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會說 你的提問本身就有問題 請你先明確你的問題的語詞間的邏輯關係

謝邀。這個怎麼說呢,要看辭彙「世界」在語言體系中的變遷。

我們或者更早的人使用辭彙「世界」命名某個東西,當然是使用了某種類語言模式。但是命名了世界,有了更多發現或者變化,那個辭彙「世界」是對應腦中過去的世界,還是變化了的世界。

所以,這種概念限定式是古典的,不太好。

上面有個引用維勒根斯坦哲學研究的話語總結,就具備代表性。當然,唯勒根斯坦的想法只是給出了方向。

python語言中有一種機制叫做名值綁定。這個是一種語言解釋輔助功能,用以給執行器提供輔助處理。這種方法是,我把名字放在一個容器(數學意義上的集合)裏,我把數據放在另一個容器裏,由程序員自己設定規則去綁定。 這種方法是我知道的最好的處理名值的辦法。

我想了一下(10分鐘)這個應該不是哲學家的論文,而是程序員在編譯器發展中的小變革積累而成。從c的變數即數據,夾雜動態語言的後期綁定而來。

抽象這個過程即名、值、規則。這個梗先留著,以後有的玩!


首先要理解 世界,語言 這兩個辭彙的使用背景是基於人,還是基於神。

世界 如果是基於人所看到,所感知的話,那麼語言 這個辭彙的概念 會早於人認知到 世界這個抽象名詞。

如果是基於神的角度,如創世紀所記載,那麼當然是先有神創造世界,然後纔有人,纔有人的語言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語言的命名萬物才得以出生。在語言之前,人還沒有出生。

語言提供了一種與世界的距離,藉此才能看到、感受到世界。

語言使得象徵世界從混沌世界孕育而出,這是有的概念。現在談論的世界就是語言的象徵世界。


謝邀!當然是先有的世界,才走了人類。人類設定了語言這個工具。但語言的表達事物的能力和本質是有差距的。語言屬信息能量,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1、世界---不是普通類名,所以不可問其先後;

2、人類---普通類名,可以問其孰先孰後;

3、人類,先有語言嗎?你知道的!


世界和聲音(波)同時出現語言有三個要素,辭彙標記,語音傳遞,詞語規則和語法。它產生的條件是團體化需求。

當團體需求出現,語言發展就是它的材料和工具。它們兩個是互為發展的。

您的問題大概出現在這裡。
先有一個概念,然後才能去形容表達
東方和西方的宗教,都有傳說,世界之初人類沒有語言,純意念溝通 ,並且人和動物也是意念溝通,後來神賦予人各種語言,使人類溝通產生誤解以防止人類團結,「通天塔」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但是,現代科學認為:現有人類,通過進化,出現了語言。好像我啥也沒說,只是陳述了神話故事和當代事實。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涉及到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很多辦法就是思想實驗。已知我們不存在之前,世界便存在,人類語言是人類產生後一段時期纔出現的,那麼世界先於語言,可是我們理解事物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所以維特根斯坦說的對,世界的界限就是語言的界限。如果你的提問是涉及到世界和語言存在先後,那麼這個語言就是聲音和文字,和動物繁殖一樣,那麼先存在世界,如果單純對比應該是世界和聲音誰先存在?那麼如果考慮時間和空間,那麼它們或許是一起產生。其實我們更需要關心是語言的未來是什麼?從振動發聲到動物發聲傳遞信息,到人用聲音和文字傳遞信息,在石頭上到紙上到屏幕上,介質一直在變化。我們傳遞的信息是否進步?
先有世界,後有語言
先有誠哥

你應該是想問世界和語言哪一個先存在。先把世界搞清楚吧,無數人用了這麼一個抽象的概念;再考慮語言。我也不知道。


智障,當然是世界,但如果任何交流都可以算作語言,那麼世界和語言是同時存在的

世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