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個網絡視頻,爺爺爲了讓孫女去上幼兒園,把孫女裝進麻袋扛到校車,簡單粗暴地解決了孫女不想上學的問題。

  一般家長做不到這位爺爺如此的霸氣。面對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爲什麼不想上學,排除了一些客觀因素和身體原因,要想讓孩子乖乖上學,純憑家長“身體力行”地“忽悠”。

  捧他當“主角”

  孩子賴在牀上不肯起來,哭着喊着鬧着說不想去幼兒園。如果孩子喜歡看汪汪隊,那就把他捧爲“萊德隊長”,再聲情並茂、全情投入地引導他入戲,“萊德隊長,我們遇到了困難,趕緊起來召集汪汪隊”。爲了讓孩子能夠更加入戲,家長也要迅速入戲,不斷地營造動畫片裏的劇情,把孩子捧做他所崇拜的“主角”。“戲精”一附身,自然乖乖起來“演戲”。當孩子覺得當萊德隊長膩了的時候,就是時候請出超級飛俠了。

  故意路過幼兒園

  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不用威逼利誘,而要先順從他再“伺機行動”。比如,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和他說那我們去買菜吧,路上故意經過幼兒園,停在附近。孩子看到幼兒園近在咫尺,在幼兒園的美好時光瞬間佔滿腦海。幸運的話有孩子的同班同學經過,還怕孩子不乖乖“從衆”?

  懲罰你,不讓你去上學了

  孩子天生有逆反心理,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叫他上學,他就是不去。那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適當使用逆向思維,刺激孩子對上學的熱情,甚至可以適當地剝奪孩子上學的權利,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讓孩子知道能夠上學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學校是隻有乖孩子才能去的地方。

  營造家裏不好玩的氛圍

  如果家裏有零食吃、有弟弟妹妹玩,還能見到爸爸媽媽,小朋友留戀家裏美好愉快的環境,當然不願意上學。所以家長將家裏的手機、IPAD、電視、玩具都藏起來,告訴孩子“它們都去上幼兒園了。”然後再把弟弟妹妹送到爺爺奶奶家去。孩子覺得家中太無趣,太無聊了,自然懷念幼兒園開心的集體生活了。

  不要把上學當做任務

  大人還有那麼幾天是不想上班的呢,怎麼還不允許孩子有那麼幾天不想上學呢?家長要允許孩子偶爾不想上學,事先講好條件,今天不上學,明天就一定要去上學了。世界上有一大把不守信用的大人,卻很少有不守信用的孩子。除非這個孩子不斷地遭遇到言而無信的對待,否則他並不知道“食言”是什麼東西的。

  對於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採用講道理、蠻力解決等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上學這件事。這年頭的父母,要想與孩子曲折豐富的腦回路“抗衡”,必須身懷絕技,鬥智鬥勇,加些“談判技巧”,運用教育智慧,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互動:你家的寶寶上幼兒園需要“忽悠”嗎?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