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蘇聯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僞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歷史上很多國家之所以瓦解的主因不是因爲外力緣故,而是因爲內部不和導致的。在近代史上的話,蘇聯算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當時雖然經濟不是世界上第一的,但是因爲內部團結,所以稱霸了半個世紀。但是在蘇聯解體後,這些國家基本都很倒黴,比如俄羅斯經濟每況愈下,而立陶宛共和國帶頭解體,現在人口直接少了三分之一。

  立陶宛共和國地處歐洲北部波羅的海沿海區域,國土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公里,總人口有200多萬。它現在在歐洲一點地位也沒有,而且也沒什麼名聲,可是在蘇聯解體時它卻大火了一把,因爲它帶頭宣佈獨立得一個國家。戈爾巴喬夫推崇的自由改革並沒有把蘇聯往好的方向推,反而讓盟國們一個個擔驚受怕,立陶宛在1990年3月宣佈獨立。因爲擔心被報復孤立無助,於是它策反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它們也選擇了獨立。

  立陶宛開了一個不好的頭,而且當時蘇聯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平定這幾個國家,所以選擇了放任自由。沒想到這個放任讓其他的盟國也紛紛效仿,開始一個個的宣佈脫離,因此很多人說立陶宛是瓦解蘇聯的罪魁禍首。其實雖然立陶宛表面是蘇聯的一份子,可是實質上卻對俄羅斯很怨恨,因爲兩國經歷過長達上百年的戰爭,立陶宛人被殺了不少。另外就是西方國家在背後支持它,這給了它極大的勇氣。

  立陶宛選擇獨立之後憑藉關係進入到了歐盟和北約,這就相當於登上了發展的特快列車,可是它卻很不爭氣,如今的人均gdp才1.4萬美元,處於歐盟的末流。而且更爲嚴重的是國內的人口直接從以前的接近400萬,直接掉到了200多萬,那麼這些差額的人數到底去哪裏了?

  首先是因爲立陶宛在蘇聯時期有很多的俄羅斯人,當它獨立之後這些人選擇了回國,有的則是選擇了到其他國家去生活;其次就是加入歐盟的時候,這些盟國之間的人口是可以隨意遷入的,很多人不看好立陶宛,於是趁着這個機會前往到了西方發達國家去了;最後則是立陶宛的國民都喜歡酗酒,而且天生比較悲觀,因此自殺人數很多,據統計是日本的兩倍之多。

  遷出和自殺的人數讓立陶宛的人口基數一下子就斷崖式的減少了,雖然國家出臺了不少激勵生育的政策,但是卻沒有人願意生孩子。因此,從目前來看,立陶宛在未來的人口將會更少,到了那個時候就危險了,畢竟一個國家的人口是根基,根基毀了,國將不國,現在哭都來不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