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Q的設定是早期(19XX)組裝、維修電腦時常遇到的問題,現在(20XX)可以說幾乎碰不到這類問題了。底下就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知道就好。

IRQ 是Intel 80x86處理器架構中(就是臺灣PC電腦的架構啦),各式週邊在資料流通時,與CPU溝通的通路,藉由不同的IRQ編號,CPU才知道哪個週邊需要處理,所以、管理好了IRQ就等於解決了硬體的衝突問題。
電腦的周邊,其實挺多的,如﹍串列埠(COM)、並列埠(LTP)、軟碟、硬碟、光碟控制介面,音效卡、各式IO卡(如SCSI、IDE、USB、IEEE1394等)、網路卡...等,照道理說,每一個周邊都應該分配一個專用的通道給他,但是當初設計時並沒有這麼多。
當初設計時電腦周邊其實不多,所以只設計了8個,之後不夠用而又增加了一組,但是第一組的最後一個要作為與第二組溝通使用,所以實際上只有15個而已。

    接著,來看看實際的分配情況:
IRQ 0 系統計時器專用的中斷
IRQ 1 鍵盤專用的中斷
IRQ 2 (見IRQ9)
IRQ 3 通常分配給第二串列埠(COM2)使用,一般數據機就是用此。
IRQ 4 分配給第一串列埠(COM1)使用,一般由舊型的滑鼠用。
IRQ 5 專屬第二平行埠(PARALLEL2),但大多數電腦沒有,所以約定變成音效卡專用的預設IRQ。
IRQ 6 軟碟機控制介面用
IRQ 7 平行埠專用(印表機)。
IRQ 8 系統及時時鐘(Real Time Clock)專屬。
IRQ 9 原先在系統中負責中斷控制的晶片,只能提供八個IRQ,後來在IBM 的 AT規格後增加了一個晶片,使得IRQ 的數目變為16個,但是兩晶片彼此之間需要各提供一個IRQ供連結用,也就是 IRQ 2 和 IRQ 9實際上為一個中斷,所以真正能用的IRQ只有15個。

*IRQ 9 能開放給其他周邊使用。

IRQ 10 開放給其他周邊使用。
IRQ 11 開放給其他周邊使用,但是目前多分配給USB介面。
IRQ 12 開放給其他周邊使用。
IRQ 13 CPU 的浮點運算專用。
IRQ 14 第一IDE 通道
專用。
IRQ 15 第二IDE 通道專用。

*USB裝置理論上只需要用到一個通道,資料的傳遞則全數靠晶片控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