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世界上給人的印象可能是「國際大國、經濟發達、人民幸福,可謂是人類世界的文明楷模,然而這一切標籤的有效期限,卻暫時只能截止到2008年——當年適逢全球經濟危機,以金融銀行業聞名於世的法國首當其衝,其經濟從2008年到2017年,十年之間GDP萎縮了11.55%,規模高達3350億歐元!

然而法國一邊經濟萎縮,一邊卻又繼續維持高福利政策,帶來的後果就是——截止到2018年3月,法國僅僅在政府債務上,人均負債就高到3.8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近三十萬),相當於GDP的101%,也就是說,法國已經處在負資產狀態上。

但事實上,如果算上企業和個人債務,法國總體債務水平更高達GDP的143%。

而在這些背後,則是法國令人艷羨的高福利政策——根據統計,一位法國人從出生到死亡,一共能享受到四百多項福利政策,以至於哪怕一個法國人遊手好閒,也能活的輕鬆自在。

法國最有名的勞工保護制度,無疑是「每週三十九小時工作制」,在週末雙休的情況下,每個工作日的上班時間還不到八個小時,而且在下班之後,法國人有權利保持「離線狀態」——哪怕僱主或者上司在下班後,僅僅因為工作問題打了一通電話,發了一封電郵,都可以被視作加班,甚至僱員還有權力拒絕這些「騷擾」。

只此一樣勞工保護政策,就足以讓人艷羨不已,但實際上這不過是三千六百頁《勞工法》裏的滄海一粟。

無論美國還是日本,女性產假問題從來都是一個關注焦點——女性要麼因此淪為家庭主婦,要麼就此失去了職場上的晉陞,可在法國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一個法國女性因為懷孕而休產假的話,根據《勞工法》規定,她最長可以休兩年的產假,而在此期間僱主必須全額發放工資——所以如果僱主對女性不夠友善,在職場晉陞上人為設置障礙,等到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公司血本無歸。

當然就連巴西在勞工保護方面,都有涉及到工作環境從安全到色彩的方方面面,法國作為歐洲高福利的鼻祖國家,自然也不會落於人後——一位法國工人如果因為勞動受損,比如刀切受創、呼吸道感染亦或者可能因工作導致的肩周炎、腰間盤突出等,不僅僱主需要給工人足夠長的帶薪休假(數周到數月不等),而且還可能遭到勞保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空客的工廠,滿意嗎?)

最關鍵的是,法國勞動法還規定,企業主營業務必須要直接和僱員簽訂協議,而不能使用「派遣員工」。而在勞動協議之中,相對靈活的「有限合約」(CDD)在超過了十八個月之後,也會轉換成擁有嚴苛解約條件的永久合同(CDI),這就導致每一個法國企業都深受法國嚴厲的勞動法困擾,幾乎沒有一點周旋餘地。

但勞工政策只是增加企業的用工和法律成本,但更要命的是法國細密羅織的重稅徵收。

2017年法國政府稅收高達1.19萬億歐元,佔到GDP的46.2%,遠遠高於OEDC成員國34.2%的平均值。

而法國徵收重稅,也是為了支付日益增加的福利政策支出——法國在醫療、退休和失業保障方面的支出佔到了政府收入的33%。而法國在高額的政府收入之外,其赤字在連年壓縮之後,仍然高達2.6%,遠遠超過歐盟標準。

以退休金為例,法國在歐盟中作為僅次於德國的國家,其法定退休年齡僅為60歲,而德國則為67歲。而德國人均收入超過為三千七百歐元,在繳滿三十年的情況下,退休金只相當於其在職收入的60%,而法國中位收入僅為1710歐元,但退休金卻高達1389歐元。

也就是說,一個退休法國人的收入跟工作繳納養老保險金的法國人收入幾乎一樣多。

在教育、激勵生育方面,法國為了挽救老齡化社會也激勵手段盡出——2017年,法國老齡化人口已經高達20%,平均每三個工作人口需要供養一個老齡人口。

首先是高福利國家的標配,一個法國人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所有學費全免,每年還有種類繁多的獎金學,其次就是讓人眼花繚亂,無比艷羨的育兒福利——只要為人父母,多生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國政府都將給予豐厚的照顧。

搬家補助

克拉拉是一位居住在巴黎郊區的單親母親,她因為工作需要搬家。而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僱傭搬家公司的費用則被法國政府所支付,因為根據法律,法國政府需要為生育超過三個孩子的家庭支付不超過820歐元的搬家費用。

醫療補助與專人照顧

在第九區工作的伊娜生有四個孩子,此前她在體檢時發現需要在肺部做一個小手術,為此伊娜的家庭請了護工去照顧她,但這筆錢卻不需要他們來支出。因為根據法國醫療政策,如果生育的孩子超過三個,在手術後的康復階段,法國政府會全額支付護工的費用(看護月薪3-4K歐元)。

如何不工作也能過的比一半法國人好?

