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

K12教育培訓市場雙寡頭競爭:

K12教育培訓機構層級:

第一梯隊:新東方、好未來

第二梯隊:學大、龍文、京翰、精銳、巨人、昂立教育

第三梯隊:龍門、卓越、高思、佳一

行業內主要玩家簡介:

龍文教育(北京)

成立於1999年,是海淀教委特批的個性化學校。主打一對一教育,不同於學大的大店模式,通過社區店降低成本,逐漸超越學大,但是近幾年關了幾百家店,因為教學問題和分配機制問題導致無法留住學生和校長也逐漸式微。

昂立教育(上海)

1991年始於上海交通大學成立的全國第一個大學生勤工助學科技中心,但是目前口碑不好。

精銳教育(上海)

成立於2008年,主打中小學生的1對1輔導,品牌定位高端路線,硬體設施和服務體驗給人高端上檔次的感覺,創始人張熙曾擔任EF英孚教育中國區總經理,而且本人也是北大哈弗雙料高材生。

巨人教育(北京)

成立於1994年,是由一所培訓機構發展成的大型綜合教育集團機構,涉及的領域有教育培訓、全日制教育、出版、加盟等。內部人才大量出走,管理不是很穩定。

京翰教育(北京)

創始於2000年是京城名師聯合創辦,主打一對一輔導培訓。

卓越教育(廣州)

成立於1997年,主打一對一教育,中高考復讀和精品小班教育。

邦德教育(深圳)

成立於2001年,以小班授課為主,輔以「一對一培訓」。

樂課力(上海)

行業的顛覆者,從學而思挖來大量優秀教師,通過教師合夥制形式發展迅猛

三種主流培訓模式的對比

-------

鼎實財富:專註穩健資產配置12年!以客戶利益為導向、以價值研究和市場認知為驅動力、風險控制為原則、長期複利為目標,動態配置全市場、多策略、多周期資產,踐行複利。


中國K12教育產業鏈企業眾多,分為線上、線下輔導和教育信息化

在整個K12課外輔導產業鏈中,線上輔導機構主要以內容、平台、工具、家教O2O等模式存在,分門別類、公司眾多,但規模都不大,主要以「基礎產品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創業商業模式的特點與趨勢為主,創業公司普遍處於盈利模式探索階段,行業未來的整合性和爆發性會比較大。

線下輔導培訓機構雖然也比較分散、參差不齊,但線下機構的差距已經拉得很大,品牌效應已經顯現,行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和完善的教研體系,優質教育內容及核心教師資源將成為龍頭們跑馬圈地的殺手鐧。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屬於2C端市場,線上面臨用戶獲取成本高和粘性低的問題,而線下將面臨教師資源不穩定,擴張對管理等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2B端,受益於C端需求的提升,但需要與技術更好地融合,同時受益於教育內容消費的升級,從而提供更好更快的教育產品。

由於多方原因推動需求增長,中國K12教育行業規模逐漸擴大

儘管我國公立教育規模大,能夠滿足大範圍人群的教育需求,卻無法滿足家庭多層次的教育需求,尤其在素質教育和藝術方面。尤其是我國K12學生群體十分龐大,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兒人口將為K12教育持續輸出新的用戶,而家庭年均教育消費支出的逐年增長,也為K12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奠定了基礎。此外,各類法律規章的出台和修訂對K12教育市場亦起到了政策支持的作用。據前瞻估算,2018年中國K12教育行業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

中國K12教育行業企業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格局較為分散

從企業數量分布來看,我國K12課外教育行業的生態結構呈金字塔型:新東方、好未來雙巨頭居於金字塔最頂尖,其餘全國性、區域性的龍頭居於其後,共同構成金字塔的上部;中間部分是數量眾多的中小機構;底部則是龐大的個體老師、工作室等,約佔70%以上。整體來看,我國K12教育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仍較低,行業格局分散。

