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實對你們有利時就擺事實,當法律對你們有利時就強調法律,當兩者對你們都沒有利時就拍桌子亂咬,把水攪渾。


奧克斯其實是在說:

「格力空調的質量真的好,至少國內的格力空調我們是找不出它的質量問題的,我們只好去沙特找了。不過我們現在拿不出權威證據,只好週一給大家看一下拆機視頻了,不過拆機視可能只是我們自己拆機的視頻不是第三方的檢驗報告。」

看完奧克斯的舉報,我覺得可以放心購買格力空調了,因為奧克斯幫我們查過了,機子確實沒有問題。買它!買它!買它!

以後會經常購買格力的產品,因為它的產品有一大批競爭對手幫消費者檢驗,消費者用著放心。(手動微笑)

評論區看到很多小夥伴說格力服務不行,不知道買過的小夥伴怎麼看?


寡廉鮮恥!!!

冷泠自己口中的「週一見」

9月2日的週一過去了,到如今9月3日下午14:00了,啥都沒見。

這不止冷泠自己微博發了

持證新聞媒體、家電行業媒體、熱心喫瓜人士、相關消費者……都轉發關注了有哪些?新京報官微、深圳商報、經濟日報、每日經濟新聞、新浪財經、網易財經……

然後呢?

堂堂「國內銷量前四」、自稱「線上第二」的大企業,公然放了公眾的飛機?!?!

公然跳票!公然爽約!公然放飛機!

真 · 不要臉!

—————————————

怎麼看奧克斯的公開信?

居然有人說寫得好,我相信是水軍。

不回應事實,胡說八道些無營養的事,居然「寫得好」?怕是沒話可說吧?還是水平太低?格蘭仕懟天貓,也算是有的放矢,清楚明白;冷泠這公開信,都講了什麼?1、我叫冷泠以及我是做啥的;2、「我們中國名牌,充滿競爭力地只賣兩三千」;3、我們都是前三甲;4、你618前做得不好,外媒說國產偷工減料了;5、我們拍了拆格力的視頻,有你們的證據了;6、你們在沙特被召回,但我們沒有在618公開;7、奧克斯賣得便宜是因為走電商;8、「尊重他人,不隨便評判同行的『道德品質』,是法治社會中,一個企業的基本道德品質。」9、我們別吵了,一起掙傻tupid消費者的錢吧。

不忍卒讀。

神一般的行文筆觸,神一般的理論邏輯。即便如今零散的碎片文體,也不至於如此,難堪。

公開信回應了什麼嘛???

能不能好好審題,看看人家董小姐炮轟你們什麼??

「8月28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的舉報很有價值,歡迎所有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益,督促企業進步。舉報的初衷是為了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要打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一個劣質產品,低於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是違法產品,這跟企業道德品質有關係。相信市場監管部門一定給社會一個公平公正的交代。「

她說你們產品劣質、違法,和你們的企業道德品質有關係!

你回應人傢什麼了嘛?

難怪董小姐都不回應,真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讓人啼笑皆非。莫名其妙。

—————————————

時至週二,奧克斯不見回應,也可解讀:

隱忍、不宜開戰、能屈能伸。

只是麻煩別騙人,別遭人唾棄。

人家何享健放牛娃,實誠不舞文弄墨,要學美的就學到位一點吧。人家董小姐就是夠硬氣又有底氣,你沒本事幹仗,還忍不了,怎麼成大事?

註:圖片均摘自新浪微博@冷泠-AUX。為便於閱讀,圖片經過裁剪。

不評價董小姐及格力方面的言論,僅說明作為與格力沒有任何關係的普通90後消費者對奧克斯家電事業部冷泠總裁近日於?微博上的發言的一些看法。

作為消費者,理性地講,我其實是不太在乎您是否工作辛勤,又或者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我更在乎的是產品的質量,價格,或簡而言之——性價比。

對於消費者而言,及時曝光有問題的產品無疑更有利於其做出正確的購買決策。如果奧克斯真的認為格力是有問題的,請問為何不及時發聲?作為消費者,我不認為這是「公平競爭」。

再者,在國內電商市場的銷量,或者如冷總所說的「消費者的選擇」,真的可以佐證奧克斯沒有質量問題嗎?(畢竟消費者的決策不一定時時刻刻都能夠完全反映其內心真正所需吧?冷總不曾在機場喫過定價不合理的餐食?)

