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鎮諮詢師·馮嘉和

  有小夥伴在之前的文章裏面留言,想看關於“死亡教育”的文章,於是,就有了這一篇文章。

  在生活中,良性的死亡文化和死亡教育,是有利於讓人們懂得更好地生活的。

  關於“死亡”的文化數不勝數。

  有人從小就從神話故事裏面瞭解死亡;

  也有影視作品中身披黑色斗篷手持鐮刀的死神形象;

  也有泰戈爾“生如夏花,死如秋葉”的詩意;

  也有人去西藏看天葬去直面葬禮。

  電影上,也有很多和死亡相關的影片。

  而今天分享的,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

  1

  死後的世界,不是陰曹地府,而是五彩繽紛

  影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的亡靈節,這個節日和中國的清明節相似,是一個紀念先人的日子。

  據說電影引入中國時有一個小插曲,因爲《尋夢環遊記》涉及到了“亡靈”的主題,可能無法引入國內。

  但因爲廣電的朋友在看得時候也都感動得不得了,所以順利搬上了內地的大銀幕。

  與很多文化相似,電影《尋夢環遊記》的世界裏面,認爲人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活着。

  有所不同的是,這個死後的世界,並不如陰曹地府那樣陰森恐怖,到處都是酷刑,而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會有歌唱比賽、有派對、有演唱會等豐富的活動。

  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之下,死亡並沒有顯得那麼慘烈。

  影片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邀請觀衆們一起去探討生存與死亡。

  2

  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忘記

  《尋夢環遊記》的世界中,人是會“死兩次”的。

  第一次,是我們常說的“去世”,靈魂從活人的世界去到了亡靈的世界;

  第二次,是亡靈完全被活人遺忘的時候,影片中把這個稱之爲“終極死亡”。

  影片中,主人公米格穿越到了亡靈的世界,無意中遇到了自己的曾曾祖父埃克托,剛開始兩人並沒有相認。

  因爲在現實中,米格的家人都認爲埃克托是一個拋妻棄子的混蛋,大家決定“遺忘”這個人。

  但隨着故事的展開,大家才發現了真相— —埃克托是被人陷害致死的。

  儘管如此,因爲埃克托的離去,使得曾曾祖母的一生受盡了辛苦。

  覺得自己受到了音樂的詛咒,堅決反對家裏有任何人去碰音樂。

  祖母表示無法原諒埃克托。

  此時,小男孩米格站出來爲曾曾祖父說話— —

  “你可以不原諒他,但我們不應該忘記他。”

  “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這種情況,某一首歌、某一張照片、某一種品格、某一種信念。

  這些可能是由已故的人留下來的東西,但依然能夠不斷地影響着活着的人。

  正如剛過去的4.1,也是張國榮離世的第16個年頭。

  因爲有了歌迷、影迷的懷念,使得張國榮的會給人一種依然距離人們很近的感覺。

  在這裏,《尋夢環遊記》爲人們展現了它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一個人怎樣度過一生,是更加有意義的呢— —

  答案是:

  去世後,能夠讓人們願意記住TA。

  3

  思考死亡,從而瞭解自己該怎樣生活

  死亡,是存在主義心理學裏面十分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

  一個經典的理念是“向死而生”,意思是,人們通過面對死亡、思考死亡,從而去了解自己應該如何生活。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1天,那麼你會如何度過?

  因爲在面對“死亡”這個終極問題時,可以幫助人們去更加深刻地思考,到底什麼是對自己重要的,什麼是沒有那麼重要的。

  曾經以爲哲學家提出這樣的觀點— —所謂生活,就是不斷“死去”的過程。

  當你步入初中後,小學的你就“死去”了,當步入社會後,學生時代的你就“死去”了,步入中年後,年輕的你就“死去”了。

  如果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在這裏,其實這位哲學家想強調的是,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面對“失去”與“告別”的過程。

  死亡是一個重大的“失去”,它使人失去了全部。

  但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也必須面對很多“失去”與“告別”。

  這是生命中重要且無法避免的議題。

  有些人一直活在過去;

  有些人無法認真過好現在的生活;

  有些人無法對未來產生嚮往和追求。

  這都是因爲自己無法好好與過去告別,無法真正面對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

  4

  學會告別

  只有和過去無法改變的事情好好告別,人才能夠往前走。

  提到告別,不得不提另外一部和死亡相關的電影《入殮師》,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

  影片的主角小林的工作是入殮師,就是爲死者的屍體進行化妝、打扮,讓死者看起來像活在的樣子,再讓親友與死者告別。

  藉着入殮師這個獨特的視角,電影爲人們呈現了各種各樣“告別”的情景。

  同時,讓觀衆們看到,當人結束了一生,無論那是這樣的一生,這都是值得尊重的。

  在心理學上來看,告別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哀悼”。

  注意,這裏提的“哀悼”不是指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

  而是允許自己爲了美好的事情的消逝,好好地難過、好好地哭泣。

  這也是爲什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文化、任何一個民族,都肯定會有葬禮的存在。

  因爲葬禮就是人們告別的一個重大儀式,沒有告別,活着的人就難以真正去面向未來。

  同時,告別也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正如爲什麼會有中國的清明節、也有墨西哥的亡靈節。

  因爲除了告別以外,人們同樣需要一些時間和儀式,去回味過去——回味那些失去的人和事。

  其實也是在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到底什麼纔是重要的。

  正如《入殮師》裏面的一句臺詞——

  死亡像是一扇門,它不是終結,而是超越,引領人們走向下一程。

  因此,不必忌諱談論死亡,因爲它會讓你成長。

  作者 | 馮嘉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