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就發現被這件事給刷了屏。無論是吃瓜群眾亦或是媒體都議論紛紛。那麼就讓我也來蹭一蹭這波熱度吧,希望沒有來晚吧。

其實關於劉強東所說的「我們的財報里,有些數字是有點虛高的,比如毛利率和成本」和「這只是財務處理,並不是做假賬」這兩句話,在我看來更像是為了緩解氛圍而說出的話。畢竟那麼大的會會場,很嚴肅也很沉悶。如果能夠活躍一下氛圍的話,我倒是覺得未嘗不可,而且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不過估計劉強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隨意活躍氣氛的兩句話竟然會被有心之人拿來大做文章。畢竟沒有什麼是比「假賬」、「虛高」這兩個字眼更加的吸引眼球了,而且還發生在了京東這樣的巨頭上。

標題黨走一走,流量不請自來有木有?或許也有可能是劉強東演講的時間太段了。以致於讓很多人都只明白了字面上的含義。

而了解京東財報的都應該知道,京東在去年第三季度之前和第四季度的財報中對於GMV的定義是不一樣的。相比於第三季度之前,第四季度的京東GMV總量增加了取消、拒收、退貨訂單以及沒有完成的訂單總額。當然,同時還包括了「點擊購買」後未發生實際支付的部分。我想這應該就是劉強東所說的「虛高」。

但是,我們要知道GMV(電商總交易額)本身就應該包括本身就應該包含所有的訂單金額,無論是付款或者是未付款的。這一點百度百科上有明確的定義,只不過京東以前沒有把一些拒收和未付款的金額算進去罷了...


劉強東所說的財報數據虛高,可不是單單只是毛利潤,還有成本在裡面呢。成本和利潤同時偏高,其實對利率的影響是不大的。

另外,劉強東所說的財務處理,應該是指,這次的財報統計是把京東商城、京東金融以及京東物流,這三塊的數據放在一起了,所以從數據上看,利潤是三者之和,成本也是三者之和。而在我們的認知中,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已經獨立,大部分不知道財報統計方式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次財報給出的只是京東商城的數據。

這樣看確實就是數據虛高,老劉給出這樣的解釋,一來是為了讓我們了解財報統計的方式,二來只是為了說明——在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獨立後,以往的履約成本,會被算成銷售成本,可實際上京東對於成本控制的能力是有所提高的,這才是老劉要表達的重點呀!

除此之外,在這樣一個行業大會上,留給劉強東的發言時間不會太多。人家也只是比較實在的說了一下真實情況,然後就繼續再說控制成本的問題了。可是,並不是所有報道這件事的媒體,當時都在現場,所以有的報道在表述上就出現了偏差。比如說這樣:「劉強東自爆,京東財報虛高,但之後他又解釋說,這只是財務處理並非做假賬」。

這就給人一種劉強東一時失言,隨後又強行遮掩的感覺。而且大家都抓住「財報是有點虛高,但並不是做假賬」這句話本身,真的難免給人一種越描越黑的感覺。可是劉強東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要再行業大會上發表演講,他的演講稿得經過多少人把關?劉強東這樣的人,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所以,結合老劉演講的上下文,這句話並沒有任何的歧義。數據虛高是真,但那只是財報統計方式造成的,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今天猛一看新聞 ,不少標題上都帶了「劉強東承認京東做假賬」,似乎有哪裡不對勁呀,對於老賈這種完全不懂財務的人來說,當然有懷疑也不能隨便亂說了。請教了幾位專業的財務朋友,簡單歸納幾條容易理解的。

並非做假賬

每個公司都是多面的,從各個面去看利潤都是不一樣。比如從單個項目去看是盈利的,但是要從公司整體看就是虧得,反之亦然。

財務手段

公司是高薪企業,或者有申請國家補助等。做賬就會有特殊要求。比如工資一部分可以入費用,也可以一部分入成本,這就會影響毛利率。這個要根據公司規劃來調整,但是並不是奔著做假賬的目的。

