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球美妝市場繼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華麗志》在這一年以數據、事實、報告的形式不斷記錄、總結美妝行業的每一次重大的創新和變革:全新的商業模式、酷炫的技術應用、大膽的門店改造、顛覆的產品創新、重要的投資併購交易。

《華麗志》在本篇年終盤點中將AR、天然、定製化、中國、連鎖專賣店、收併購和投資列為年度七大美妝關鍵詞,通過具體的案例回顧和數據解讀向讀者彙報2017年《華麗志》眼裡的全球美妝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劇變。

我們見證了:

  • 各類「黑科技」在美妝零售和營銷推廣上的廣泛應用;
  • 天然和有機成分成為最受消費者追捧的產品趨勢;
  • 消費者更多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消費觀融入到自己選購的產品和品牌當中;
  • 中國資本開始大舉向海外美妝市場滲透;
  • 在疲軟的零售大環境下,美妝連鎖專賣店卻異軍突起逆勢大漲;
  • 各大美妝集團延續了2016年的軍備競賽,紛紛發力收購美妝創新企業;
  • 美妝投資市場風起雲湧,鍾情於初創品牌的消費品私募基金加劇了競爭的火藥味

關鍵詞一:AR(增強現實)

紐約數字情報公司 L2 Inc.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 Maureen Mullen認為,在兩到三年內,AR 技術會在美妝行業大範圍普及。《華麗志》將2017年AR技術在美妝行業的應用分為四個類別:試妝、直播、美髮、教學

試妝

法國美妝零售巨頭絲芙蘭(Sephora)是目前 AR 技術應用的領軍者。該公司已經在全球各地推出了多家數字化概念門店,顧客能夠虛擬試妝鏡 Tap and Try ,只需掃一下產品的條形碼即可在屏幕前看到自己的上妝效果。

美國美妝品牌 Estée Lauder(雅詩蘭黛)聯手加拿大美妝數字技術公司 ModiFace在前者網站推出了基於 AR 技術的產品試用功能,包括多款眼影和口紅產品。隨著房間光線的變化,用戶可看到不同產品的試用效果,該技術還能彌補照片和視頻中缺乏的質感和光澤。

美國天然彩妝品牌 Tarte Cometics 聯手中國 APP開發商美圖公司,在後者推出的美妝相機 APP上整合品牌虛擬試妝功能。試妝後用戶在社交網站上與朋友分享自己的試妝照片,並可由品牌的美妝顧問為其定期打造特別的妝容。

美髮

虛擬試妝 App 開發商 Perfect365,Inc. 與美髮工具品牌 Hot Tools 合作開發了一款新應用,使用AR技術讓用戶虛擬嘗試 6種不同的髮型。

在虛擬試用後,用戶可以使用這款 App 內置的指南和 Hot Tools 的美髮產品(例如捲髮鉗、捲髮棒和蒸汽捲髮工具)來打造每一款造型。這些美髮產品也可以在 App 內直接購買。

直播

虛擬試妝的升級就是美妝增強現實直播,今年4月,ModiFace 推出了可應用於 Facebook Live 和 YouTube 社交軟體的首款美妝增強現實直播技術。這項新技術能讓包括美妝達人、品牌在內的所有用戶,實時直播演示不同風格的虛擬妝容。

教學

Estée Lauder(雅詩蘭黛)12月宣布聯手中國台灣美妝數字技術 App開發商 Perfect Corp(玩美移動)推出AR美妝培訓直播課程,培訓對象是雅詩蘭黛全球大約 1.7萬名美妝顧問。

雅詩蘭黛此次推出的 AR課程應用了玩美移動開發的 AR美妝 App—玩美彩妝(YouCam Makeup)技術,打造互動直播平台,實時舉行培訓和產品說明會。

詳見《華麗志》此前相關報道:

