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晨集團還是發生了很多事情值得拿出來和大家說道一下。

  第一件大事:現任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即將在自己60歲之際卸任華晨董事長一職。

  第二件大事:華晨寶馬瀋陽工廠將會再擴張,新建一個年產能24萬輛的新工廠。

  從表面上來看,似乎這兩件事完全沒有關係,但是仔細理順下來,裏面也頗有意思。當然,以下均屬筆者的個人猜想,並不能代表什麼,也僅供大家茶餘飯後閒聊一用。

  一、是誰在支撐華晨的節節攀升?

  這個問題的答案太顯而易見了,我們就以近半年中華的整體銷量來看,支撐華晨的肯定不是華晨旗下的自主品牌。今年開年之後,華晨的主力產品中華V7銷量就沒有破過千,而中華V6甚至是在1月的時候交出了月銷2輛的成績。

  所以,華晨寶馬纔是華晨真正的支柱。依託着寶馬這顆大樹,華晨的日子一直都還算不錯。在2018年大家都爲車市擔憂之時,華晨的整體銷量卻逆勢上揚,133%的淨利潤幾乎都來自於華晨寶馬的貢獻。

  二、是否已經對於寶馬有着過分依賴?

  1、銷量的依賴:

  祁玉民實際上更偏向於數據爲王的一個人,所以執掌華晨的這15年間,華晨集團的整體數據表現還是很美麗的,但是好數據的背後,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並沒有出多少力,並且華晨在發力點上,有意的向寶馬傾斜,畢竟寶馬這頭奶牛的產奶量更爲豐盈一些。

  2、產品的依賴:

  當然,這麼多年下來,華晨旗下自主品牌也並非沒有討到半點好處。寶馬在一定程度上也向華晨中華輸出了關鍵的技術,使得華晨中華的產品力實際不差,質量和口碑這兩方面也都沒什麼問題。只是,華晨中華這個親兒子不是集團利潤核心,所以並不太受寵,所以目前來說,市場聲音不大,銷量上也是直接體現。

  三、華晨是否已經遇到上升瓶頸?

  對於寶馬過分依賴的華晨是不是遇到上升瓶頸,我們先來說兩個前提。

  第一,現在的整個車市的大環境是什麼樣的,筆者不說,大家也能感受到。

  第二,在去年的時候,關於合資車企有3個很關鍵的消息:

  1、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2、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3、到了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現在是2019年,也就是說,再過3年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股比限制。

  合資品牌已經走到了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上,2018年下半年轉變的苗頭就出現了,55分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寶馬對於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也確實由50%增長到了75%。這對於所有合資而言,正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而在持股比例上升之後,直接影響就是寶馬自身的利潤會更爲豐厚,所以寶馬又立刻豪擲93億擴大產能,這意味着未來寶馬會將更多的車型放在華晨寶馬的工廠中,以實現在與奧迪、奔馳的競爭中勝出。

  由量變帶來的利潤提升一方面影響着寶馬,另外一方面也會給華晨帶來數據上的美化。但是,華晨集團對於寶馬僅剩25%的話語權,經不起再一次的壓榨!

  每一次的銷量飛昇都要通過股權的退讓來實現,那麼這將會是華晨集團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但現在若是想不依靠寶馬帶來可觀的利潤,而是想更多的通過自家的自主品牌創造銷量,怕是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事情,怎麼使得華晨中華有起色,這同樣是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

  總結:

  奉獻了15載年華的祁玉民無疑是帶着華晨集團走過最輝煌時刻的那個人,整個國內車市已經越發的成熟,在往後的日子,信任接班人將面臨更多的不易。

  祁玉民選擇在這樣一個時刻隱退,也算是選擇了功成名就的好時機。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