對公司有利

劉強東並不傻,相反,他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聰明的多。京東這樣做了,而且這樣公開說了,很明顯這樣做對京東來說是有利的。也就是說,某個時間點的一個財務數據,代表不了整個公司的財務形勢。整體而言一定是對公司有積極作用的。

所以嘛,大家吃瓜就好了 ,別杞人憂天。


京東在美國上市,這次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說,財報是有點虛高,但並不是做假帳。

劉強東對假帳認識是抓到證據承認,抓不到證據只能算財務處理,跟六六事件面對假貨質疑,用發錯貨推脫。

在美上市公司,必須提供完整的財務報表,否則會被監管部門約談,如果不誠實做假帳,會被監管部勒令退市,被投資者起訴,賠到破產。

劉強東深知其中歷害,只能以財務處理轉移假帳話題,如果扛不住外界質疑,推給財務經理,讓他背黑鍋。

華爾街投資者可不好忽悠,如果認真起來,可以申請查帳,那京東就有退市風險。

劉強東霸道慣了,經常口無摭擋信口開河,上次達沃斯論壇,面對西方財經記者,說京東股價偏低,自己不會賣股票,回國就減持六億美元,已經讓華爾街投資者懷疑他的誠信。

現在京東股票跌破四十,做多者損失慘重,都有一肚子氣要發泄,所以這次面對京東財務質疑,劉強東不敢再造次,吹噓京東將超越天貓,否則會引起外界公憤,只能用上緩兵之計。

財務處理其實就是做假帳,不是假帳還要財務處理幹嗎,與臉盲之說異曲同工。


東哥說的有點歧義,我來幫東哥向大家解釋一下吧。

我特地去翻出了京東最近一年的季報,找出了劉強東所說的成本、毛利虛高問題根源。

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京東披露了一條重要信息:京東物流業務和金融業務分拆獨立運營。

這兩個業務的分拆造成兩個結果:

1、京東財報里的營收成本費用結構產生變化:

分拆之前,京東物流的開支在財報中被歸類為「履約費用」,而分拆之後,京東物流的開支則被調整到了「營業成本」中,分拆之後,京東的營業成本就比之前高了很多。

根據2Q17財報中披露的信息,物流業務分拆之後,2016年有26億的履約費用被調整到銷售成本中,2017年第一季度有7億履約費用被調整到銷售成本。所以,分拆後,京東財報里顯示的成本就虛高了,因為把以前的履約費用也算進成本了。

2、分拆前、分拆後的毛利率計算結果不同:

由於京東金融和物流業務分拆之後,這兩塊業務的營收、虧損、毛利都不合併進京東財報,這導致分拆前後,京東財報出現了兩種統計口徑,而不同的統計口徑計算出來的對應京東毛利率也是不一樣的。

我根據京東歷年財報數據計算了京東金融和物流業務分拆前後的毛利率情況如下圖,調整前即為分拆前的毛利;調整後即為分拆後的毛利。

所以,調整前的毛利比調整後,平均高出了一個百分點。這就是劉強東所說的,由於京東物流和金融業務,導致成本、毛利虛高。

另外,劉強東在演講中還提到一點,「因為第三方業務,導致我們財報里的部分數據,包括成本和毛利,都是虛高的。」

第三方業務為什麼會導致財報里的毛利虛高呢?這就涉及到京東的商業模式了。

京東的商業模式同時包含了京東自營電商業務和第三方平台業務,自營賺差價,毛利低;第三方平台賺傭金,毛利極高。但是,京東的財報里只公布了京東集團整體的毛利率,並不能有效反映京東自營和第三方業務各自的毛利和運營情況。

為了理解劉強東所說的第三方業務導致財報毛利虛高,我們要首先搞清楚京東第三方業務和自營業務各自的毛利率情況。

由於京東沒有在財報里分別披露自營和第三方業務的毛利情況,我們只能按照同行數據進行推測。京東第三方業務跟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類似,都是收傭金的高毛利業務,阿里集團的毛利在60%左右,但是實際上這個毛利還包含了像雲計算、大文娛等毛利相對較低的業務,所以阿里電商業務的毛利肯定是高於60%的。

假設京東第三方業務的毛利也是60%,那麼可以計算出京東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如下:

