對的那一方。這一發言立刻引來巨大的爭議。


作為只正式打過一場辯論賽的學生來講,第一次做正方時確實有些劣勢:

1.作為正方,一般觀點都是大眾所認知的,或者是一開始就存在的東西,但是往往正是因為你知道我知道大家就默認為是真理,但往往這樣更容易推翻,因為一萬中總會有個萬一,例如當時我們是木秀於林風必催之正方,對於大家來說這很對呀,但是反方隨後舉出巴西的一種樹就是比周圍的樹高,當時真的有點懵。

2.俗話雖說先發制人,但是先說話的總會讓人找到缺點,辯論賽就是這樣,你錯一點別人抓住就一直懟,懟著懟著就會產生心虛的感覺,這是十分不利於辯論的。

3.正方觀點一般被觀眾熟知,往往沒什麼新意,觀眾印象以及評委關注就沒那麼高,但反方的新穎觀點則會把這些搶去,這也應該算一個劣勢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