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恐龍都演錯了?恐龍應該是有羽毛的?

 

2014年起,考古學界掀起了一波論戰

恐龍到底是不是一種有「羽毛」的生物?

其實,在1868年時,湯瑪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首次提出鳥類是恐龍後代的假說。而這個假說也受到了科學界的支持。

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那麼大的「恐龍」,怎麼可能在幾億年的時間就能演化成那麼小的「鳥類」?除非,恐龍本來就是一種很大很大的「鳥」,而不是巨型爬蟲類。

20170713-043704_U3792_M300703_1001.jpg

1964年,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敘述了平衡恐爪龍(Deinonychus antirrhopus),恐爪龍是種骨骸很明顯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這時後的考古學界,才發現恐龍與鳥之間的關係並不單純,恐龍與鳥就算不是近親,也可能是遠親。

​一直到了1990年開始陸續發現「有羽毛的恐龍」化石,科學家才發現問題嚴重了,而重新研究在1861年發現,而且一直被認定是鳥類祖先的「始祖鳥」。

結果出乎異料,「始祖鳥」根本不算鳥類,所以重新歸類到爬行綱,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沒有錯!爬行綱不就是恐龍嗎?而且始祖鳥還被歸類在恐龍總目的蜥臀科目,所以始祖鳥是恐龍。

images.jpg

那...始祖鳥身上有羽毛耶?

1990年~2000年間,在中國陸續有羽毛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有細毛的原始的虛骨龍類恐龍,例如美頜龍科的中華龍鳥,與暴龍超科的帝龍,而有羽枝的羽毛出現在虛骨龍類的手盜龍類,例如:偷蛋龍下目、傷齒龍科、馳龍科、以及鳥類。這些發現連結了恐龍與鳥類的關係,並導致更多的羽毛與飛行的演化假說。

Sinornithosaurus_Dave_NGMC91.jpg

根據報導研究,於中國發現的有羽毛恐龍化石,已發現過多種不同型態的羽毛。鳥類與獸腳類恐龍具有上百個共同的生理特徵,牠們目前被普遍認為是近親。鳥類與手盜龍類的關係更為親近。少數科學家則提出不同的演化途徑,例如艾倫·費都加(Alan Feduccia)與賴瑞·馬丁(Larry Martin),他們提出類似海爾曼的鳥類演化自原始主龍類假設,或是鳥類起源於手盜龍類,但手盜龍類並非恐龍,而是與恐龍的趨同演化結果。

直到2016年,科學家發現一塊含有羽毛尾巴的琥珀,推測來自9,900萬年前的一種掠食性恐龍。連羽毛細節都清晰可見。學者驚嘆,這是千載難逢的發現。

images-1.jpg

images-3.jpg

images-2.jpg

f96b6735f28f43d58297792830f6c7b7.jpg

438432442_m.jpg

這麼多的發現,陸續證實了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有羽毛的生物,就算不是所有恐龍都有羽毛,至少絕大部份的科屬都是有羽毛的了。

images-4.jpg

v2-5f88d17af4a14608507f19b927f8c62c_hd.jpg

20180116005055.jpg

那...所有和恐龍有關的電影,是不是要重拍了?因為修正科學錯誤的工程太浩大,所以科學家決定,將錯就錯,就讓恐龍的舊有型象,繼續維持下去吧。

 

本文章版權為地球神祕奇聞檔案粉絲團所有

 
編輯:中原大俠
 
中原大俠部落格點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