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脈影像經絡,洞察文娛風潮

  如果不是片頭顯眼的DC標誌,《雷霆沙贊!》很容易被不熟悉超級英雄電影的觀衆誤認爲漫威出品。

  超級英雄拯救城市的故事模板、不堪一擊的反派人物、煽情到極致的正能量價值觀、插科打諢的冷笑話……

  這些元素,跟漫威生產的超英大片太像了,像到失去了DC獨有的暗黑風格。

  這種感覺在《海王》上映時也出現過。

  坐在電影院裏,看到高大威猛的海王用自產自銷的冷笑話強撩海後時,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奇怪的惡趣味——讓星爵、蟻人、死侍加入DC拓展宇宙,跟海王嘮嘮嗑,順便來場麻將battle吧!

  放在從前,很難將DC和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置於同一語境下,構建如此和諧且充滿喜感的場景。

  當然同樣困難的是,放在從前,也很難想象“沙雕”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DC電影中的超級英雄。

  4個月之前,我以爲海王是DC電影中最配得上“沙雕”一詞的超級英雄;4個月之後,沙讚的出現,讓我陡然醒悟:原來超英的世界裏,沒有最“沙雕”,只有更“沙雕”。

  “沙雕”英雄歡樂多

  論起“沙雕”程度,10個海王都比不上1個沙贊。

  作爲DC拓展宇宙中最“二缺”、最低齡的超級英雄——沙讚的存在,就是爲了告訴超英鐵粉:賣萌犯傻,纔不是漫威的專利呢!14歲的沙贊寶寶,一樣很棒棒哦!

  變身前的沙贊——14歲高中生比利

  在身份設定上,沙贊是DC拓展宇宙已出場超級英雄中年齡最小、心智最不成熟、戰鬥值最弱的那個。

  他不像超人一樣擁有炫酷的身世,不像蝙蝠俠一樣擁有富可敵國的家世,作爲一個普通的14歲高中生,童年時代親情的缺失,使得他在成長過程中極度抗拒新家庭情感關係的建立。經歷數十次逃離收養家庭的叛逆舉動後,他進入一個只有5個孩子的福利院,在此結識了癡迷於超級英雄研究的弗萊迪。

  弗萊迪(左)與比利(右)

  意外獲得超能力後,沙贊在弗萊迪的幫助和“慫恿”下,踏上了犯傻賣萌、無所事事的不務正業之路。

  教訓完搶劫犯,面對路人倉皇丟下的73美元,他笑得像個沒見過世面的傻子;意識到自己是有錢人後,乾的第一件事是去超市買兩打啤酒,大喝特喝;喝完發現味道不對頭,立馬換成垃圾食品,喫得心滿意足。

  爲了想出足夠炫酷的代號,他絞盡腦汁,食不知味;變身後的日常是各種鬼畜訓練,訓練的同時不忘把視頻po到網上,求贊求轉發;因爲想多賺點零花錢,於是逃學到街上表演閃電才藝秀,求路人“施捨”……

  種種“沙雕”操作,除了14歲的未成年超級英雄,怕是再沒有人會做。

  14歲高中生的身份設定奠定了《雷霆沙贊!》的故事基調。在這個未成年超級英雄的世界裏,“沙雕”是心智不成熟的側面表現,成長是最亟待解決的青春課題,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僞命題。

  整部電影中,沙贊面對的反派僅是一個偷盜魔瞳的光頭大叔,跟正義聯盟三巨頭挑戰過的反派相比,KO難度下降了不止一個level。

  當然這種設定是完全合理的。

  畢竟主人公才14歲,因此故事被牢牢限定在講述熊孩子成長的煩惱這個固定框架下,無法加入太多的社會話題和暗黑屬性。

  DC VS漫威:相殺多年

  我終於變成了你最初的模樣

  超英迷都知道,超英漫畫與超英電影是兩碼事。在漫畫的世界觀上,DC和漫威大多走暗黑風;在電影的世界觀上,DC以祖傳暗黑風格享譽口碑榜,漫威則以閤家歡卡通片畫風喫遍全球電影市場。

  漫威宇宙的23部系列電影中,稍微跟暗黑沾邊的超級英雄當屬死侍和毒液,但稍微留心一下去年上映的兩部電影《死侍2:我愛我家》《毒液:致命守護者》的片名,就不難感受到漫威拼命“洗白”兩位反英雄的決心。

  閤家歡卡通風是11年來漫威電影一以貫之的製作理念。

  全世界觀衆都需要正能量,走進電影院,爽感炸裂的一刻莫過於在大銀幕上看到好人打倒壞人、世界一片和平。

  漫威洞察了這種主流價值觀背後巨大的市場價值,因此11年來,無論被吐槽多少次故事幼稚、主題單一,它都堅持在23部超英電影中注入主流價值觀,用以展現電影藝術的政治正確。

  這些影片的商業成功是顯而易見的。在世界票房榜TOP 10中,漫威以一己之力拿下四個席位,分列第4名、第6名、第8名、第9名。

  世界票房榜TOP 10中,沒有出現任何一部DC電影。

  DC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爲去年上映的《海王》,綜合票房11.437億美元,位列影史第20名。

  再往下則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中的第二、第三部。其中,2012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綜合票房10.849億美元,位列影史第25名;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綜合票房10.046億美元,位列影史第37名。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是商業價值與口碑排行最相得益彰的DC電影。

  在中國,該三部曲同時進入豆瓣電影TOP 250榜單,這極大程度上得益於諾蘭對DC電影暗黑風格的超強把控能力。電影中的三位主人公——搖擺不定的蝙蝠俠、正邪難辨的警探、驚豔絕倫的小丑,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並存的矛盾狀態,被視作超英電影中最具內容深度的作品,在全球範圍內都取得了高口碑與高票房。

  DC有意延續《蝙蝠俠》三部曲的成功,但就在《蝙蝠俠》三部曲收官的2008年,漫威的《鋼鐵俠》橫空出世,截然不同的超英畫風,不僅在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也正式開啓了漫威電影宇宙,令DC如坐鍼氈。

  2009——2013年,DC陸續推出《守望者》《赤焰戰場》《失敗者》《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綠燈俠》《超人:鋼鐵之軀》《赤焰戰場2》等電影,聲勢上始終居於下風,遠不如漫威電影在全球市場喫得開。

  轉型刻不容緩。

  如何轉型?轉向何方?漫威提供了答案。

  可以預計,《雷霆沙贊!》不會是DC的最後一部閤家歡卡通風電影,今後可能會有比沙贊更“沙雕”的超級英雄登場,以討得年輕觀衆的歡心。只是不知那個時候,漫威宇宙將會進入哪個階段?萬一漫威心血來潮,要走暗黑風,DC是否會緊跟步伐,再度扭轉製作風向?

  【文/聞人語】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