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產業園區戰略轉型與人才組織架構的協同

主講嘉賓:曹志國先生

嘉賓名片:中聯智創創始人、京津冀產業一體化實踐者

導語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根本。產業園區戰略轉型升級必然會引發人才需求的變化,人力資源組織架構也須適時協同,才能夠為園區發展服務,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助力!與此同時,產業園區的戰略轉型與組織架構的協同,也同樣與我們產業精英的職業生涯息息相關。它關係著我們在行業的地位,關係著我們所有的努力與付出是否有意義,是否能擲地有聲。而如果人才是箭,園區組織架構就是弩,弓箭配套才能為園區戰略轉型披荊斬棘!

【趨 勢】

各路資本匯流產業地產

產業園區亦成眾星追捧

從進入產業園區的主導者講起。隨著住宅地產領域黃金十年的離去,房企跨界轉型越演越烈,據統計,國內排名前20的房地產商,目前有一半以上涉足於產業地產,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或中心,探求轉型發展的新道路,力求打造盈利新秀。

近年來,在房地產集體低迷、商業地產整體遇冷的背景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要目的的產業園區開始逐漸升溫。為滿足政府的政治訴求,許多開發商敏銳地將觸角延伸至產業園區。

現如今,因政策的變化,土地市場的規範,產業資本開始覺醒,大量企業開始試水產業地產。一些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如製造企業、電商和金融公司等,也已進入產業園區領域,並聲勢浩蕩不斷掀起巨大波瀾。

【地 位】

眼前利益KO戰略轉型

產業園區是個假皇帝

不過,無論是哪路資本主導,產業園區目前仍舊是基於產業地產模式的運作。產業地產模式由商業地產延伸而來,與其如出一轍,且成本更低廉!因此,時至今日,大部分企業仍舊依賴這種模式。

為什麼這種模式這麼難以改變?究其根源,還是目前的產業園區沒有恰當的盈利模式,其盈利能力根本不及房地產和商業地產。開發商、企業家等進入產業園區領域的初衷是盈利,所以,無論產業園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擔當了什麼角色,在地產開發商眼中,怎樣能穩妥的盈利,怎樣不虧損,才是其經營之道,而產業園區所謂的戰略目標只是個配角。

我們從馬路邊小蜜蜂發單子又重新火爆,就可猜到房價又該起來了,產業園區的位置又會下滑,所謂的戰略轉型還在概念上、符號上,只是比原來做的稍微實在些。產業園區目前還是個「假皇帝」,表面尊貴,但在開發商眼中並不重要。

不過,因政策的不斷變化和修正,很多決策者也正處於糾結和搖擺中!國家政策一次比一次更決絕,更傾向於產業園區的良性發展。但是每到關鍵時刻,每當面臨轉型升級與短期利益的矛盾時,後者總是上演「逆襲」。

但眼前利益畢竟只是九牛一毛,長此以往必定疲軟。要想一往直前,不進行戰略轉型,總是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扛不住」的風險。

【人 才】

組織架構變革協同

人才驅動戰略轉型

人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決策層對產業園區的戰略轉型訴求,也就是對園區商業模式的創新訴求。商業模式的創新必定需要人才的驅動,來改變「頑固不化」的開發商思維,突破產業園區的發展瓶頸。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園區強。戰略轉型在即,園區人才建設顯得異常緊迫,園區用人結構須打破原有的常規用人機制。為了更好地引進人才,為園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人才驅動戰略轉型的計劃」首先需要組織架構體系的變革,才能實現人盡其能,才為所用。

不過這場組織架構的變革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大家或許已經發現,有許多獵頭瘋狂獵取人才,動輒就是幾百萬的經理人,近百萬的運營總。但是你會發現,他們要的和行業內經理人的價值完全是兩回事。行業需求和人才價值的高低之差,是一個非常大的矛盾,也是這個行業產業經理人價值和園區的戰略矛盾。

客觀來講,園區的戰略訴求較為複雜,它是決策者的自我訴求,或者是在滿足政府的政治產業訴求。產業園區因為涉及政策、政治,所以模式有著很多隱形訴求。這就要求產業經理人不斷提升自己,提升解決和平衡三個訴求(政府的政治產業訴求,市場企業訴求,開發商決策者的訴求)的能力。

隨著時代的變化,政策的變化,中國產業格局構建正在踏上從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的道路。思維的變革已經不是只是說說而已,作為產業經理人,我們需要深度反思自己,如何提升,才能在產業思維、企業訴求的引導下,使自己的價值和園區模式體制協同?

如若產業經理人沒有上進心,只是在混日子,兩年後將會是個什麼樣的經理人?如果真正的產業園運營模式時代到來,你會在哪裡?你的思維,你的資源能力、價值、敏感度還是否存在?

這是個很殘酷的現實,保持成長和風險意識,與時俱進,追求發展本質,不斷的自我否定,尋求創新,才能使自己在迅速變革的時代不被淘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