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五金产业也搞智能 水龙头大厂靠少样多量反提高产能。(图/工研院提供)

▲左起为和成欣业总经理陈振干、和成欣业董事长邱立坚、工研院副院长张培仁、工研院机械所所长胡竹生。(图/工研院提供)

记者姚惠茹/新北报导

迎向工业4.0时代,智慧制造成为趋势,国内卫浴大厂和成欣业(HCG)近日导入工研院第二代CPS研磨抛光机器人技术,并建置第二条CPS生产线,最大特色就是有别于以往的自动化产线,赋予二代CPS研磨抛光机器人视觉功能,达到虚实整合的目标。

和成欣业创立至今迈入88年,做为全世界前十大卫浴生产公司,目前在菲律宾已经拥有40%的市占率,近年更扩大海外版图,布局美国、新加坡等市场,目前在台湾的五家工厂都已经走向智慧制造产线,其中莺歌厂主要以生产水龙头为主。

▲水五金产业也搞智能 水龙头大厂靠少样多量反提高产能。(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第一代CPS研磨抛光机器人。(图/工研院提供)

和成欣业铜器部厂长童清维表示,过去因为水龙头外型复杂,导入自动化较难,工件师傅需要同时研磨和调校机台,一条产线光前置就需要耗费14天的时间,导致产线只能接「少样多量」的产品,因此虽然水龙头厂在30年前就开始走向自动化,但是大多用国外的机器设备,长期下来有维护不易和零件汰换的问题。

童清维表示,后来台湾智慧制造技术开始纯熟,便在2016年导入工研院研发的CPS研磨抛光机器人,缩短调校时间变成一天,如今导入二代CPS研磨抛光机器人,更是将调校时间缩减成一小时,而且设备技术一点都不输欧洲大厂,有助于产线快速转换产品生产,正式升级成「多样少量」的高利润智慧生产模式。

全台水五金厂商约有300家,每年产值约600亿新台币左右,以出口为主供应全球50%以上水龙头,如今水五金产业也导入智慧制造,产线从原本一天只能磨8小时的水龙头,到现在24小时都能研磨,不仅降低厂商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更有助于国内水五金产业转型和人力升级。

相关阅读:
一天工作缩成一小时 工研院助和成导入二代水龙头研磨机器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