讀到這裡了,奧克斯似乎還是要向董小姐負責的語氣。作為生產商,銷售商,奧克斯難道不是應該面向消費者嗎?

恕我直言,奧克斯真的無需向董小姐提供關於格力產品的視頻。?相反,如果您認為格力有問題,煩請您向質檢部門反映,予公眾以真相。如果您認為奧克斯質量過關,也煩請您向公眾證明?。

除此之外,奧克斯如若只是想與格力休戰,而罔顧消費者的權益。這不是什麼所謂的「善意」,相信也不會有助於格力長遠的發展。

又一個疑問,冷總在前文提及「格力在奧克斯的價格區間沒有產品」,卻在後文強調在「(您及奧克斯的同僚相信)在同等價格下,提供更好的產品於社會更有價值」用意何在?為何不是「在同等質量下,提供和優惠的價格」的措辭?這裡的「更」,又是奧克斯與什麼空調企業的產品相比較呢?

? 最後,作為消費者,我衷心希望冷總在文末提及的「對奧克斯的品質充滿信心」的「信心」不僅僅是自信。如果冷總希望的息事寧人,而非互相監督,是您認為的中國空調企業間該有的值得「尊敬」的「競爭方式」,那實在抱歉,作為消費者,我是不認同。

?既然冷總又補充了兩點,那就多說幾句。

OEM 全稱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委託製造或代工生產。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關於能效,我不確定在格力與夏普、HomeQueen之間簽訂的合同規定格力作為製造商,在這當中是否有話語權。簡而言之,能效標準是由委託方制定,格力負責執行,抑或是直接由製造商格力自行決定??

關於第二點,我沒有在行文中看到完整的邏輯鏈。恕我愚鈍,不知道冷總的意思,是不是想要比對格力與奧克斯在中國市場及海外市場的差價?如果是,可否列明整體海外市場指的是哪些國家、地區?比對的型號又是否一致?

畢竟憑著這簡單的「29美元」,我多番腦補都無法得出「格力在國內賣得較貴」的結論。?

最後的最後,或許冷總認為自己學理工科出身,?公關不甚重要。只是,如果想要讓人順利地理解您的用意,還煩請冷總審視自己的行文邏輯。

有勞冷總了!

——————————分割線——————————

對於 @zzzHY的評論,(credit to @ zzzHY)

特此回復一下:

我非業內人士,對空調企業,甚至家電行業知之不多。因而我特意在開篇就已說明,不評價董小姐與格力的任何言論及做法,僅對冷泠在微博上的發言的表達一些看法。微博即是公眾平臺,冷泠亦寫明此信是給董小姐的「公開信」,消費者即使非main focus,也該是partial target readers。否則,請發私信!

冷泠既要在公共平臺發言,那就免不了被評論。因而對於 @zzzHY提出的第一點,您可以認為這樣的言論是沒有問題的,但作為消費者,我不小心看到了,便覺得奧克斯在做決策時是將消費者排到比較後的位置的。

第二點及第四點,如上所述,不多評論。

第三點,機場消費是一個例子,意在說明intention-behavior gap。消費者有時礙於預算,出於對網點位置及售後服務的實際考量,甚至乎因為信息不對稱(如:未能得知「舉報事件」),在購買行為上選擇了奧克斯,難道這就是對奧克斯的產品質量的保證嗎?

基於以上,銷量當然是不能代表說明全部問題。這裡也沒覺得有什麼好笑的點。

對於企業而言,如果要利潤最大化,在銷量之餘,最起碼也得考慮成本。對於消費者而言,企業的口碑,售後服務難道不重要?大多數家電企業想要做的不是一次性生意,回頭客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還是挺重要的。

另,如果單論短期銷量,那麼企業就根本無需承擔任何社會責任,也無需積極做公益。更何況,冷泠在信中提及的是「618大促期間」「國內」「電商」的銷量。當然,如果 @zzzHY你認為企業的going concern是沒有必要的,企業是短期逐利的,那你大可在你的假設上得出其它結論。

當然,閑筆一提,我仍舊認為機場消費是有選擇,最起碼你可以選擇喫與不喫,購買與否。當餐食的價格大於你的willingness to pay,你不也會放棄購買嗎?

