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散盡家財,10年內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如今價值5個多億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一個傳奇的故事,一個60多歲的退休老教授,由於對科研的熱愛,10多年的時間裏,在簡陋的環境中日復一日地做實驗,最後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解決了一個行業存在已久的世界性難題,就連外國人都自嘆不如,現在該項技術專利的價值,已經超過了 5億元的人民幣。

  這位退休教師畢玉遂,1954年出生的他,原本是山東省北鎮師範專科學校畢業的專科生,卻對科學研究格外熱誠,不斷學習成長,從專科生不斷成長爲山東理工大學的教授。教了幾十年書之後, 原本可以退休的,畢玉遂卻是一頭扎進了聚氨酯泡沫行業,而且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

  老當益壯,潛心研究

  聚氨酯泡沫行業自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了,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着科學家, 那就是發泡劑都是含有氟氯氫物質,會對地球臭氧層造成破壞,但是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找到可替代新的方案。瞭解到目前國外的發泡劑,都是物理性質的,而且西方國家還佈下了強大的專利網,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說,再去做一些的改良性的研究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畢玉遂決心獨闢蹊徑,研究出屬於中國的化學發泡劑, 從2002年開始,在簡陋的實驗室,畢玉遂這一干就是十幾年。從理論驗證到實踐操作,一點點走出了自己的路。

  借錢搞研發,成果差一點被偷

  經過了四年的理論驗證,畢玉遂開始了實驗階段,隨着研究的深入,他意識到“我們感覺這個東西很有價值,對聚氨酯行業很重要,對我們國家很重要。發論文要交版面費,如果發論文就等於送錢過去還告訴人家我們做了什麼,這叫什麼事情,不能這樣做吧。”,由於申請不到研究的經費,學校不能安排給他實驗室和助手 ,他只能是自掏腰包,建立最簡陋的實驗室,由於人手不夠,在歐洲維也納留學的兒子,也被他拉過來一起搞研發,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學業。

  雖然一直都做着很好的保密工作,但是由於這項研究的絕大前景,畢玉遂的實驗室最後還是被盜了, 所有的計算機硬盤全被扣去了,警方判斷這不是爲了盜取財務,而是爲了硬盤裏的數據。好在一向謹慎的畢玉遂,始終都將核心資料都保存的很好,讓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保存。

  解決了世界性難題,知識產權賣了5個億

  從2002開始研究,到2016年獲得國際專利的權威認證,如今畢玉遂的發明,獲得45個國際專利,被國家發改委查稱之爲“解決了世界性難題”突破技術, 這個專利已經問世,就有很多廠商前來合作洽談,協商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最後這項科技成果以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國內的一家公司,部分產品早就在美國上市了,銷量十分不錯。

  雖然現在早就是身價上億了,但是畢玉遂的生活依舊十分的單調, “其實,我的生活也沒啥變化,早飯一個饅頭,一個雞蛋另加一包鮮奶,中午飯多喫點,晚飯兩碗粥,半盤青菜,再沒啥消費的了。幾十年來,除了開會從未旅遊過,我不大喜歡到處跑,搞科研也需要定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