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尖碑是用整塊花崗岩雕刻而成紀念性建築,碑體細高、刻有紀念性銘文,頂部呈方錐形,鍍金,象徵著太陽的光芒。

埃及的方尖碑最早出現在中王國時期古都底比斯東北部(今日盧克索城北部)專門用於祭祀的卡納克神廟群,目前埃及境內最高的方尖碑便是中王國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公元前1479-前1458在位)獻給太陽神的方尖碑,高29米,重323噸。

注意一一是被圍起來的那個!

說起來非常具有戲劇性,哈特謝普蘇特是埃及歷史上第一位女法老,原本作為皇后的在丈夫(同時也是母父異母的弟弟)圖特摩斯二世去世後權力慾望膨脹,先是垂簾聽政,後來乾脆把自己的兒子安排去作祭司,自己獨掌大權,直到兒子圖特摩斯三世奪權成功,不僅結束了哈特謝普蘇特的統治,還抹除了與她相關的許多圖像信息和銘文。或許是出於對太陽神的敬畏,這座方尖碑得以保留下來,但低處用圍牆圍起,僅留頂部約4米帶有讚美太陽神的銘文的部分裸露在外。正是這一舉措,反而使方尖碑免受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

方尖碑以其宏大雄偉倍受讚譽,羅馬的統治者們曾不惜重金、不顧銘文的含義,將其運至羅馬作公共裝飾,羅馬已成為存有方尖碑數量最多的地區。但在當時豎立是個重大難題,直到16世紀時才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上豎立起來,但方尖碑頂部安上了象徵羅馬天主教的十字架。

1831年,為了感謝法國學者商博良破譯了埃及象形文字,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盧克索神廟入口處拉美西斯二世門樓兩側的方尖碑中的一座贈予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這就是今日巴黎的地標之一——聳立在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

如今,方尖碑作為一種紀念性建築已經成為後世不斷借鑒的經典樣式。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位於塞納河右岸,它的一側緊接著名的香榭麗舍大道,另一側是杜伊勒里公園的入口。它的對岸就是法國國民議會(下議院)。從凱旋門沿著香榭麗舍大道遠望,就可以看見大道另一頭正中央豎立著的方尖碑。因此可以說,方尖碑是巴黎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的建築。

在十九世紀,埃及國王穆罕默德 阿里(Mehemet Ali)為了感謝法國著名的埃及學者尚波利翁(Jean-Fran?ois Champollion,又譯商博良)破譯羅塞塔石碑文字的千年之謎,在1831年將盧克索神廟前的兩座方尖碑贈送給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浦(Louis Philippe),國王還回贈了一座小小的鐘樓。法國首先將其中一座較小的沿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納河運回法國,整個過程耗時800多天,終於於1833年12月21日抵達巴黎,三年之後,1836年10月25日,才終於將它在協和廣場中央豎起,其底部基座以圖示詳細記錄著通過柴油泵和巨大的絞盤式升降機豎立起來的艱難過程。而另一個則由於技術條件限制,太重太大未能運至法國,直到1990年代密特朗總統將其正式歸還給埃及政府。

圖為巴黎協和廣場上方尖碑的基座上記錄該方尖碑豎立過程的圖示

其實倫敦也有一座方尖碑,它與巴黎方尖碑命運類似,是1819年由埃及國王穆罕默德 阿里(Mehemet Ali)作為禮物送給倫敦,但是這座方尖碑一直留在埃及近60年,直到英國政府可以支付的起運費後才運抵倫敦。此方尖碑基座上同樣記錄著艱難的運送過程和對此過程中喪生船員的哀悼。

答題人:尤里西西 歐羅萬象(微信公眾號EuroScope)邀請成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