中國K12線下培訓市場仍有發展空間,在線教育是重點發展領域

總體看來,中國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教育市場容量巨大,在該方面的布局將加速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水平,有助於企業的持續高速增長。投資者在細分市場和區域市場、產品體系、市場布局和教研水平等方面都應當深入分析,把握市場發展動態。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K12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現在K12領域最大的投資的機會是大語文。現在教育行業的上市公司都在布局語文,如:新東方、好未來及立思辰,都推出了自己大語文戰略。可見他們都在瞄準大語文市場的機會。

1、中高考改革導向,現在大語文課程熱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中高考綜合改革和課程改革的導向作用。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今後高考的區分度主要在語文。」根據教育部新高考改革方案,語文學科基礎地位和重要性十分突出。英語可多次參考,取最高分數計入最終高考成績;而數學難度降低,因此這兩科對於考生的區分度降低。

2、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在中高考中的分數比重會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初高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也備受重視。小學一年級新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比例增加了87%,同時強調回歸閱讀,增加閱讀量。

3、K12語文市場巨大,教育部改革,加強中文水平教育,高考語文分數正逐步增加到180-200分左右;K12中小學在校學生大約有3億人左右,未來市場規模巨大,預估語文市場達5000億元。

雖然教育行業大公司都在為大語文布局,但難度不小,因為語文行業是有很高門檻的,語文是需要長期積累的科目,短期內補習是很難見到明顯提升的,不象數學、英語,提升成績相對見效快,耗時短。小學語文和中學語文是有台階的,很多孩子在跨越這個台階的時候,如果小學語文基礎知識不紮實,在進入初中後,語文成績會出現大幅下滑。

因此,現在K12領域最大的投資的機會是語文,因為還沒有形成語文巨頭,你做得好,你就是語文巨頭。

.

.


我是漢字谷主,【專註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啟蒙與K12語文教育、海外漢語,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

漢字創新思維訓練課程 提升中小學生想像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讀懂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獲得上述 人字學習法 相關資料,請關注本頭條號,私信 「人」


有三種途徑:

1、加盟一家品牌培訓學校,最大的好處是少走歪路,人家把你帶上路,但是最終做得好和不好還是你自己的能力,比如優勝教育等等;

2、做一家培訓機構,然後加盟一些培訓項目,比如課程,比如運營體系,像愛樂奇,家長幫等等。最大的好處就是品牌是自己的,想做啥可以選擇,好掉頭;

3、自己做培訓機構,自創體系,自創品牌。最大的問題是你要有試錯成本。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K12領域還存在著業績增長點,未來除了超級公司新東方和好未來,在線教育還會湧現更多的巨型公司。原因在於,首先,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需要很強的研發能力作為支撐,這對於公司實力的考驗很大,需要大公司出現來滿足教育的規模需求。其次,K12作為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經過幾年的紅海競爭,小機構開始分化,想規模化與規範化的領域進行星戰,只有大公司才能具備競爭的優勢,因為大公司有全國範圍的教研能力,這是小公司所不能具備的。再次,作為已經發展成為行業巨頭的公司,如學而思、新東方,這兩家機構的市場份額佔到中國教育市場的不足3%,這意味著中國教育市場還有三萬億的市場潛在需求,這些需求需要靠未來眾多的教育企業中所湧現的行業佼佼者來充分的挖掘與填充。

為了在巨大的教育市場中佔得優勢地位,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需要企業擁有多方面綜合的運營與管理素質。首先,在發展To C思路時,企業需要有足夠強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內容實力,才得以與行業巨頭PK。其次,拓展To B市場的需求,藉助輸送資源合作的教育機構來實現教育機構全國擴張的目標。同時發揮互聯網作用,將課程通過互聯網系統想學校和機構輸出。再次,優秀的公司需要具備領先的團隊實力,快速產品迭代的創新能力以及協同平台與培訓的業務組合能力,來挖掘場景核心需求,不斷進行創新型茶品的迭代更新。


感謝邀請。

說實話這兩年K12教育在國內炒的很火,也是國內家長最為關心的事情。

要說機會的話,K12的在線教育算是一個。

前兩年在線教育就開始火起來,但是那個時候的在線教育是被資本的湧入抬起來的,說實話,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沒有多少。