  • AR是美妝教學的未來!雅詩蘭黛聯手台灣玩美移動,推出全球首個針對美妝顧問的 AR彩妝培訓系統
  • AR真來了!美妝行業未來 2、3年或將大範圍普及增強現實技術
  • 增強現實技術(AR)進軍美髮行業:虛擬試妝 App Perfect365 教你打造最中意髮型
  • 實時直播演示不同風格的虛擬妝容!ModiFace 推出美妝增強現實直播技術

關鍵詞二:天然

法國歐萊雅集團專業產品部門( L』Oreal Professional)經理 Marion Brunet 表示:「歐萊雅認為,天然和有機美容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 240億歐元,而且每年以 12%的速度增長。女性對有健康配方的化妝品的需求非常強烈。曾經,主要是 15-20歲的年輕消費者會對天然和有機美容產品感興趣,但現在這個趨勢已經遍布全社會。」

據管理諮詢公司 Kline 今年3月發布的 2016年報告顯示,美國天然個護市場的批發銷售額共計 54億美元,同比增長 9%以上,預計未來五年同比增長 40%以上。英敏特(Mintel)同期的調查顯示,購買天然護理產品及健康食物的消費者當中,37%的人表示,他們今年購買的天然個護產品要比去年多。

歐萊雅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Jean-Paul Agon 在3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召開的紐約消費品分析師投資者會議(CAGNY Investor Conference)上將彩妝、天然和定製化總結為2017年全球美容行業的重要趨勢(下圖)。

詳見《華麗志》此前相關報道:

  • 小眾天然美妝品牌全速進軍大眾消費市場,引入外部投資或整體出售成為熱門趨勢
  • 天然有機美容市場規模或已達240億歐元!歐萊雅推出首個全植物配方的染髮劑 Botanea
  • 歐萊雅集團主席最新演講:全面回顧公司傲人業績,展望美妝行業發展大勢

關鍵詞三:定製化

獨立市場研究諮詢公司 Mintel(英敏特)在11月發布的《2018年世界美容行業趨勢》報告中預測,美容行業根據消費者年齡、性別和皮膚類型來劃分目標客群的傳統標準將被終結。Mintel 認為,美妝行業的消費者正在制定自己的規則,並越來越多地尋求個性化定製的產品。她們渴望看到自己的價值觀在她們所購買的產品和所支持的品牌和公司中得到體現,品牌的個性化將變得至關重要。

1月,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Shiseido)美國子公司收購加州美妝初創公司 MATCHCo。MATCHCo 用戶可通過智能手機 App,評估膚色,而後購買適合自己的定製粉底,每瓶售價 49美元。迄今,MATCHCo App 在美國的下載量為 15萬次以上。

11月,資生堂集團(Shiseido)美國子公司宣布,收購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Giaran 以完善美妝客戶的定製化體驗。Giaran 受計算機視覺、大數據、增強現實等 AI 技術驅動,打造深度學習、數據挖掘和預測建模相關新演算法。該公司當前擁有的技術包括:Makeup Virtual Try On(虛擬試妝)、Tutorials(教程)、Color Matching(顏色匹配)、Personalised Recommendations(個性化推薦)、Makeup Removal(虛擬卸妝)、Face Tracking(面部追蹤)和 Skin Tone Detection(膚色檢測)。這些技術均可應用於手機、平板和電腦端,及配備全高清增強技術的智能鏡。

緊接著在12月,資生堂集團又推出一款名為 Optune 的個性化定製護膚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完全個性化的定製護膚品。Optune 護膚系統通過專用機器 Optune zero 連接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Optune App 來滿足特定的護膚需求。它的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1. 應用程序通過用戶拍攝的照片來分析皮膚的狀況,並通過雲將數據發送到 Optune Zero (機器的暗盒中放置有大量的膠囊狀護膚產品 Optune Shot)。
  2. Optune Zero 通過獨特的演算法來分析應用程序中的數據,並從超過1000種可用模式中選出最佳的精華和保濕產品的組合。
  3. 最後精華和保濕產品將直接從機器中調配製作出來。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還有兩家紐約初創定製護髮品牌獲得了A輪融資:

