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互學習,不是很正常嗎?
我們相互學習,不是很正常嗎?

  高普(Jurgen Klopp)相當程度上也受到了哥迪奧拿(Josep Guardiola)執教風格的影響?

  名宿加利尼維利(Gary Neville)此番話一出,自然引發槽點無數:少給哥迪奧拿貼金了,他那套打法天生就高級,就誰都得學他是吧?高普有自己的風格,踢得風風火火轟轟烈烈,還用學他那一套嗎?

  像哥迪奧拿、摩連奴(Jose Mourinho)、高普等取得傑出成就並且有鮮明執教風格的出名教頭,很容易陷入這樣標籤化的風格之爭中。就像尼維利這番話無意間點了炮,又觸到了不同出名教頭之間風格「孰優孰劣」這種根本沒有答案卻又容易爭論不休的敏感話題上。

哥迪奧拿其實比很多人想的要靈活
哥迪奧拿其實比很多人想的要靈活

  在巴塞過於驚人的崛起以及締造的恐怖水準,讓很多人對哥迪奧拿以及他的足球風格的印象多少單一化了。傳控兩字,Tiki-Taka這一概唸給了人們錯誤的印象,讓人覺得哥迪奧拿就代表著一種單一風格的足球,甚至如同大祭司般具有某種宗教意義,過度強調概念化的東西了。

  巴塞時期哥迪奧拿多少是這樣,但經歷了三年拜仁生涯和近四年曼城生涯之後,如果你還認為哥迪奧拿就是Tiki-Taka,那就如他的密友佩拉爾瑙所說,你對哥迪奧拿這麼多年的執教是一竅不通。

哥迪奧拿在曼城的打法和在拜仁巴塞又不一樣
哥迪奧拿在曼城的打法和在拜仁巴塞又不一樣

  人們認可哥迪奧拿的創造力,卻較少意識到他多變或者說兼收並蓄的一面。在拜仁的最後一個賽季,他的改造基本完成,拜仁展現出了和哥迪奧拿巴塞不一樣,也和海帥拜仁不一樣的獨特風格;來到曼城之後,他的打法與在巴塞和拜仁時期又有不同,能夠保持核心理念,又加入新的元素。

  拿姆的經理人格里爾在2014年的時候甚至指:「摩連奴的比賽風格是相同的,講求權威的、極其仔細有組織的足球,良好的防守戰術。但要定義哥迪奧拿的具體風格是甚麼,這是不可能的。」

摩帥反而變通少?
摩帥反而變通少?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個意思。摩帥對各位置球員包括球隊整體的要求其實很嚴格,比賽基調也比較一致,但這種持續性卻沒有像被標籤化的哥迪奧拿那樣放大。或者當有人說摩帥只會擺大巴的時候,總有很多爭辯之聲。這時候你們拿得出理由,為甚麼又不認哥迪奧拿拿得出的理由呢?

  格里爾認為,哥迪奧拿的足球哲學要比摩帥靈活得多,儘管看起來不是這樣。這裡無意爭論兩人誰更靈活,只是在說最初的印象給人們帶來的觀念差異。哪有出名教頭武器庫裏只有一個大招的?

高普就不能學別人?
高普就不能學別人?

  更何況在教練界,運轉出色的球隊被大量研究和學習模仿實在是常事,教練們的目的也是進一步豐富各自的武器庫,升級球隊的戰鬥力,而不是證明只有自己的方法纔是最好的。幾個成績好的學生,人家有一套你並不熟悉的好學習方法,你難道去爭這口氣,梗著脖子就是不學嗎?

  像尼維利說利物浦成為了一支更全面的球隊,這倒未必是學的哥迪奧拿,但高普吸收不同球隊和主教練的成功經驗,這完全有可能。就像哥迪奧拿不僅在改變德國和英格蘭足球,也在被這兩個國家的足球改變著,這裡並沒有優劣之分,不能說誰的理念就一定比誰的理唸好。

各有各的風格
各有各的風格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理解上的問題。尼維利說利物浦在對比賽的控制上做了調整,但控制力的加強或者說學習控制型打法,並不必然意味著是向哥迪奧拿學習。因此從控制力加強到學習哥迪奧拿之間,聯繫並不是必然的。當然你可以認為這概率很大,但直接這樣搭橋加標籤也並不妥當。

  就像哥迪奧拿執教拜仁時,你不能一說他打防反就是學摩連奴,打邊路傳中就是學軒歷基斯,並且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待——就算學了,又有甚麼不可以呢?是有甚麼規定不準學,還是學了這些球壇出名教頭會自降身價?在建隊、帶隊和比賽的時候,教練最先考慮的總不是顏面吧。

沒必要簡化為風格之爭
沒必要簡化為風格之爭

  不同的主教練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擅長的領域可能也不一樣,但沒有哪個出名教頭是真正一根筋的。在日新月異的世界球壇,教練們都需要不斷充實自己,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打磨自己風格的過程中,學習其他教練是一個很常見也很有效的方式,不會絕對否認,也不等於照搬。

  而在教練們其實多少都是兼收並蓄、複雜多面的情況下,強行拿出最突出的特點,把教練之爭簡化為風格之爭,把單場比賽的勝敗簡化為風格的成敗,其實並不合理,也沒有必要。就說得好像幾個武林門派老死不相往來,抱著自己那套,比武要是出了別家的招還視作恥辱一樣。

  所以了,高普的球隊控制力加強,沒有必要非說成是學了哥迪奧拿。如若真的是向哥迪奧拿取經了,那也沒甚麼,這也不證明哥迪奧拿的風格比高普高級。學習提升,很自然的過程嘛。

  (新浪體育 華迪維亞 專欄)

(責編:布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