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一个能牵引全国人民注意力,并且常在公园集会、家庭聚会等场合集中爆发的问题,更别说一并讨论的“买房”和“生娃”,形成了当代年轻人除工作外的主要压力来源。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全国的结婚率为7.2‰,可在大家眼中,这还远不是最低。


现实生活里,父母的催婚从没有停下,外界也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大龄青年们进行不分性别的攻击。选择在适婚年龄走入婚姻,组建家庭,这似乎是种不可逆的人生选择。当青年们提出想要用自己的生活去挑战这样的“不可逆”时,个人的婚姻问题还会上升到代际沟通的问题。


这样被父母催着进入一段婚姻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婚姻制度本身都是不负责任的。在美国记者丽贝卡·特雷斯特眼中,正是那些能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校正婚姻制度的人才足够尊重婚姻。




单身时代的婚与不婚

作者:丽贝卡·特雷斯特

(本文摘自《单身女性的时代》)


蕾蒂·科汀·波格莱宾回忆起1963年的一天,她刚刚出差回来,坐在格林尼治村的花园寓所里。这次出差她一共去了七个国家,回来后她就想:“我永远不要结婚。”


那年她23岁,她说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总有一天需要嫁人,依靠丈夫生活,但是这次出差打消了她的这些念头。“寻求自我实现的单身生活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我自己修马桶,自己装灯,自己换轮胎,不需要别人来帮助我。这些事情你能自己做了,就不用可怜兮兮地当别人的婆娘了。”


第二天,波格莱宾接到一个男人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到火岛过生日。在那边的海滩上,她认识了劳动就业领域的律师伯特,六个月以后他们就结婚了。她说她丈夫是一名热心的女权主义者,他们一起参加妇女运动,一起阅读女权主义文章,平等地抚养三个孩子。她认为是她婚前的独立生活造就了他们夫妻平等的婚姻。认识伯特将近十年以后,她与其他人共同创办了《单身女性》杂志。“我四十八年没有和其他男人发生过性关系,”波格莱宾说,“以我过去的生活来看,简直不可思议。”


最讽刺的是,尽管传统性别角色的日渐淡化令保守人士甚感愤怒,但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那些不愿进入传统婚姻的人拯救了婚姻制度。


如今美国人的单身现象越来越普遍,单身的时间也越变越长,他们比以往享有更大的生育自由和性自由,勾搭文化盛行,同性恋婚姻也变成了现实。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如此,大多数美国人都会结婚,或者和某个人保持一段时间认真负责的关系。这是目前美国与众不同的地方。


日本是一个结婚率迅速下降的国家,它的出生率与德国不相上下,均为世界最低(2014年日本的新生儿人数创历史最低)。日本国民已经开始摒弃婚姻,甚至摒弃异性之间的性行为,日本媒体将这一趋势称为“独身主义综合征”。 研究发现,有61%的未婚男性和49%的18岁至34岁的女性处於单身无恋爱关系状态,比五年前增加了10%。而另一项受日本计划生育协会委托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5%的24岁以下女性称她们“对性接触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根据日本杂志《女子Spa!》的说法,有33.5%的受调查对象认为婚姻是“没有意义的”。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日本社会对异性配偶的排斥与他们性别角色的顽固僵化密切相关。日本女性接受教育,自己挣钱,然而家庭对她们的期望却没有改变。日本的工作周适合家有贤妻的男人,工作强度之大让一个仍需全心照顾家庭的女人无法应付。在日本,已婚职业妇女被称为“魔鬼人妻”


根据《卫报》报道,日本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日本年轻女性称她们更愿意单身而不愿意进入“她们想象中的婚姻”。《卫报》专栏作家阿比盖尔·豪沃斯报道称,日本有句古语“婚姻是女人的坟墓”,在今天已被改写成婚姻是“(女人)来之不易的事业的坟墓”。一名32岁的女性告诉豪沃斯说,“你不得不辞去工作,变成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家庭妇女”。


这是对社会的一个警示,当两性角色失衡,女性群体获得更大的自由而社会又无法适应时,两性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


有观点指出,美国人长久以来想要结婚的倾向,是男权社会对女性持有的,一种顽固不化的预期。在这个国家,自由打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虚假的承诺。真正的平等——对于女性,对于有色人种,对于同性恋群体而言——从来都是难以实现的。但那些或出于自己的选择,或出于命运的安排而处於单身状态的妇女正在改变这一切。



为什么会这样说?

天主教国家的女性是一样的状态吗?

现代女性为何选择情爱上的“小打小闹”

却拖延/拒绝进入婚姻?

单身女性时代是否已经成为常态?

她们的生活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



关注理想国(ID:lixiangguo2013)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回复关键词“婚姻”即可查看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我的好朋友:理想国(ID:lixiangguo2013)。


他们是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理想国(想象另一种可能)的微信公众号,已聚集木心、陈丹青、梁文道、阿城、阎连科、张大春、弗朗西斯·福山、史景迁、伊沛霞等国内外知名作者,建构当代中国最具号召力与凝聚力的知识人社群。曾推出“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和“匿名作家计划”,支持原创文学写作,集聚双雪涛、班宇、郑执、周嘉宁、李静睿、默音、正午团队、单读、鲤等多位优秀青年作者,为读者提供智性与人文的思考想象空间。推送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社科、人文,保持开放的思想与非功利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近期文章】


身处996的狂潮,日本青年大原扁里呼喊“有钱才自由,那是你们资本主义的自由”。我们其实不必跟这个世界发生太多钱的关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对于印度的中产阶级而言,他们的收入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很多倍,而只有在医院里,我们才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比社会中最穷的人还要脆弱: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应读书撸猫过一生。读书人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怪癖?请欣赏他们的迷惑行为大赏: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理想国公众号



每日人物

本推送是每日人物与朋友们的友情互推,内容由对方提供,不代表每日人物观点。请读者们独立思考,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关注或消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