但是經過這兩年的發展,投機者和炒作者漸漸退出,現在應該是K12在線教育的發展的最佳時機。

不過家長對孩子的自覺能力很擔心,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過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在線教育教育能力的提升,這些很快都能解決。

來源於:保利威視


作為教育培訓行業13年從業經歷的資深人士,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K12領域現在仍然教育培訓行業最大的市場,2017年K12領域市場規模達到4500億。這一點從目前上市的教育培訓企業的市值也能管中窺豹:兩家代表企業新東方和好未來市值都超過150億美金,衝擊200億美金。

因為國內教育資源不均衡,名校稀少,K12領域的課外輔導作為剛性需求一直是整個領域佔比最大的部分,一些機構名師一對一甚至超過1000元/小時,因此讓新東方,好未來,高思,巨人,精銳等全國性課外輔導機構和各地地方性課外輔導機構獲得了快速發展,甚至上市。

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素質教育被真正重視起來,尤其是藝術,體育,人工智慧等領域。2017年10月,國家頒布了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改草案》,進一步規範民辦教育培訓行業。

從國家政策層面,未來K12領域投資和發展機會一定在素質教育領域:美術,舞蹈,音樂,體育,科學,創客等。

2018年以來,各項新的政策陸續公布,各地陸續落實民辦教育落地監管政策,並開始實際清查違規機構,對學科類課外輔導進行嚴格限制和規範,對文化藝術科學等素質教育進行正向引導和扶持,甚至明確要求學校應該落實相應的藝術科學等素質教育課時,採購民辦培訓機構的課程服務。

從行業巨頭和投資基金層面,更加傾向於投資K12領域的素質教育方向,2018年以來的短短4個月,已有超過50+兒童素質培訓機構拿到巨額融資。

從家長理念層面,隨著80後和90後家長成為K12領域學生的主力家長,家長理念整體上發生本質變化,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越來越成為家長的共識。因此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家長的親睞,家長付費意願越來越強烈。

因此,各位想進去投資人K12領域的投資人請重點關注素質教育類項目,包括但不限於: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科學,創客(機器人+編程)等。

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家長商學院,分享乾貨,共同成長。


教育,我們教得很好,卻育的很糟(馬雲)。教上的創新以題庫,在線課程,直播等為代表。而在育上的短板,隨著生涯規劃不斷地被重視,將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學得好,還要規劃得好。新高考極大推動了學習選擇的自主性,促進了學業規劃的發展。我認為,未來將在志願填報,3+3選科,學業規劃,心理測評,升學服務等領域機會更多。優志願從志願填報細分領域切入,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依託大數據智能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定位未來專業、職業的發展,成為行業龍頭品牌。以育為核心的生涯規劃業務將給K12創業機構帶來千億級藍海市場。


1、K12教育市場細分

伴隨青少年成長的除了要考試的科目,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甚至包括屬於個人愛好的內容,知識付費已經被不少人接受,而教育與此種形式也已經非常接近,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發散開來設想,別人特別擅長的內容都可以教授於感興趣的人以及願意為此付費的人。

2、教學領域的延伸

目前教育比較受到追捧的大多來自於英語教學,老外比較擅長的創意領域目前還沒特別突出,這也正是東方人教育一直被認為是欠缺的,除了學習語言,或者說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如果能在這一領域與我們的教育有所互補,理論上是很有競爭力和市場的。

2、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個攝像頭一個Pad的模式是否可以變成多個攝像頭,一對一可否換個思路,多位老師教授多位學生,坐著教學能否站起來,能否到戶外,能否用聊天變成教學,能否擺脫平台,能否興起一個完全是教學的公眾平台,超越以往膽大創新,都是投資和發展的機會。

應該還有很多。


k12教育很紅火是很多機構抓住了家長的心裡。再大的機構所做的業務也是忽悠人的,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尤其低年級的孩子,還沒有真正可以促進其智慧發展的成系統的課程,再投資應該在提升品質和精準定位上下功夫。如玩具製作系列課程,包括工具使用,安全防護等。這些項目的開發必將給k12注入新的升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