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長個子的孩子卻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奶粉的不安全讓所有家長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小兒性早熟」這個話題上。引起性早熟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早熟的隱患?如何預防小兒性早熟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探討。

  性早熟是一種以性成熟提前出現為特徵的性發育異常。女孩在8歲前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或9歲前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或一側睾丸過大,就被認為是性早熟。

  女孩性發育的早期癥狀有:身高加速增長和骨盆發育;乳房下有硬節,腫痛;出現乳暈,乳房增大、隆起,著色;下體、腋窩著色和出現色素較淺的長毛;下體分泌物增多、內褲上有少許分泌物、下體疼癢等;皮下脂肪增多。

  男孩性發育的早期癥狀有: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出現睾丸、陰囊增大,著色;腋窩、上脣、陰部出現長而細、色淺的長毛;變聲和出現喉結;身高增長加速;乳暈著色,增大;乳頭出現硬節和脹痛。

  導致性早熟的常見原因:

  1、化妝品:市場上的女性豐乳、美白等化妝品不少含有雌性激素,如果媽媽塗抹了這些含有雌性激素的化妝品再和孩子親密接觸,激素就容易通過孩子的皮膚吸收到體內。

  2、藥物激素:一些治療雌性激素缺乏的外用凝膠、霜劑等藥物,可能導致意外經皮吸收。使用這類藥物時,一定要避免和孩子有肌膚接觸。

  3、環境激素:焚燒垃圾時產生的大量劇毒物質二噁英要避免孩子接觸。各類農藥DDT、各類洗滌劑、塑料製品中的添加劑、用聚苯乙烯做的方便餐盒、兒童用橡皮奶嘴等。

  4.日常飲食:忽視飲食、亂食某些「時髦食品」從而導致體內性激素過高。

  飲食預防小兒性早熟

  可入葯的大補類食品,包括冬蟲夏草、人蔘、桂圓乾、荔枝幹、黃芪、沙參等。尤其廣東人,喜以葯膳煲湯。中醫指出,越是大補類的葯膳,越會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造成身心發展的不平衡。

  禽肉、特別是禽頸 現今市場上出售的家禽,絕大部分是喫拌有快速生長劑的飼料餵養的,禽肉中「促熟劑」殘餘主要集中在家禽頭頸部分的腺體中,由此,喫鴨頸、鵝頸,就成為「促早熟」的高危行為。

  反季節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紅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蘋果、橙和桃,幾乎都是在「促生長劑」的幫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給10歲以下的兒童食用。

  油炸類食品,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 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經反覆加熱使用後,高溫使其氧化變性,也是引發「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週光顧洋快餐兩次以上,並經常食用油炸類膨化食品的兒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兒童的2.5倍。

  聲稱能使孩子「更高更壯」的兒童口服液 針對兒童市場的補劑和口服液,相當部分含有激素成分。像時下許多孩子在小時候都會補鈣補鋅,時常可以看見爺爺奶奶手裡拿著一支液體鈣、液體鋅追著孩子跑的情景。諸如此類的情景還有許多許多。

  如果孩子不是體內的確缺少這些微量元素,還是不要濫補的好。中醫講究的是「平衡中庸」。而孩子的飲食也一樣,孩子體內根本就不缺乏這種微量元素,這樣一補,就打破了體內的平衡,勢必造成某些元素不能正常代謝。

  維生素C、E,或許會是許多孩子甚至是成人生活裏日常會補充的營養品,這種額外添加的維生素C、E不像我們平時喫的果蔬魚內裏的鐵、鈣、鋅,能被人體自然吸收轉化。一旦在人體內造成沉積,就會產生不好的作用。如果不是必需,千萬不要隨意補充維生素C、E。

  誘發小兒的性早熟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不可否認的是飲食環節是最普遍的,特別是在現在的食物也「高科技化」的年代,家長千萬不可忽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