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戊戌政變120周年詠懷

by之夢軒主人

天朝衰頹肇新端,功敗垂成人扼腕。

橫刀自有譚公笑,丹心耿耿照雲天。

註:橫刀,比喻為國殉難。引自清·譚嗣同《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120年前的今天,爆發了晚晴歷史上著名的戊戌政變。小詩一首,以茲懷想。戊戌政變,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緒二十四年)發生在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餘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變法在旦夕間輕易被扼殺而毫無抵抗之力,說明維新派既沒有群眾基礎,也無軍隊和上層實權者支持,如此豈能不敗?

戊戌變法被輕易撲滅,是當年立志改革強國者的歷史悲劇。此事反映出當時中國頑固守舊勢力的根深蒂固,想以變法撼動他們全無可能,只有靠革命將其打倒。隨後也有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終於把上至官僚軍閥買辦、下至土豪劣紳幫會的黑惡勢力全部剷除,迎來了神州「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人間巨變。

歷史證明,沒有理想和激情就不會有變法和革命,缺乏務實精神又無法成就變法和革命。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往往會刺激人出現冒進情緒,20世紀的革命中也出現了不少「幼稚病」和盲目求速勝的急性病。後來得以成功的鬥爭,恰恰都是注重政策和策略,將創新計劃與穩妥落實相結合的成果。

當然,後人不能苛求前人,回首推進戊戌變法的失敗者,可稱其事可哀,其情可感。譚嗣同殉難前「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詩句,仍長久地激勵著後來的改革創新者。而百年來,居安思危、永懷進取,已經印在中國人的思想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