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創板

  跟投機制在加強中介機構履職要求的同時,也將推動券商業務的轉型,考驗券商對資本的掌控能力。

  今年以來,各大券商紛紛公佈融資計劃,合計融資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

  1月21日晚,中信建投發佈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30億元;3月5日,國信證券公告稱,擬募資不超過150億元定增方案獲證監會受理;3月12日,招商證券公告稱,計劃配股募資150億元;廣發證券在2018年11月3日獲批150億元定增後,又在今年2月完成78億元公司債的發行;3月31日,申萬宏源新發行不超過64.79億股外資股通過港交所聆訊。

  此外,還有多家券商熱衷於發債。興業證券計劃發行短期融資券207億元,併發行公司債30億元;海通證券發行次級債33億元;浙商證券成功發行35億元可轉債;華安證券擬發行28億元可轉債……

  各大券商的融資勢頭兇猛。有業內人士指出,券商“瘋狂”融資的背後,或與科創板的跟投機制有關,各家券商都在謀求轉型。

  保薦機構跟投機制是科創板的一大創新舉措,要求券商通過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對科創板股票進行跟投。跟投比例可能爲2%-5%,鎖定期爲2-3年。科創板的跟投機制將會大量消耗券商的資本金,因此對承接科創板項目的券商淨資本提出更高要求,資本規模越大、募資能力越強的券商有望在科創板的長跑中佔據更多優勢。

  科創板跟投機制對券商應該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方面,跟投機制有望改變券商的商業模式。券商被要求使用自有資金對科創板股票跟投,跟投標的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券商投資收益。在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上市過程中,券商主要賺取承銷保薦費用,基本是無風險收益。但承銷科創板企業,券商將被要求跟投,券商與發行人之間的利益就捆綁在一起,券商在確定發行價時就要考慮跟投的風險,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就會得以約束。

  在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企業保薦過程中,券商參股成本往往較低,保薦人出於利益驅動,往往存在哄擡發行價的動機。在科創板實施跟投機制後,券商定價會更加謹慎和理性,因爲未來要共同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因此,券商在挑選保薦項目時,會傾向於經營模式更明確、市場風險更低、技術更先進、核心競爭力更強、更具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券商行業的研究水平、定價水平和承銷實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跟投機制落實過程中,能有效遏制申報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的財務造假行爲,減少尋租行爲的發生,讓IPO定價更合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幫助有實力券商做大做強,讓市場競爭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跟投機制有利於推動券商業務轉型。在當前環境下無論是傳統業務還是創新業務都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淨資本成爲券商發展的關鍵動力。在跟投機制下,將推動券商由輕資產業務向重資產業務轉型。

  近年的相關數據顯示,各大券商的輕資產業務(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收入佔比逐步降低,重資產業務(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收入佔比逐步提升。發展重資產業務是國內券商提升國際化水平的必經之路,重資產業務依靠資產負債驅動,能強化券商在資本市場的核心地位,但也意味着券商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目前,國內券商的重資產業務比國際同行的佔比低得多,美資投行巨頭的淨資產規模能達到國內券商龍頭的10倍,規模上的差距還很大。

  科創板有望給券商及資本市場帶來結構性改變,跟投機制在加強中介機構履職要求的同時,也將推動券商業務轉型,考驗券商對資本的掌控能力。那些綜合實力強、走在市場化前沿的龍頭券商有望在變革中搶佔市場先機。

  盤和林(財經評論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