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便祕的經歷,有時忍忍就過去了,但長期慢性便祕並不是小事!

3月28日“中國便祕日”,由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主辦、雅培協辦的“第六屆‘綠絲帶行動’暨腸道疾病高峯論壇”及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列活動在京舉行。

活動上專家指出,人們普遍缺乏對便祕的認知,部分人在患病時濫用瀉藥,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會提高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10個老人中有2個便祕

隨着生活方式的西化,我國便祕人羣不斷擴大。針對社區人羣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祕患病率爲4%~6%,並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人羣慢性便祕患病率可高達22%,也就是說,10個老年人中有2個便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主任王邦茂教授指出,如果排便經常感到費力、有不盡感、便便爲幹球狀或硬,每週排便次數小於3次,那就要注意及時去醫院診治了。研究顯示,45%的便祕患者症狀持續>5年,需要長期治療。

Bristol 大便性狀評分

便祕引起一身病

1

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日本一項對7萬多人長達20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慢性便祕者的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風險均顯著增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化虹教授強調,慢性便祕最危險的一件事,就是老人排便時太過用力,引發心梗、中風,跌倒在廁所裏沒人發現,那麼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所以,慢性便祕應該是一個高風險疾病。

2

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慢性便祕者的結腸癌和良性結腸息肉風險均顯著增加。王化虹教授解釋,便祕者腸傳輸時間延長,增加了糞便中致癌物質(如膽汁酸)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因此增加結直腸腫瘤風險。

3

腸道疾病風險增高

王化虹教授介紹,慢性便祕者糞便嵌塞、肛裂、痔瘡、結直腸潰瘍風險均顯著增加。便祕和腸道疾病息息相關,比如肛裂和排便用力大是有關係的,糞便長期壓迫直腸造成潰瘍,患者可能出現便血、腹痛的現象等。

4

誘發精神心理問題

慢性便祕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還會伴隨失眠、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王邦茂教授表示,甚至有患者因爲慢性便祕跳樓自殺,還有患者在報紙上登廣告,鉅額懸賞治療便祕的方法,慢性便祕確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濫用瀉藥會讓腸子變黑

對付便祕,很多人習慣去藥店買點瀉藥,見效速度特別快,但是沒想到長期使用會對身體造成多大的傷害。

王化虹教授表示,治療便祕的通便藥分爲容積性通便藥(如纖維素)、滲透性通便藥(如乳果糖、聚乙二醇)和刺激性通便藥(如比沙可啶、蒽醌類),我們平時用的瀉藥大多屬於刺激性通便藥,作用於腸神經系統,增強動力,刺激腸道分泌。然而長期濫用刺激性瀉藥,會養成依賴性,而且會造成“結腸黑變病”,也就是腸子都變黑了。

乳果糖治療便祕更安全有效

因此合理選擇通便藥也非常關鍵,專家推薦滲透性通便藥如乳果糖。王化虹教授介紹,“乳果糖治療便祕在國內外的指南中都是A級推薦,因爲它是高滲的,所以在進入我們腸道以後,在充分的水的供應下,它可以稀釋鬆軟我們的大便,使糞便膨脹,促進腸道運動。”而且乳果糖安全性好,可以長期使用,也可安全的用於老人、孕婦和兒童。

隨着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慢性便祕和腸道微生態之間存在很多聯繫。人體腸道內棲息着約1000種以上的細菌,有研究指出,腸道菌羣會受年齡、環境、飲食、用藥等因素影響,而菌羣失調可表現爲便祕、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而乳果糖中的益生元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並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從而達到調整腸道菌羣,促進機體健康的目的,王邦茂教授說。要達到充分作用必須足療程,歐洲和亞洲的臨牀指南都推薦應連續使用4周以上,才能更好的調整腸道菌羣。

在這次活動中,腸鏡檢查或外科手術前進行腸道清潔準備的藥物複方匹可硫酸鈉顆粒(彼利使)也正式宣佈上市。這款藥能夠讓患者輕鬆無負擔的完成結腸鏡前的腸道準備,提高內鏡檢查質量,還可以幫助更多人更輕鬆準備外科手術。

本文參考資料:

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中國消化道微生態調節劑臨牀應用共識.《中國微生態學雜誌》雜誌 2016,6月第28卷第6期

《中華消化雜誌》編委會. 腸道菌羣失調診斷治療建議.《中華消化雜誌》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

Kubota Y, Iso H, Tamakoshi A. Bowel Movement Frequency, Laxative Use, and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mong Japanese Men and Women: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JACC) Study. J Epidemiol. 2016 May 5;26(5):242-8.

Gwee KA.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3 Apr;19(2):149-60

Mearin F. Rev Esp Enferm Dig. 2016 Jun;108(6):332-63.

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中國消化道微生態調節劑臨牀應用共識.《中國微生態學雜誌》雜誌 2016,6月第28卷第6期

《中華消化雜誌》編委會. 腸道菌羣失調診斷治療建議.《中華消化雜誌》2009年5月第29卷第5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