最後,對於第五點,企業主流的strategies無非就是cost leadership或product differentiation。這裡不想再扯什麼奧克斯的銷售策略。

我本來就沒有站誰的意思,只是想說明:奧克斯如若想省成本,也該想想要不要省公關成本。畢竟,這樣的文稿,在我看來,於奧克斯似乎是無益的。週一了,在奧克斯的官微見到了開學季的推送,卻沒見到許諾的視頻。

Anyways,既然開學了,只想好好讀書,不想引戰,謝謝!


冷冷微博回應說奧克斯在國外和格力之間的價格差距小:

在篩選評論的前提下,評論裏不少人帶節奏說格力國內賣得比國外貴,當然有的隱晦有的直白。

可能只是湊巧,連續三個黃v帶節奏。當然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格力在國外是不是買得比國內貴?

美國亞馬遜上格力的報價,1592.78美刀,人民幣價格過萬:

18000btu大約相當於兩匹,京東上格力兩匹掛機為關鍵詞搜索結果,排序方式為價格降序,可以看到京東最貴的一款也只有7099:

亞馬遜上格力比京東貴一半。

要知道,按照不久前某通訊設備供應商解釋他們手機和電腦在亞馬遜報價比國內更便宜時的說法,格力在亞馬遜的這個價格還沒有包括增值稅。

我沒有興趣比較奧克斯在國外的價格是不是和格力相當,因為這沒有意義:許多國內公司外銷產品比內銷產品用更好的配件更好的工藝,這是眾所周知的祕密,配件質量好了工藝水平上去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不下來了。

奧克斯這種營銷手段我個人表示不齒。

對某通信設備廠家的相同營銷手段同樣表示不齒。


關於這件事情之前該回答的都回答過了。

整體上,因為利益相關,我肯定是站格力的。

此次事情,最終受益的不是格力,就像之前說的自損八百。

但是奧克斯一系列的回應真是暴露水平,不如裝死呢!


今年6月10日,格力發布公開信舉報奧克斯:

而奧克斯的回應卻沒有有力的反擊:

在格力和奧克斯大戰的第一回閤中,格力談及國家政策、消費者反饋、事實證據、法律依據、並最後希望市場監管部門查處,若查實了移交公安機關。

而奧克斯在回應中,未提及國家政策、質疑消費者的「舉報」、未舉出事實證據、也未提出法律依據,反倒是報警報得很快。

3個月過去後,在8月30日,奧克斯家電事業部總裁冷泠在微博上發布《致董明珠女士的公開信》,原文很長,援手君給大家概括了裡面主要內容:

大致說了這些事:

1、我是80後,畢業後進入奧克斯已經16年,奧克斯是中國空調前三甲,我們的成功不不容易。

2、您舉報奧克斯,傷害了我們的感情,工程師很氣憤,於是工程師也發現了格力的產品不合格,並拍攝了拆解視頻。

3、市場部的同事還發現了格力空調在沙烏地阿拉伯因能效不合格而被撤回,市場部想找媒體曝光。

4、由於正處夏天銷售旺季,不忍舉報格力。並且在「舉報事件」過後,奧克斯依然是國內電商銷量第一。

5、同規格的產品,奧克斯比格力便宜1000元,不是因為偷工減料,是因為我們有「小奧直賣」APP,沒有格力的層層代理加價。

6、過去的40年,是國家強大的40年。在法治社會中,不隨便評價同行的道德品質是基本要求。

7、你們選擇在空調旺季前進行舉報,我們相反,選擇了旺季後表達觀點,下週二我們將公開格力空調能效不合格的拆解視頻,以避免影響格力的銷售。

這封公開信約2000字。對於需要廣泛傳播的文字,這太多了。此外全文的感情、道德太多,而法律、證據太少或者說,根本就沒有。

再來看格力的回應:

格力在這封回應信中,直接針鋒相對,對奧克斯提出的「格力產品能效不合格」、「格力在沙特被查出不合格」都進行了回應。此外還拿出證據證明奧克斯被沙特政府列入黑名單,並批評了奧克斯的「互聯網直賣」噱頭、此前曾用民族大義來掩蓋問題。

