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30年代的哈尔滨只有十五万中国人,外国人就达到三十五万人, 其中80%是俄国人,于是把中国大街改为中央大街,外国人盖了很多16世纪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巴洛克,十八世纪折衷主义到19世纪现代主义的建筑,都在中央大街的两旁林立,所以有「万国建筑博览」和「东方小巴黎」美称,可谓五步一典,十步一观。

中央大街是松花江的主要河道,属于冻土层,最严重的是春天和秋天,白天热晚上冷,白天晒,水解冻就会下沉;晚上结冻,又会上升,这样上升、下沉,泥土就会泥泞不堪。为解决这个问题, 1924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在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公分宽10公分,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整齐漂亮,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这每一块砖花费1美元,当时1美金是中国一个中产阶级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这条大街全长1450公尺,宽21.34公尺 ( 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宽了 ),这条路造价这么高,当时称做「黄金之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20170826_170901_0055.jpg

东北_170823_0009.jpg

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觉得非常的感动,我问小高说:「俄国人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来铺设黄金之路呢?」

小高笑著说:「可是俄国人可以从中国得到更多的物资啊!小投资大收益!!」说得也对。

小高给大家35分钟逛街,感受一下「黄金之路」的珍贵与繁华,集合的地点是第五大街和中央大街的路口。小高怕我们因为逛街而耽误了时间,一再提醒我们集合的时间和地点。小高问:「集合的地点是哪里啊?」我们回答说:「第五大街和中央大街的路口。」「集合的时间是几点啊?」我们回答:「4点。」小高再问:「集合的地点在哪里啊?」我们又回答第五大街和中央大街的路口;「集合的时间是几点呢?」我们再回答4点!小高还要再问第三次的时候,陈先生说:「好啦!我们知道了!不要再说了!」全部的人都哈哈大笑,我们这些欧巴桑和欧吉桑跟小高保证:我们一定会准时回到这个地方,一个都不会少。

20170826_170901_0054.jpg

20170814.风情万种哈尔滨_170823_0009.jpg

中央大街是一条南北向的大街,有十一条东西向商业街交叉垂直,两旁都是异国风情的建筑,商店林立,什么都卖,有很多俄国工艺品,大家可以逛。一路上有很多雕像装置艺术,我们也拍了很多张照片。我看到很多人买冰棒站在路边吃,一支5元,天气实在很热,我也买来吃,小伟说这就是有名的「马迭尔冰棍」,原料单纯是鲜奶鸡蛋,配方百年不易,却香甜爽口,至今深受欢迎。我也买了一些纪念品准备致赠亲友,时间虽短,大家也都买了一些伴手礼。

20170826_170901_0049.jpg

20170826_170901_0052.jpg

1503406921084.jpg

IMG20170814142808.jpg

IMG20170814153020.jpg

IMG20170814153431.jpg

IMG20170814154046.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