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理轉載

  原載公號|奇遇電影

  作者|李李

  北美時間4月7日,《殺死伊芙》第二季新鮮度100%迴歸。

  這部神劇的第一季在內地有超過5萬人評價,高達8.6分,還橫掃了去年北美電視劇的各大獎項。比如主演吳珊卓就是近40年來第一個獲得金球獎視後的亞裔女演員。同時,她還是金球獎歷史上第一位亞裔主持人。

  此外還有哥譚獨立電影獎的最佳突破劇集,並在英國學院獎橫掃了14個提名(官方解釋,《殺死伊芙》雖然是美劇,但本劇卡司和主創多是英國人,做出了巨大創造性貢獻,所以批准入圍……)

  雙女主一起上提名

  《殺死伊芙》改編自盧克·詹寧斯的驚悚小說。劇本由菲比·沃勒-布里奇主筆。她是《倫敦生活》中的‘’Fleabag‘’,是《情迷意亂》中的Lulu。兩部作品也由她編劇。

  菲比幽默,腦洞清奇,她寫的劇沒那麼正經,或許還會挑戰一些觀衆的三觀,但是好看,有着生動的創造力。

  菲比·沃勒-布里奇

  回到《殺死伊芙》,這次菲比沒有擔綱主演,兩位主演分別由吳珊卓和朱迪·科默扮演。

  對吳珊卓來說,2018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她飾演的角色名字終於出現在了劇名中。沒錯,這個好萊塢的“配角”終於當了主角。這一年,她拿獎拿到手軟。

  連一開始不支持她演戲的父母,也站在海報下,高興地拍下合照。吳珊卓感慨道,這花了她30年。

  吳珊卓父母在她的海報下合影

  年輕的朱迪也憑這個角色收穫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女主角提名(第9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視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提名),雖然很遺憾,最終敗給了她的搭檔”伊芙”。

  簡單來說,《殺死伊芙》是一個祕密探員追捕一個變態殺手的故事。但與我們對這類作品的刻板印象不同,它絕不是一個007式的貓捉老鼠的遊戲。

  首先兩位主角均非往常所見,她倆從出場開始就很有意思。薇拉內爾在一家咖啡館喫冰激凌,她試圖逗對面的小女孩笑,但失敗了,小女孩將目光轉向旁邊的酒保,兩個人同時笑起來。

  薇拉內爾凝視酒保,學他的樣子,終於讓小女孩笑了出來。之後,她站起來離開,順勢將小女孩的冰激凌掀翻…在人們低聲的輕呼中,踏着輕快的步子離開。

  而另一邊,伊芙在噩夢裏驚聲尖叫,旁邊是緊張的一直試圖喚醒她的丈夫。過了一會,她平靜下來說道,我就是睡覺時壓着我胳膊了,現在沒事了。

  兩個怪胎。

  薇拉內爾是俄國女殺手。她出生於俄羅斯,童年悲慘,因殺人在監獄服刑,後被一個神祕組織“十二門徒”選中,成爲殺手,業務水平相當出色。

  但與刻板印象中,穿着高開叉的裙子,端着槍,亮出身材曲線的性感美人不同,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她在第一集中,就被人形容“胸小”(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在穿着上,她時而休閒,時而體現她古怪的趣味,比如那件令人印象深刻的粉紅色裙子,奇趣爛漫,還有點小俏皮。

  薇拉內爾有一張和善的臉,內心卻極其冷酷,因爲其本人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無法產生共情。她不同情弱者,面對嚷着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而求饒的人,她聳聳肩,感到很不耐煩。

  她愛欣賞人的死狀:死於她髮簪之下的老人、慢慢窒息的哮喘病人…她凝視他們,像欣賞一件藝術作品,眼睛裏閃着興奮的光。因此,她也被觀衆親切地稱作“小變態”。

  但作爲一個反派,她卻讓觀衆討厭不起來。或許因爲她時而淘氣時而可愛時而真實地受傷。她會裝死嚇唬寵愛自己的上線康斯坦丁,也會日常使小性子,又日常被拒絕。

  她喜歡一切高檔的東西,Fancy的高定、成排的香檳、高級酒店、漂亮牀伴...終極愛炫耀,卻只想得到一個人的注意——伊芙。

  伊芙是軍情六處的工作人員。她有些神經大條,滿嘴髒話,工作遲到,在會議中偷偷喫早餐。她愛開玩笑,比如無比認真地和丈夫探討如何殺死對方…但她也有非常敏銳的直覺,可以將幾起案件聯繫在一起,並將兇手鎖定在女刺客身上。

  她有着自己的執拗(或說性吸引)。即使丟掉兩份工作,失去了好朋友,失去丈夫,她也要找到薇拉內爾。

  很容易發現,伊芙也是一個與主流印象不同的角色。在好萊塢,主角特工通常是白人男性,是個英雄形象。比如邦德(《007》)、伊森(《碟中諜》)…而伊芙不但是女性,還是亞裔,而且也沒有那麼英雄。