Function of Beauty 950萬美元 A輪融資的領投方為中美合作風險投資公司 GGV Capital(紀源資本)。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讓消費者根據自己需求填寫,為她們提供定製的洗髮水和護髮素,可能的定製配方多達 120億種,沒有一種是重複的。

Prose 520萬美元 A輪融資由舊金山風險投資基金 Forerunner Ventures 領投。該公司的定製產品與Function of Beauty 類似,但其目前正在建立自己的專業造型師平台又是一大亮點,全美120萬造型師可通過官網註冊,以「玫琳凱」的顧問形式銷售該品牌產品。

詳見《華麗志》此前相關報道:

  • Mintel 最新報告:個性定製化美容產品將成為2018年趨勢
  • 完善美妝客戶的定製化體驗,資生堂集團收購美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Giaran
  • 美妝定製漸成氣候,資生堂集團收購美國粉底定製初創公司 MATCHCo
  • 資生堂推出個性化定製護膚系統 Optune
  • 有500億種配方組合的紐約定製護髮品牌 Prose 完成520萬美元A輪融資
  • 紐約定製護髮產品初創公司 Function of Beauty 獲A輪融資950萬美元

關鍵詞四:中國

中國品牌正快速搶佔 Amorepacific(愛茉莉太平洋集團)、CLIO(珂萊歐)等韓國美妝公司的市場份額。中國當前價值502億美元的美妝和個護市場還在持續增長,據歐睿(Euromonitor)研究報告,這一數據將於2020年增長至619億美元。與此同時,韓國美業從業者正受到中國競爭對手的追捧。路透社最近對行業專家和獵頭的採訪顯示,迦藍(Jala)、珀萊雅(Proya)、尚惠(Suhu)等中國美妝企業正積極聘請韓國行業高管,大力投資研發和收購海外公司。

今年4月,美國時尚行業權威商業媒體 WWD公布 2016年度全球美容企業100強榜單,進入該榜的中國企業共有4家,分別是: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第47位)、伽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57位)、香港利豐集團(第72位)、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75位)。

另一趨勢是中國資本更多注入到國際美妝市場。7月,加拿大製藥巨頭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 Inc. 宣布將旗下主打抗衰老護膚品的製藥公司 Obagi Medical Products大幅下調估值至 1.9億美元出售給來自中國的海通國際中華金融收購基金。

12月,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管理的私募基金 North Haven Private Equity Asia IV,LP 通過子公司 NHPEA Maiden Holding BV 攜手中國專業護膚品經銷商百潤(Profex Inc.),以483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希臘葯妝品牌 Korres70%的股權。

詳見《華麗志》此前相關報道:

  • 中國美妝企業大量引進韓國人才,加快產業升級
  • 全球百大美容企業最新排行榜(2016):歐萊雅集團再奪魁,四家中國企業上榜
  • 中國資本 1.9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製藥巨頭 Valeant 旗下抗衰老護膚品牌 Obagi
  • 中國專業護膚品經銷商百潤聯手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收購希臘葯妝品牌 Korres 70%股權

關鍵詞五:連鎖專賣店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歐睿國際)近期研究顯示,在電商的持續衝擊下,越來越多的美國百貨公司倒閉,百貨公司店內美容專櫃的黃金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但隨著自拍興起,消費者紛紛效仿在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妝容,獨立美容零售業卻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3月,在構成標準普爾零售行業指數(S&P Retail Select Industry Index)成分股的 100家零售企業中,美國美妝連鎖零售商Ulta 的銷售額增長最為迅速,與其他身處困境的零售商截然不同:其他零售商的同店可比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平均下滑了1%,而Ulta 已連續八個季度實現同店可比銷售額的雙位數增長,上季度同比增長高達 16%。

去年,Ulta 的忠實會員人數同比增加了29%,達到 2300萬人,與美國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Starbucks)集團相當。

上圖:2010年~2016年,Sephora(粉色)、Ulta Beauty(紫色) 和美國百貨公司(灰色)美妝門店的數量變化
上圖:截止今年4月各家公司財報的數據,各美妝連鎖零售商的全球門店數量匯總

詳見參見《華麗志》此前相關報道:

  • 一組數據證明:自拍時代,百貨衰了,美妝專賣店火了!
  • 美國零售業如此蕭條,為何美妝連鎖零售商 Ulta Beauty 卻如日中天?