3個月前,奧克斯匆忙接招的那一回合輸了,無疑,奧克斯主動出招的這一回合,也輸了。

在格力拿出證據證明奧克斯被沙特政府列入黑名單後,奧克斯才意識到,自己又忘了列證據了!於是又發布了《兩點補充》:

裡面說了兩件事:

格力生產的「Home Queen」和「夏普」牌空調因能效問題被召回數千臺,並放出了證據。

格力在國外賣得比國內便宜。

乍一看好像奧克斯終於放出了實錘!然而仔細一看,奧克斯寫著:

「格力以「GREE」和OEM日本品牌「Home Queen」和「夏普進行銷售」」「格力生產的 「Home Queen」和「夏普」被召回」

這裡又是在欺騙外行的消費者了。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也就是我們說的代工,代工廠只負責加工,設計、生產方式、生產標準、都是由品牌方來決定,代工廠沒有控制力,也就是說,產品質量和格力沒有關係。

比如說,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廠,蘋果產品的熱愛者只會說「啊!喬布斯」,而不是「啊!郭臺銘」,蘋果產品出問題了,只會去找蘋果公司,而不是富士康這個代工廠。

而格力在國外賣得更便宜,目前還未給出證據,200元的差價,也不夠殺傷力。根據粗略的查找發現,美國功率2匹的空調價格為1600美元、1100美元,摺合人民幣11000元、7700元。

圖源:知乎用戶 做一顆獨立的韭菜

搜索淘寶上的2匹的空調,按價格降序排列,最貴的也就8800元,奧克斯的說法並不真實。

可能奧克斯沒想到格力會挖出奧克斯被沙特政府「拉黑」,所以說好的9月2日發布格力的拆解視頻,今天已經9月3日了,奧克斯依然沒有動靜。在奧克斯和格力之戰的兩個回合中,我們看到了格力法務部門的嚴謹和務實,辦事滴水不漏,有準備、有預案、擺事實、拿證據、定立場,和消費者、國家戰略站在一起,有力地揭露了對手的違規行為,維護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而奧克斯的回應和第二回合的主動出擊,都沒有有力的證據,第二回閤中有證據也被自己遺漏,以至於要再發布一篇《兩點補充》,還錯誤地使用了「民族大義」、盲目報警等。可以說,奧克斯的法務部門不夠給力。


沒想明白AUX為什麼要出來發文?已經基本平息的輿論又被炒熱了。

6月份在風口上,618的實際銷量影響也一般;而且這次818不是說賣的還挺好麼。其實從結果上看,無論格力之前的舉報到底如何,也基本沒影響銷量。說明認可AUX的人還是更在意售價而不是能效比數據。官方拖到現在也未表態,似乎也有不想把事情搞大的意思。這樣下去豈不是挺好。

那個冷泠扯沙特的事絕對是敗筆。6月份格力的舉報信根本就沒提。本來AUX上沙特黑名單只在行業內部傳,這下全知道了。答主本以為AUX真有實錘,結果是倆OEM牌子。先不說這倆OEM牌子是否真有和AUX相同的問題。即便真有毛病也沒用,抱歉這不是格力,而是格力做的OEM,週一見不見意思都不大······偷雞不成蝕把米。

答主早就懷疑AUX有問題。售價不是隻比格力低,是比包括美的、海爾這三家整體都低不少。這三家也只有格力留了個原始的層層經銷商模式。價差疑慮可不是一句少了層層代理,直銷,就能打消的。而且正是因為空調技術已經很成熟,才更怕在材料上縮水。而材料縮水必然負面影響能效比和耗電量,卻不見得體現到返修率上。

總之,AUX自導自演的一次無釐頭的自黑事件。


格力是硬核產品,前二天和國美促銷聊天,他說格力一直在國美系統當中都是負貢獻,它牛到無論國美店慶、裝修、會員日都不會給資源出來促銷,愛買不買。一個單品空調能做到世界500強,董大姐確實牛。

奧克斯一直以性價比來競爭,我做過家電業,一分錢一分貨,可能低端走量機貼牌產家在生產,品控方面沒有嚴格,前一次格力能舉報,手中也一定有確實的證據,他也一定能不怕奧克斯以同樣手段來反擊,所以我個人覺得這一波反擊也在格力預料當中。