  這正是這部劇集塑造角色的精妙之處:性別角色完全反着來。

  仔細一看,發現男性角色更是如此。他們不再掌權,而是扮演通常由女性扮演的角色——受害者,好朋友,妻子背後的男人。

  追兇過程中的受害者

  被策反的慫貨

  “十二門徒”的送信人

  家庭主男

  Eve的黑客好幫手

  但要說明的是,本劇不是在製造性別對立,男性也並非背景板,他們不過是被置換成了女性的支持者,或更弱勢的一方。在現實主義的語境中,很容易造成一種奇異的感覺,但這正是主創班底對性別問題的思考和她們的表達。

  這部劇最吸引人的還有兩個人之間若隱若現的感情線。薇拉內爾與伊芙被對方吸引,爲對方着迷,但又常陷入要置對方於死地的險境。

  兩個人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但她們之間的關係卻充滿曖昧的情愫,性感的張力。比如,第一次見面時,兩個人並不知道對方是誰。伊芙受命來保護證人,而薇拉內爾卻受命來殺掉證人。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氛圍下,薇卻向伊芙建議到,把頭髮披下來更好看。

  比如,尾隨伊芙,幫她挑選衣服。再比如,闖入伊芙家,把她嚇得半死,但薇拉只是想一起喫頓晚飯,是不是頂級的浪漫。

  直到最後一集,她倆互相坦白。伊芙說,“我就是,想知道你的一切”,而薇拉內爾則是,“我想着你XX”。此刻不禁想表揚一下演員的表演。鏡頭推得很近,兩個人的微表情極其有戲,下一秒天雷勾地火完全無問題。

  之前你追我趕、明處暗處的過招拆招,所有的一切,全都是爲了此刻——共處一室、僅此二人。薇拉內爾說,她想要普通的東西,美好的生活,很棒的公寓,有趣的工作,一個一起看電影的人。

  伊芙完全放鬆地倒在牀上,薇拉內爾也小心翼翼地在她身邊躺下。但,就在薇拉內爾準備有進一步的動作時…伊芙用刀刺向了她的腹部…

  伊芙的暴力行爲很突兀,動機並不明確,連行事作風陰晴不定的小變態都措手不及。這時我發現,伊芙與薇拉,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她們都是“變態”,卻陰差陽錯站在了對立面。

  這部劇關注的不止是性別,還有個體微妙的、如毛線團般複雜卻動人的情感。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新一季也播出了。但這季在人員上有些變動。菲比因忙於新一季《倫敦生活》的工作,所以在第二季中不再擔任劇本主筆,僅保留執行製片人的身份。主筆的工作交給了她的好閨蜜埃默拉爾德·芬內爾。

  埃默拉爾德·芬內爾

  小變態扮演者朱迪表示,才華橫溢的埃默拉爾德有着相似的幽默感,也清楚角色和劇集的基調,現在她非但不擔心,還對劇本和角色的發展感到無比興奮。

  在本季的預告片中,薇拉對洞洞鞋的嫌棄溢出屏幕,非常擅長製造尷尬癌的伊芙遇到新同事,兩人的曖昧情愫擦槍走火...同時,該劇還有兩位女導演加入,麗薩·布魯爾曼和弗朗西斯卡·格蕾戈裏妮,她們曾分別執導過《我心蔚藍》和《電子夢:菲利普·迪克的世界》。

  演員方面沒有太大變化,還是CP感滿格的“小變態”和“伊芙”,埃萊娜和肯尼也會迴歸。此外還增加了兩個新角色,看來痞氣十足的Hugo,和新同事Jess。

  上一季的最後一集在疑問詞“where”中結束,新一季想必是依然以追蹤爲主。但吳阿姨在接受THR的採訪時,又說:故事從“追逐”轉變成“在一起”——一起在同一個房間裏(what?)

  而朱迪說,可以期待薇拉殺“更多、更多、更多人”。

  而且上一季也留下了很多懸念。本來是鐵好人的埃萊娜,她的身份逐漸滑向亦正亦邪。她是什麼人?跟“十二門徒”又有什麼關係?一手策劃多人暗殺,與英俄政屆高層糾纏不清的“十二門徒”,目的究竟是什麼?

  相信最新的這一季應該會有更多的線索。

  演員菲奧娜·肖還演過哈利·波特的壞姨媽

  最後還有一個好消息,據製片人透漏消息說,《殺死伊芙》或將續訂第三季。原著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上海。

  雖然現在劇本已經脫離了原著的故事,但我們或許還可以期待一下,在上海見到伊芙追逐薇拉的身影。

  《殺死伊芙》第二季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