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敖虎山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一、心肺復甦技術的重要性

心肺復甦是一項由麻醉醫生髮明的重要急救技術。心臟驟停患者如果到不到搶救復甦,4-6分鐘後會造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若及時採取正確有效的復甦措施,患者有可能被挽回生命並得到康復,因此心臟驟停後的心肺復甦(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在醫院內主要由麻醉醫生和急救醫生來實施心肺復甦,但是8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以外,第一目擊者是身邊親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正確實施心肺復甦,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因此,在公衆中普及心肺復甦對於拯救生命、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二、目前我國心肺復甦普及情況

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1個人死於心臟性猝死。大部分人認爲,遇到心臟驟停患者,首選是撥打120。實際上,救護車到達時,患者已經基本失去了救活的希望,即使救活,也會有各種嚴重後遺症。我國成人心肺復甦普及率不到1%,而美國是60%。醫護人員對心肺復甦的認知和操作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我國公衆對心肺復甦重要性的認識,普及科學的心肺復甦理論及技術。近年來,各級衛計部門、醫療機構、紅十字會、急救機構及社會組織等以不同形式普及這項技術。比如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2015年發起“心手相連 點亮生命”心肺復甦普及培訓公益活動,依託學會雄厚的醫療資源,匯聚全社會的愛心力量,在全國公衆中普及這項急救技術。兩年多,培訓已經遍佈各地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武警部隊、各級學校、社區、醫療機構、緊急救護機構及人羣密集場所,累計培訓10多萬人,同時組建了一支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培訓講師隊伍,建立規範的培訓制度和操作規範。目前我國可以普及的人羣爲10億人(15-65歲人羣)。同時各種培訓質量也參差不齊,缺乏統一規範,導致一些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目前我國的現狀是普及率較低,普及的任務還很重,培訓工作也亟需統一規範。

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三、提高心肺復甦普及率的建議

一是建立心肺復甦普及培訓長效機制,把這項工作制度化。改變目前這種自願學習的狀況,從國家層面上統一要求,比如在在考取駕駛執照時,要求必須學習心肺復甦技術,在大、中、小學設立心肺復甦培訓課,作爲學生健康和應急教育的內容之一。

二是建立統一規範的培訓體系,提高培訓質量。改變目前這種各部門各自開展培訓的狀況,由國家委託醫學類社會民間組織制定規範的培訓教材,建立培訓管理制度,組建講師庫,選拔優秀的接地氣的專業醫師兼任培訓講師,建立科學的考覈制度,設立固定的培訓教室等,也可以把這項技術普及與提高公民的應急救助能力聯合起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三是進一步推進急救免責立法工作,從法律層面保護施救人員。目前部分地區已經出臺了急救免責方面的條例等,解決“不敢救”的問題,國家層面還沒有建立有關法律法規。建議從國家層面推進急救免責的立法工作,同時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和具體問題解讀,讓更多的人知曉急救免責的適用範圍和內容,也讓更多的人在遇到心臟驟停患者的時候敢於伸出援手。

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四是加強建築物和公共場所除顫儀配備,提高搶救效果。除顫儀(AED)是院前心肺復甦急救所使用的重要設備,在實施心肺復甦過程中,配合使用除顫儀可以大大提高搶救效果。我國目前除顫儀配備率較低,遇有緊急情況,附近很難找到除顫儀。建議進一步規範和推進落實在全國更多的建築物、人羣密集場所配備除顫儀的有關規定,提高配備率,並進行宣傳和引導,讓公衆瞭解除顫儀的配備情況,在實施心肺復甦時,能最快找到除顫儀使用,提高搶救效果。

提高我國心肺復甦普及率,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五是提高公衆的社會責任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普及心肺復甦技術及推進相關工作,不僅培訓技術,同時也要傳播社會責任理念,讓更多的人能自覺學習這項急救技術,遇到心臟驟停患者能積極施救,體現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公衆的社會責任感,小切口,大視野,以小來推動社會和諧進步,讓國家和人民更加有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