關鍵詞六:M&A(收併購)

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Jean-Paul Agon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召開的紐約消費品分析師投資者會議(CAGNY Investor Conference)上表示,併購活動是實現美妝有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他用一張圖展示了1967年~2017年期間,歐萊雅集團的所有收購大事記,及歷年的銷售增長情況(下圖)。

上圖:橫軸對應收購年份,縱軸對應集團綜合銷售額

2月,消費和零售業諮詢公司 A.T.Kearney (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如果一家美容企業能在每年至少發起兩次併購交易,那麼公司價值和股價的增速就會快於其他公司。更具體地說,公司的企業價值增長速度將比其他公司快 26%。

報告對比了214家美容企業的企業價值(EV)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結果顯示,連續完成併購的企業在這兩個指標上是非連續併購企業的 1.4倍。華爾街對於那些併購市場上的熱門收購標的估值要明顯高於其他普通企業的估值。

該報告的結論為:美容行業中,活躍在併購交易中的企業相比那些採用保守方式併購的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這預示著,未來主導美容、個護市場的企業需要具備一雙併購的慧眼,同時具備業務整合和扶植旗下企業的綜合能力。

上圖:平均每年收購交易次數達到 2次或以上的企業(紅色)和收購次數為1次或更少的企業(灰色)之間的企業價值增速對比,前者增速比後者快 26%

專業從事兼并與收購的金融顧問公司 Capitalmind 的10月的一項統計顯示,在全球範圍內的美妝企業中,幾乎每周就有約 2項合併或收購事件發生。而在過去的 5年中,有 36%美妝行業的合併或收購的交易發生在歐洲,另外有 31%發生在美國。

私募投資公司 Spark Capital 普通合伙人 Megan Quinn 認為,主流美妝集團選擇收購新興品牌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在創新上的缺陷。這些美妝巨頭們手握眾多知名大牌但苦於並不符合千禧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因而需要收購這些直銷起家的新興美妝公司以確保與年輕消費者拉近距離。回顧 2017年,《華麗志》對美妝行業幾大巨頭在今年的收併購交易中的大動作做了如下整理,不難發現「天然」、「美髮」和「定製」成為了眾多收購標的中最熱門的關鍵詞。

歐萊雅集團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加拿大製藥巨頭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 Inc. 旗下 CeraVe, AcneFree 和 Ambi 三個活性護膚品牌

  • 歐萊雅集團 13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製藥巨頭 Valeant 旗下三個葯妝品牌,估值高達年銷售額的 7.7倍

聯合利華

收購交易:5起

收購對象:美國天然香體劑品牌 Schmidt』s Naturals、個人護理用品公司 Sundial、韓國美妝集團 Carver珂泊亞、奢華彩妝品牌 Hourglass、拉美消費品公司 Quala 旗下個人和家庭護理品牌

  • 聯合利華收購美國天然香體劑品牌 Schmidt』s Naturals,進一步豐富旗下產品組合
  • 聯合利華再出手,收購利比亞「難民」創辦的個人護理用品公司 Sundial,出價或高達 12億美元
  • 聯合利華斥資 22.7億歐元收購韓國美妝集團 Carver珂泊亞,高盛和貝恩一年狂賺8倍!
  • 聯合利華首度進軍彩妝市場,收購奢華彩妝品牌 Hourglass
  • 聯合利華收購拉美消費品公司 Quala 旗下個人和家庭護理品牌

寶潔公司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天然香體露品牌 Native Deodorant

  • 寶潔公司斥資1億美元收購天然香體露品牌 Native Deodorant

資生堂集團

收購交易:2起

收購對象:美國粉底定製初創公司 MATCHCo、美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Giaran

