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與海,如今想到最多的要數《山海經》,這部神奇的古書,成了中國最早的玄幻故事。但在過去民間要說到山與海,恐怕馬上浮現腦海的是:福如東海和壽比南山了。

  《海水旭日》卷 明 戴進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古代中國一度海上活動頻繁,宋代開闢的海上絲綢之路與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其艦船之巨,船隊之大,人數之多,百年後的歐洲船隊如同過家家。

  但對大多數中原以及江南一帶的百姓而言。一生也難有機會面對一次大海。所以,古代繪畫中有山水畫,有江有河有瀑布有溪流,卻少有海。

  《山水圖》冊 明 董其昌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馬遠畫的著名的水圖十二幅中有一幅《雲生滄海》,現藏於北京故宮,算是少有的對海有相當準確描述的畫卷,馬遠對海浪的表現手法,在後世的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異曲同工之妙。

  《水圖》卷 南宋 馬遠繪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神奈川衝浪裏》 19世紀 葛飾北齋繪

  倒是民間的工藝中,傾注了對大海的一腔熱情。比如畫着水浪的紋樣,都被稱爲海浪紋,而海浪自然可以指代大海,而大海意味着神與仙,可以給人們帶來衆多虛幻的好處,比如福,比如壽。

  在這樣的誘惑面前,皇帝也不能免俗。不但在器物中大量的使用,穿的衣服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龍袍的下襬,常常就要用到山與海的紋樣,叫“海水江崖”,由海浪與山石構成,常常還加入瞭如意雲紋,象徵着帝王一統江山的皇權意識,及官員輔佐江山社稷的使命價值。

  不過這樣的紋飾,多數時候還是作爲配角,大海之上,騰起的仍然是龍袍上的真龍。

  不過有時候,海水江崖也會成爲獨立的主角出現,故宮博物院這件清同治海水江崖花盆,滿繪的海水中獨立的幾段江崖,氣勢磅礴。

  淡黃地粉彩海水江崖桃蝠紋花口花盆 清光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而清代官窯,並不滿足於意會,還要言傳,山與海是現成的,福和壽還沒有,於是再畫上壽桃和蝙蝠。如此。“福山壽海,社稷永昌,江山永固”的意思,就完整的表達出來了。

  如今雖然封建王權已經消逝許久,但是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卻伴隨海水江崖的圖案存留下來,在一些破碎的瓷器上,我們找到了讓它的表意重生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