卡米爾是一位失業的單親母親,但此時她毫無尋找工作的衝動,因為此前的就職履歷讓她只能周旋在低收入的崗位上。

而如今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失業的卡米爾每個月分別能拿到一份幼兒補貼156.31歐元,三份育兒補助1454.91歐元以及最低生活保障金892.37歐元,每月收入已經超過2503歐元,此外加上每年每個孩子的200歐元CAF特殊津貼,作為單親母親的她,收入已經超過法國普通人的收入。

此外,法國政府還會她根據居住街區的租金或者房價,給予她家庭每人九平米份額的補助金。在衣食住行無憂之餘,法國政府每年還鼓勵她帶孩子進行旅行,並為之報銷25%的費用。

但法國政府本身並不產生財富,而只是財富轉移分配的中間人,所以這些「福利赤字」就需要企業和富人買單——最終導致法國產業的進一步空心化。

法國如今在全球保持技術優勢的三大支柱性產業分別是——環保新能源、軌道交通和飛機製造業。

在這三個行業上的佈局,法國都是扶持一家或者兩家企業對本行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壟斷。但哪怕如此,如今法國這撐家護院的三大實體產業也搖搖欲墜。

法國核能龍頭企業阿海琺(Areva)在近年的扣除息稅前的年均複合投資增長率是為-13.6%,這意味著如果你從2013年就開始投資這家公司,那麼你每一年投入的本金都在飛速萎縮。事實上,如果不是環保新能源近年一直作為法國國家戰略的話,這家企業可能早就變賣資產,甚至進入破產階段...

因為歐盟80%的石化能源來自於進口,甚至德國天然氣的33%都源自於歐盟最大的對手俄羅斯,由此可見歐盟多麼缺乏石化能源。而正是基於此前景,法國政府才年年咬牙為阿海琺輸血,甚至頂著巨大壓力為其制定保駕護航的財政政策——比如增加傳統能源的稅費。

而同樣靠著法國國家補貼過活的還有大名鼎鼎的空客(Airbus),只是如今波音起訴空客不正當競爭,空客如今也可謂是前途難卜——法國飛機製造業的兩大巨頭,空客近年息稅前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5.8%,達索為-14.6%。

但空客和阿海琺所在的領域畢竟有「城高池深」的行業壁壘,雖然勞動法增加了巨大的用工成本,但後發國家想要在新能源和飛機製造業上完成彎道超車還是十分艱難,這也是兩家公司衰而不敗的原因,但阿爾斯通這家軌道交通上的巨無霸就沒這個好運氣了。

阿爾斯通(Alstom)息稅前年均複合投資增長率為-11.4%,雖然較其他三家製造業巨頭要稍好,可問題在於軌道交通的國際競爭更十分激烈。不提日德,就連東方新興經濟體都憑藉著物美價廉的產品如今在全球軌道交通市場上開疆拓土,而法國政府也不是冤大頭,所以阿爾斯通如今只能靠著變賣家產才能勉強過活這個樣子——阿爾斯通分別將旗下的能源部門和電器部門出售給了通用電器。

事實上,法國三大行業四大巨頭如今雖然艱難過活,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一般的中小法國企業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2008年到2017年萎縮掉的三千多億經濟規模,其中大半都是這些中小企業。

而高福利政策真的對法國人好嗎?

三千六百頁的勞動法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抑制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如今法國勞動人口兩千四百萬,失業率高達10%。而在競爭力更弱的20-29歲的青年段之中,失業率更高達25%!

而在這些人羣之中,如果沒有生育足夠多的孩子(至少要兩個,最好三個),僅僅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基礎補貼,其收入在法國大城市內則根本難以為繼。

但法國為激勵生育而付出的巨大育兒、教育成本又有什麼成效呢?事實上,2018年法國婦女平均生育1.87胎,已經連續四年下跌。人口凈增長從2008年的0.5%下降到了2018年的0.3%——這還是每年有大量移民湧入的情況下。

在這些結果的背後,則是法國經濟進一步的萎靡,法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為1.6%,雖然相較2008-2013年之間的經濟負增長要好的多,但距離歐盟2.4%的平均增長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可以說,法國從2008到2019年是「失落的十年」,而在支柱性產業難以為繼,又錯失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如今,法國繼續在高福利上狂奔不回頭的話,恐怕很難再有下一個十年可以揮霍了。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本文為 真實星球 原創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