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發」意思是「繼承者、代理人」,公元632年,默罕默德先知病逝於麥地那,伊斯蘭教成為了阿拉伯半島統一國家的精神支柱,而「哈里發」作為先知的繼承者,就成為了伊斯蘭國家的政治、宗教和軍事的最高統治者。歷史上第一位哈里發就是默罕默德的助手艾卜·伯克爾。《一千零一夜》是一本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內容上卻不僅僅局限於阿拉伯的民間傳說。

阿拉伯歷史上的開拓時代是在四大哈里發時期,大概在公元632年到公元661年間。就在默罕默德去世沒多久,阿拉伯世界湧現出了許多的英雄與戰士,這些人成為了阿拉伯國家擴張時期的重要先驅。公元636年,「安拉之劍」哈立德率率領大軍與拜占庭大軍大戰於敘利亞的亞爾穆克河畔,用了對方一半的兵力就將其擊潰,拜占庭在大敘利亞的勢力也相應的被拔除。之後阿拉伯軍隊又奪取了波斯人的首都泰西封,統一了「肥沃新月地區」,薩珊王朝滅亡,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公元661年,第四任哈里發阿里被刺殺,穆阿維葉趁機建立了政權倭馬亞王朝,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哈里發」正式作為阿拉伯帝國的世襲君主的稱號而被穿接了下去。但是相應的也就產生了問題。那就是對於政權正統性的爭執。

對於到底誰是合法繼承者,認為被刺死的阿里及其後裔才是真正的先知的合法繼承者的少數派,最終被稱為什葉派,而認可了四大哈里發的那些多數人則被叫做遜尼派。儘管內部分裂,但是並不影響王朝的延續以及文化的傳播。到了公元九世紀初的時候,阿拔斯王朝的領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之後則是迅速的衰落。


哈里發是伊斯蘭教指導下的政教合一國家的領袖。從最早期的麥地那哈里發國家,到後繼的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什葉派建立的法蒂瑪王朝,盤踞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929年第八位哈里發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開始採用,之前只是埃米爾的稱號),其統治者都稱作哈里發。在阿拔斯王朝馬蒙與艾敏爭奪哈里發權位的內戰結束後,大量擴大外籍突厥奴隸新軍的哈里發穆爾台綏姆給帝國帶來了政治隱患,哈里發的權力開始式微。

936年,哈里發拉迪正式賜封瓦西兌守將穆罕默德拉伊克,「總埃米爾」的稱號了賜予他兼領埃米爾的軍事權力與維齊爾的行政權力。這標誌著哈里發國家教俗合一權力體制的結束,此後歷任哈里發僅僅被視作伊斯蘭世界的宗教領袖,其原有的世俗權力喪失殆盡。

作為伊斯蘭教正統的遜尼派通常認為,哈里發擁有以下權力。

保衛伊斯蘭教的信仰和領土,必要時宣布聖戰,任命國家官員,徵收賦稅,管理公共基金,討伐叛逆,執行法律,而他的特權則包括在聚禮日的說教中提及他的姓名,貨幣上鑄造他的名字,監管並在重大國家典禮時使用先知的遺物。後來還加上了保護穆斯林朝聖道路的安全。


當然是阿拉伯的國王啊,這本書就是一個講阿拉伯故事的書,當然其中也夾雜著波斯的很多傳說。

相傳古時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島上,有一個薩桑王國,國王名叫山努亞。有一天,山努亞和他的弟弟薩曼來到一片緊鄰大海的草原,當他們正在一棵樹下休息時,突然海中間冒起一個黑色的水柱,一個女郎來到了他們身邊,並告訴他們天下所有的婦女都是不可信賴、不可信任的。

國王山努亞和弟弟薩曼回到薩桑王國後,發現王后行為不端,他們便殺死王后。從此,山努亞深深地厭惡婦女便又殺死宮女,他存心報復,又開始每天娶一個女子來過一夜,次日便殺掉再娶,完全變成了一個暴君。這樣年復一年,持續了三個年頭,殺掉了一千多個女子。

宰相的大女兒山魯佐德,對父親說她要嫁給國王,她要試圖拯救千千萬萬的女子。山魯佐德進宮後每天晚上都給國王講一個故事,但是她卻每天晚上講,而且只講開頭和中間,不講結尾。國王為了聽故事的結尾,就把殺山魯佐德的日期延遲了一天又一天。就這樣,山魯佐德每天講一個故事,她的故事無窮無盡,一個比一個精彩,一直講到第一千零一夜,終於感動了國王。山努亞說:「憑安拉的名義起誓,我決心不殺你了,你的故事讓我感動。我將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永遠保存。」於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這本書。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帝國創建後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確立時期的產物。穆罕默德公元7世紀創立了伊斯蘭教並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之後阿拉伯帝國不斷向四周擴張,井四處弘揚伊斯蘭教義。 《一千零一夜》有三個故事來源:一是波斯故事集《赫左兒·艾夫薩乃》,二是伊拉克即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巴斯王朝時期流行的故事,三是埃及支馬立克王朝時期流行的故事。這本身就顯示了阿拉伯民族極強的開放使和包容性,然質經過加工整理,讓這些故事中融入阿拉伯民族精神,匯進阿拉伯精神文化體系。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出了阿拉伯民族的擴張的野心。從《一千零一夜》中一次次對遙遠的中國的描述,許多商人不畏艱險的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也可以看出阿拉伯民族是一個極具探險精神的民族,他們在故事中熱情的謳歌和讚揚了那些勇敢,機敏,敢於探險的人們。

一千零一頁的故事主要來源於波斯、印度;另一部分來源於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故事;第三部分來源於埃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年)時期的故事。這本書其實並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東地區廣大市井藝人和文人學士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收集、提煉和加工而成的,是這個地區廣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區的民間口頭流傳,約在公元八九世紀之交出現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紀,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書名,但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經產生,便廣為流傳。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就傳到了歐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