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师

  现在的知识人,有的重视深度,有的重视广度,有的重视高度。例如现在有些博士基础不厚实,广度也不够,只专志于自己所修的一门学问,所以有人批评:这是「蔓藤博士」。

  有的读书人知识丰富,好像百家皆通,但是每一门学问都很稀松,有人评曰:这是「跨桥博士」。

  有的知识人,他重在基础,好像百丈高楼,他的基础既深且广,地震台风,全不受影响,这种深研博士,就如「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才是实至名归的博士。

  /取自网络

  做人,有的人很肤浅,只有广度,没有深度,从他的言谈之间,就晓得他对问题没有深入,只略懂皮毛。有的人并不求速成,而在基础上再三地深究,如同一幢三十层楼的建筑,打个地基、做个水土保持,需要两、三年,但是地上三十层楼却只要一年半载就可以完工。可见深度很难,高度和广度比较容易。

  现在的知识人,当开始做学问的时候,就应该为自己定下目标,我是走深研之道呢?还是走广博之路呢?深研有深研的价值,广博有广博的用途,怕只怕「蔓藤博士」既不高,又不广,也不深,那就一无可取了。

  每个知识人的道路,摆在眼前的,一是深研,二是广博,三是高度。其实方便有多门,归源无二路,最好你要能深、能高、能广。有的人能深不能宽,就如一口井,只能坐井观天,没有广度;如果只有广度而没有高度,则如一棵枝叶只能横向发展的树,也不能成为参天古树。

  有的人能高不能低,当他爬到尖端,发现基础不稳,一阵小小的风云变幻,就把他打倒了,所谓高处不胜寒,也不足取也。

  /取自网络

  其实,一个人纵使能力再大,也绝不可能只手撑天,所谓「独木难成林」。人生最好是集体创作,就如瞎子、跛子、聋子,三个人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从失火的房子里顺利逃生。所以今天的学子,没有谁大、谁小,都要倡导集体创作。现今的诺贝尔奖,很多也是两人、三人合得一个奖,可见为学之道,已经走向全方位的研究,而不再是一枝独秀的时代了。

  经云:深入浅出。非但要深入浅出,还要高低平衡。佛陀说观机逗教,应病与药,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今日佛子为学做人,要能深、能广、能高、能低;深度与广度,皆能具备也。

  /取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