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日本著名漫畫編輯、原作者、民俗學家大塚英志於2012年在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的演講稿,由加拿大動畫學者 Thomas Lamarre 譯為英文。本人將由英文譯文將其全部轉譯。

現在我想討論在漫畫和動畫中,演出或呈現的慣用方法是如何通過迪士尼和愛森斯坦的聯合來構建的。讓我從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開始講述。

圖15展示了一幅十二世紀的繪卷,名叫《伴大納言繪詞》。【3】其中某些場景被描繪在長卷上,從而創造出故事。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勛的,關於畫卷場景類似於漫畫畫格的主張,我們就會得到類似於圖16的結果。高畑認為漫畫和動畫中演出的手法與日本畫卷的手法很接近,因此,為了說明他的論點,他把畫卷表現轉換為漫畫表現。與之類似,圖17展示了一幅創作於晚期十二世紀的繪卷,《信貴山緣起》。在圖18中,可以看到我的學生們以高畑的方式來轉換它的成果。這些正在學習漫畫表現的學生,能夠像高畑一樣,將繪卷轉換為漫畫畫格布局。我沒有向他們具體說明高畑是如何將繪卷變換為漫畫形式的。然而,他們沒有太多麻煩就完成了這樣的轉換。正如我們在圖19中看到的,日本繪卷有一個貫穿畫面中部的「基準線」,來為觀看提供一個參考點,允許觀看者的眼睛從上半部到下半部來回移動,或者停頓在某個地方。事實上,也許可以將觀看位置的這種移動轉變成漫畫畫格的形式。

圖15 伴大納言絵詞(十二世紀)

圖16 高畑勳,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ション―國寶絵巻物に見る映畫的?アニメ的なるもの(1999)

圖17 信貴山緣起(十二世紀)

圖18 神戸芸術工科大學(2011)

圖19 信貴山緣起(十二世紀)

到目前為止,我的討論可能會讓你得出結論,傳統藝術確實是日本漫畫和動畫的起源。然而,正是由於在十五年戰爭期間建立的一種全新的感覺,我們今天才能夠根據漫畫畫格布局的發展來審視傳統藝術。高畑和我的學生都是其忠實的繼承人。這個概念模型是通過漫畫和動畫表達的愛森斯坦化來實現的。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在1931年至1945年間在日本產生的重大影響有所了解。圖20展示了愛森斯坦與蘇聯電影理論的許多日本譯本之一。《總路線》(又稱《舊與新》,1929,愛森斯坦導演作品)於1931年在日本發行,但愛森斯坦的其他影片直到二戰後才發行,相反,他的蒙太奇理論被廣泛地翻譯和介紹。下面的片段對蒙太奇理論向大眾傳播的程度提供了更好的理解:

圖20 映畫の弁証法(1932)

在衣笠貞之助的《黎明以前》中出現了一個關於江戶時代的消費文化的標題,並且電影在沿途中的妓女、領主的隊伍和寺廟的儀式之間進行剪輯。觀眾中有人喊道:「蒙太奇,那是蒙太奇」,在劇院里的每個人都表現出敬意。【4】

大眾電影的觀眾的這種反應表明了蒙太奇理論的眾所周知。事實上,除了衣笠貞之助以外,幾乎沒有哪位電影人直接從愛森斯坦和蘇聯的電影中學習電影理論。他們在歐洲電影中,或者,在一段時間後,在萊妮·里芬斯塔爾的作品中尋找愛森斯坦風格的蒙太奇。換句話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愛森斯坦的電影理論和米老鼠動畫在日本同時廣泛傳播。

蒙太奇理論之所以盛行,是因為年輕人將它當作先鋒派理論的一種形式,但也有另外一個原因:愛森斯坦在日本文化中尋找蒙太奇。對愛森斯坦來說,所有的日本文化都是蒙太奇。例如,他寫道:

歌舞伎戲劇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分解」表演的原則……演員以完全彼此分離的方式表演角色:只用右臂表演。只用一條腿表演。只用頸部和頭部表演。【5】

因此,愛森斯坦在歌舞伎演員的分解表演中看到了「蒙太奇」。漢字對他來說也是蒙太奇的例子:

重點在於,最簡單的片語中的兩個象形字元的交配(也許我們最好說,組合)不應視為它們的和,而應視為它們的乘積……例如:水和眼睛的圖像表示「淚」;靠近門的耳朵的圖像=「聞」……【6】

圖21中出現了愛森斯坦在蒙太奇的解釋中所使用的字元。左邊是「水」的「詞源」,右邊是「眼」的符號,原本是象形文字。這兩個字元的「蒙太奇」產生了圖21所示的新字元,在日語中讀為るい或なみだ,即「眼淚」或「流淚」。

圖21 淚

在圖22中,我們看到了愛森斯坦用來論證日本繪畫中蒙太奇的簡圖。換句話說,他堅持日本的技法是在繪畫中使用所謂的切割。愛森斯坦告訴我們,日本人把一幅畫看成是由許多部分構成的,這也就是蒙太奇。

圖22 映畫の弁証法(1932)

愛森斯坦參與的俄羅斯先鋒派也在馬戲團和其他通俗藝術中尋找「構成」。對他們來說,「構成」通過以「原始」文化或大眾文化為基礎的表達形式才得以可見。日本文化並沒有專門被選作為蒙太奇的唯一例子,然而愛森斯坦對日本文化中蒙太奇的描述在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那個時代的日本人開始將所有事物作為蒙太奇的例子。例如,圖23展示了結合了攝影和蒙太奇的圖形蒙太奇,其技法受到蘇聯宣傳媒體的啟發。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看起來十分像漫畫畫格。這種把一系列照片看作圖像內的切割,並將布局概念化的技術看起來就像現代漫畫中的表現技法。這樣的例子讓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漫畫畫格:在書中的時間順序和空間結構方面,它們在當今都表現為蒙太奇。【7】

圖23 千田是也/堀野正雄,フェードイン?フェードアウト(1932)

總而言之,愛森斯坦的日本文化蒙太奇理論似乎與繪卷的蒙太奇理論相當一致。奧平英雄大力推廣了繪卷的蒙太奇理論,但後來今村太平把它擴展到動畫,給了它新的生命。今村甚至堅持認為《古事記》中的日本神話是按照蒙太奇的手法寫成的。借鑒於愛森斯坦,今村等人也堅持認為,繪卷是根據特寫鏡頭和蒙太奇等電影技法製作的。這樣,在1930年代的日本,允許將繪卷轉換為漫畫畫格的觀點形成了。

【4】辻久一,映畫評論,1938

【5】愛森斯坦,電影的影像原理與表意文字,1949

【6】同上

【7】Cine-poem,由於其按照電影剪輯方式組織詩句的方式,也成為這種新模式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