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總是說外匯市場是一個公平的交易市場,每日交易量超過5萬億美元,沒有人為操縱。事實上,這並不是絕對的,外匯市場上仍存在一些人為的操縱行為,以謀取不法利益。

今年1月29日,美國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宣佈,渣打銀行在2007至2013年間試圖操縱外匯交易,被罰款4000萬美元。遺憾的是,這並非是金融機構第一次爆出外匯操縱醜聞。

紐約金融監管部門表示,在這段時間內,位於紐約和其他地方的外匯交易員加入了一個名為“Old Gits”,旨在協調交易並共享機密信息的聊天室。而這個聊天室就是這些操縱外匯市場的“賊窩”。

據瞭解,聊天室內的成員不僅從事着一些不可告人的交易祕密,連進入聊天室內成員資格都必須非常嚴格,需要全體成員投票決定是否讓新成員加入。

一些銀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祕密聊天室”操縱外匯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像“卡特爾”、“土匪幫”、“同一個團隊,同一個夢想”、“黑手黨”都是聊天室的名字,在這樣的虛擬空間中,交易商們互相交換客戶的下單信息,並就定盤時段如何交易達成一致。甚至很多時候,有些銀行的外匯交易員會參加好幾個聊天室。在一個封閉的網絡環境中,一小撮銀行寡頭的外匯交易員就有能力“扭曲”全球匯率,堂而皇之地“交易”用戶信息為自身牟利。

原創 堪比電影情節!交易員“聊天室”操縱外匯價格對話曝光 財經 第1張

交易員如何操縱外匯交易?

網上的聊天室反映出所有操縱匯率的意圖,以下例子是交易員操縱俄羅斯盧布的一段對話:

這段對話後,一份造假的低指標買賣價被提交到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CME),並被用來計算最終CME/EMTA匯率,這亦是CME每日俄羅斯盧布參考定盤價。

操控外匯價格還不僅體現在壓低匯率定盤價上,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指出,交易員還曾試圖按照自己的盈利點觸發客戶止損。

FCA給出了一個例子,一個客戶曾在英鎊兌另一種貨幣的匯率為95,買入7700萬英鎊並設置止損。而巴克萊(Barclays)交易員試圖在匯率為97時成交這個訂單,這樣他就能在匯率96.5時將全部7700英鎊都賣出給其他客戶。如果在市場上買入英鎊的平均匯率低於客戶止損位,那麼巴克萊銀行就能盈利。

以下是FCA公佈的相關案例:

(X公司交易員表示他們不認為巴克萊能引發止損)

咁上下在10:46到10:49之間,巴克萊在匯率78到95之間買入6600萬英鎊。

然後巴克萊又在97之前買入500萬英鎊,這已經高於當時市場最佳價格即95。其中巴克萊在95買入200萬英鎊,96買入300萬英鎊,以免匯率再下跌。

巴克萊在97買入1000萬英鎊,同樣,這比市場當時最佳價格(95)高。這個訂單導致巴克萊在95又買入1000萬英鎊,這之後匯率跌至85。

巴克萊之後與其他公司確定此事(表示“已完成”)

巴克萊的外匯交易員們在不引起懷疑的情況下,一直計算能從客戶那裡刮下多少油水。

原創 堪比電影情節!交易員“聊天室”操縱外匯價格對話曝光 財經 第2張

就像2009年12月30日,一個外匯業務員在與其他銀行的交易員交談時說的那樣:

“狠狠擡價纔是關鍵……我很早就學會這一點……你重未客戶……你不能賺錢……故此別傻了”。

還有,後來的英國外匯對沖基金銷售公司聯合主席(當時是紐約分部的副主席)在2010年11月5日寫到:

“擡價能保證你在價格上做了正確的決定……如果你沒有欺騙過,那你根本沒有努力過”。

匯商傳媒(Forexpress)曾在《他操縱35億美金的英鎊“老鼠倉”,非法獲利800萬美元,下場很悲劇!》一文中描述了前匯豐控股(HSBC)外匯交易員Mark Johnson如何“操縱英鎊兌美元非法獲利800萬美元”。

2017年9月,匯豐控股位於倫敦和紐約的一批外匯交易員以“我的手錶壞了”為暗號,在執行客戶的35億美元訂單之前,先行瘋狂買入英鎊謀取非法利益。

“告訴Ed我的手錶要壞了”。這些交易員在聊天中用到了“手錶”這個詞,這句話說出來幾秒鐘、20秒鐘之後,就執行了所有交易。

總結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交易規模最大的市場,外匯市場近幾年的發展迅速,但是問題也層出不窮。外匯市場操縱醜聞頻發,很多國際知名銀行因為交易員操縱匯率至少罰款100億美元。而《全球外匯行為準則》(FX Global Code)也應運而生,希望根除外匯市場的不端行為,重建投資者對外匯市場的信任。

然而,在每日交易量高達5.1萬億美元的外匯交易領域,被曝光的相關銀行外匯交易員操縱外匯交易事件,不過是所有外匯交易中的“冰山一角”。要想完全杜絕這種操縱行為,幾乎不太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