很喜歡

希望這次質量戰,能比7,8年前的價格戰,更推動國內品牌上一個臺階,由產能到品質

行業不只需要低價的奧克斯,也不止需要會營銷的格力,中國製造空調品牌,加油。


猜想一種可能:

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意見已有了初稿,對aux很不利,但還需要幾天時間走流程公佈。

所以,aux選擇此時出擊

1,出口惡氣,搞不死你也要噁心你一下;

2,拉人下水,或把水搞混,真要處理我,你得顧忌下影響。

以上,純屬猜想,沒有任何證據。各位不要信以為真好,也不要費心反駁。

目前看,格力這個品牌還是很經查嘛(拿oem品牌說事,就太扯了,我只買格力牌不就完了)。

當然,塵埃未定,期待後續。


奧克斯這個一步步的走,先發一個申明,肯定是持久戰的打算了,可能是幾天的頭條。

最核心的論點是關於價格的解釋,反過來說,我們質量是一樣的,銷售模式不一樣而已。

格力肯定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但最喫虧的,可能是美的,千年老二,坐不住了。

奧克斯太讓人傷心了,居然沒有發視頻,居然沒有然後了。搞飛機啊。


透過事實看本質,攪亂這潭水就是讓你看不懂。畢竟,言論自由是把尚方寶劍。


說實話,洗不動。實在洗不動。

奧克斯你就算洗檢測機構資質或者過程都很難。

產品,也沒辦法找到格力致命的地方。

只剩下勉強挽尊或者默默等水花消失。


王老吉pk加多寶,和其正消失了;

可口可樂pk百事可樂,非常可樂消失了;

蘋果pk三星,諾基亞消失了;

小三pk正室,官員消失了;

政府pk貪官,年終福利消失了;

中秋節pk國慶節,星期天消失了。


奧克斯當然不買,但格力也不會再買,我是買了五臺格力後得出的教訓!


咋看,aux做空調不專業,打口水仗更不專業,看了冷的回復,我甚至都懷疑,這TM是內鬼吧,這樣的企業,遠離,遠離。。。。


重新定義了OEM,小米空調有長虹代工,是不是出了問題和小米無關而要去找長虹。以此類推,三星爆炸找代工廠。


哈哈,就不能保持中立,兩邊人都過來罵,挺有意思的!

1、沒有站隊的意思,只是評價奧克斯的這波回應,確實是建立在一個bug之上,被格力抓到了漏洞,公關團隊確實失職。

2、兩個品牌出現的類似虛標的問題,不是個例。這其中除了個別企業不自覺,監管部門也是有責任的。

3、做產品的,總習慣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產品性價比是用戶永恆的訴求。可是企業用虛標這樣的手段,營造出產品「高性價比」的假象。在事情被公佈後,圍繞揭露與被揭露這件事脣槍舌戰,這合適嗎?

4、民族品牌,中國製造,不是這麼個崛起法

5、寧波人,對奧克斯天生的好感,董小姐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但是在這件事上,中立。您所說的,格力1月發現問題,5月才曝光,這事情是格力不對在先,這站不住腳。

6、舉個例子,兩個人同時殺人。A先跳出來舉報B。B反過來回應:A也殺人了,而且是他先動手的。旁觀的人怎麼看待這件事?兩個人互相指認,毫無悔改之心

割一下~~~

奧克斯在作死,為了不影響格力銷量選擇秋季舉報?發現有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不及時舉報?是在樹立奧克斯空調銷量大於消費者的形象嗎?


總結一下冷總講話:

1、我在勤勞的工作(誰不是呢?)

2、企業舉報企業,是不道德的。(如果真的虛標,舉報是義務,是法律問題,談個屁道德)

3、我手上有格力問題空調的拆解視頻,週一見(現在週三了,沒見到)

4、格力生產的空調在沙特因質量問題兩次被召回(被召回的是夏普空調,格力代工)

5、奧克斯買的便宜,因為創新,互聯網直銷,去掉層層加價,不是偷工減料(這話怎麼聽著這麼耳熟?但網路銷售算哪門子創新?)

6、奧克斯會繼續努力,同等價格下提供更好的產品(加油哦)

所以奧克斯真的虛標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