  • 美妝定製漸成氣候,資生堂集團收購美國粉底定製初創公司 MATCHCo
  • 完善美妝客戶的定製化體驗,資生堂集團收購美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Giaran

花王株式會社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高端護髮品牌 Oribe Hair Care

  • 日本花王集團收購高端護髮品牌 Oribe Hair Care,豐富旗下專業美髮沙龍資產組合

Coty 集團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線上美妝零售商 Younique

  • 美妝巨頭 Coty集團 6億美元收購線上美妝零售商 Younique 60%股權

德國漢高

收購交易:2起

收購對象:北美專業美髮公司 Zotos、墨西哥專業美髮公司 Nattura Laboratorios

  • 德國消費品巨頭漢高斥資 4.85億美元收購資生堂集團旗下北美專業美髮公司 Zotos
  • 德國消費品巨頭漢高收購墨西哥專業美髮公司 Nattura Laboratorios

西班牙美妝巨頭 Puig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希臘天然護膚品牌 Apivita

  • 西班牙美妝巨頭 Puig 家族控股公司收購希臘天然護膚品牌 Apivita 多數股權

巴西美妝巨頭 Natura

收購交易:1起

收購對象:英國天然美妝品牌 The Body Shop

  • 巴西美妝集團 Natura 完成對 The Body Shop 的收購,交易價格預計為11.2億美元

關鍵詞七:投資(VC、PE)

除了同行業間的 M&A,更多原本認為相較於成熟品牌,投資小品牌的風險更高的私募基金也開始湧入美妝市場,進一步激化了競爭態勢。Sage Group 董事總經理 ArashFarin表示:「眾多私募基金開始效仿 TSG、L Catterton等消費品投資基金的做法,想繼續在美妝行業大賺一筆。這無疑會引發更激烈的競爭,久而久之促成更高的估值。」

但在如此火熱的美妝投資市場中,業界卻很少看到風險資本(VC)參與其中。一些風險資本認為,美妝行業相比那些冉冉升起的技術公司並不適合投資;但另有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前者對美妝市場的理解存在滯後性。一些風險投資公司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著手投資美妝企業,例如:Sequoia Capital (紅杉資本)今年4月投資了美妝師 Charlotte Tilbury 創立的同名品牌。

以下為 2017年私募基金(VC)和風險投資公司(PE)在美妝投資市場的重大交易一覽:

  • 全球身價最高美妝博主 Huda Kattan 個人品牌獲私募基金 TSG 少數股權投資
  • 私募基金CVC收購美國個人護理品牌PDC Brands,交易金額或達15億美元
  • 成立僅兩年,以便攜取勝的創意美妝品牌 Milk Makeup 獲私募基金投資
  • 受日本藝妓美容方式啟發而生的高端護膚品牌 Tatcha 獲私募基金 Castanea Partners 投資
  • 私募基金 Ares 收購專業捲髮護理品牌 DevaCurl 全部股權
  • 私募基金 Tengram從資生堂美國公司手中收購奢華護膚品牌 RéVive
  • 法國天然美妝公司 Universal Beauty 獲私募基金 Audacia 投資 150萬歐元
  • 全球最大消費品私募基金 L Catterton 投資益生菌護膚品牌 Tula
  • L Catterton 聯手 Karlie Kloss 等名人投資椰子油美容品牌 Kopari Beauty
  • 私募基金Yellow Wood完成 3.7億美元募資,出手收購大眾美容品牌 Freeman Beauty
  • 私募基金 VMG聯手 Man Repeller的時尚博主投資新興護膚品牌 Drunk Elephant
  • 美妝大師 Charlotte Tilbury 創立的同名品牌獲紅杉資本投資
  • 聯合利華旗下風投公司投資美國新銳化妝品品牌 Beauty Bakerie
  • 由多位美妝行業大咖創辦的投資公司 SkinSciPac 收購醫美減齡護膚品牌 Priori
  • 男女均適用的紐約健康美容品牌 Context 獲 Volta Global 成長股權投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