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忽略的誠信

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是聰明的,勤奮的,是喫苦耐勞的優秀民族。

近幾年,曾有這樣通過一則新聞。

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法國留學,畢業後打算留在法國發展。

她很有能力,聰明能幹,簡歷漂亮,結果找工作時投出的簡歷,石沉大海,了無音訊。

她很納悶,通過多方打聽調查,終於找到了原因,卻悔青了腸子,無奈回國。

原來,這位留學生在法國求學期間,發現法國公交車少有查票,她通過精密的測算髮現,被查到逃票的概率小到萬分之幾。

此後,她始終逃票,由於概率太小,僅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記錄。

可正是由於這三次逃票記錄,被記錄在她的個人徵信中,各個公司,不用誠信問題員工。

這並非法國公司挑毛病,各個公司很明白,由於被查到逃票的概率很小,所以,她絕非簡單的三次逃票。

各個公司的做法是正確的,誠信,直接關乎到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個人不夠誠信,那麼我們又如何放心與他合作呢?

誠信,在歐美國家極度重視,在我國,重視程度的確還不夠。

2、認慫

2019年4月29日,或許有22萬投資者翹首以盼,這賣葯的,報告咋還不出來......

半夜,一系列報告終於出鍋了,第四季度扣非凈利下滑415%;第一季度扣非凈利下滑88%。

擬繼續融資不超200億,證券事務代表也換了。

最尷尬的是貨幣資金,少了約300億,康美如今市值不足500億,巔峯市值千億。我無比佩服,哪來這麼大的膽子?300億的虛擬!

會計事務所這一次知道事大了,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最氣人的是康美創始人馬老闆,否認財務造假,認為是「錯誤」會計處理。

貨幣資金多記300億還是「錯誤」會計處理?

投資者判斷失誤,認栽,不丟人。

作為上市公司,有錯誤就認錯,該幹嘛幹嘛,該補救補救,有錯不認見人品。

3、試錯成本

出錯不可怕,要總結,否則真的喫虧。

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塑化劑事件,之所以成功反轉,具備以下前提條件:

1、行業天花板巨大,具備黏性需求。

2、尤其是毒奶粉事件,伊利自身也有問題,受到的傷害最大,業績虧損,ST帽子;該公司痛定思痛,知錯就改,從頭再來。

反觀康美葯業。

1、醫藥行業前景廣闊,行業空間巨大,是毋庸置疑的。

2、相比於食品與醫藥安全問題,財務問題與產品無關,要次之。

所以理論上講,這是一次不會錯的投資,可忽略了一點,人品。

芒格做律師時,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討厭了與人品問題打交道。

優質的管理層,一定是人品過關的,這一點,顯然康美不過關。

證監會不會無緣無故發函,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康美的財務問題,300個億......無恥到這種地步,或許自己也都相信了,康美的財務人員,過的不容易。

實際上,財報的作用就是排除企業,硬踩,的確具備投機性質。

踩成了,雙擊,踩不成,反著來。

而康美葯業,早有行賄記錄,誠信,是被忽略的重大原則。

同時,對於任何財務問題公司,就如同誠信問題。

而A股的試錯成本更小,因為上市公司退市磕磕絆絆......

只要上市公司不退市,打個翻身仗......

4、割發代首

三國時期,建安三年,曹軍途經麥田,百姓大叫:「曹操來了,跑......」

曹操下令,三軍但凡踐踏麥田者,斬。

然而,曹操的馬突然受驚,踩踏麥田。

這令曹操臉面無光,下不得檯面,施令者違反軍令,這兵還怎麼帶?

曹操多聰明,眼珠子一轉,道:「我知法犯法,如不自罪,何以服眾!」

說罷,拔出寶劍,就要砍自己的脖子,士兵們一個個瞪著眼睛瞅著......

這給曹操氣的,好一幫不懂事的兵......

郭嘉更聰明,馬上跪下,聲情並茂:「丞相,古者《春秋》之意,法不加於尊,你貴為三軍統率,不能這個樣子。」

三軍也跪下道:「丞相......」

得,臺階有了,曹操要的就是這句話,就是這種效果。

「那行吧,我就不砍脖子了,割發代首......」小心翼翼的割下了一縷頭髮。

這種行為,在投資中當中,可以理解為,倉位控制......

4、倉位控制

這個時候,分散投資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對於看好的無憂公司,倉位略重,對於問題公司,倉位略小;這是投資基本原則,黑天鵝永遠存在。

康美佔據我總倉位的5%,11元左右建倉,一口老血,約摸著掉血3%左右。

如同上文中講到的,割發代首。

至此,康美能否退市,是最大的問題。

實際上,A股試錯成本較小,就是因為退市制度。

原本A股退市,每年選出幾隻典型的倒黴蛋,所以撐的時間更久,且康美距離虧損,尚有距離。

但這次有些例外,新證券法對於退市制度要求嚴格,回看大智慧張老闆,剛剛因為財務問題,被扣了......

所以,這一次會不會挑康美這個倒黴蛋下手,天知道......

總之,我認為這一次在康美身上栽的跟頭;一次小倉的錯誤,換取了誠信的教訓,這個虧,值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