你們把這張圖跟前面的京東調整前後的毛利率比較著看就會發現,京東自營毛利非常低,只有8.34%,但是京東財報里公布的集團整體毛利都在13%-15%之間,這就是劉強東所說的,因為有第三方業務,所以我們看到的京東財報里的毛利率,是虛高的。


說實在的,一開始看到這些報道的時候,真心替劉強東捏了一把汗,這麼標題黨又帶負面爭議,容易被拿來搞事情的話,也是敢講。

果不其然。附一個圖隨便感受下畫風

劉強東承認做假賬?我想不是劉強東瘋了,就是作者瘋了。怎麼說?且不說作為一家美股上市的企業,做假賬還公開說,活膩歪了?

關於虛高和做假賬,贊同樓上銀科技的說法——

財報里公布的是京東集團的整體毛利,沒有自營業務和第三方平台業務各自的毛利,整體毛利率在13%-15%左右,但是京東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只有8%左右。這麼一比,毛利率有點虛高。

物流業務剝離以前,京東的物流成本在財報里是「履約費用」,剝離之後,物流成本在京東財報里就變成了「銷售成本」。這麼一算,成本確實高。

所以,有點財務知識的人應該都清楚,做假賬,確實勉強了。不過話說回來,劉強東這番言論的背後是京東2017年財報的「喜憂參半」—

憂的是,增速開始放慢了,就像阿里。喜的是,京東終於全面摘下「虧損」的帽子了,回應了多年來市場上對京東模式是否可以成功盈利的質疑。

所以,接下來的路還很長。補充一點,在標題黨橫行的時代,作為每天背負這麼高關注度的知名企業,建議東哥說話也還是要注意一點的。


「兩國交戰最關鍵的時候,風軍糧草遭敵軍偷襲,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所有的謀士偏將都慌了手腳,這時候軍團長蕭慕青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派人向後方求援,先預支一批糧草過來。」

聞言在場的眾將皆是暗皺眉頭,蕭慕青見狀環視眾人振聲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糧草不足乃兵家大忌。大王是明君,自然不會因為這等事宜責罰我等!」

眾將聞言,這才緩緩鬆了一口氣。」

……

寫了一個小故事,也能代表自己對這個話題的觀點吧,現在的企業家就如同古時的一軍之統帥,針對不同的情況要做出隨機應變,可以說商業運作一點不比行軍打仗簡單啊。

古時有兵無常態水無常形,當今社會的商業運作當中自然就有更多的事情不受控制無法預測,換句話說也就是無法精確量化。尤其是在一家公司里,平日里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多多少少都會有差異,所以也會出現一些相對較「虛」的情況,但是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在合規之內,不出格的。

而關於假賬呢,那些做假賬的公司為了偷稅避稅、造假公司的資產規模而去觸犯敏感觸犯法律,國家第一個就不會容忍這般的存在。所以我覺得如果京東真的做假賬,又怎麼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畢竟國家的監管力度我們是必須去相信的。

而且劉強東作為京東的創始人,能把京東帶到今天這般地步,他是不會在這麼重要的場合黑自己的公司然後挖坑自己跳的。

所以作為吃瓜群眾,我們也就別再盲目跟風,聽風就是雨了。


劉強東的這句話其實有個大前提:在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已經從京東集團的上市部分拆分獨立運營。

京東的運營模式是京東自營+京東第三方業務,第三方業務中就包括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原來京東是加上了第三方業務,所以顯得毛利潤偏高,也就是說,拆分出去的部分(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才是京東毛利潤貢獻的大頭。

我們再來看一下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都發生了什麼?

2018年1月,路透社消息稱,京東邀請了一批投資者參與對京東物流估值約為100億美元的一輪融資,計劃中京東物流擬籌資20億美元。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劉強東表示京東集團正在考慮將其子公司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進行雙重上市。

2018年3月,京東金融已經啟動高達130億元的融資,主要用於併購金融牌照、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等,估值將達到1650-1900億元。劉強東曾表示,京東未來70%的利潤都將來自金融。

劉強東曾公開表示,要在「未來三到五年,除了集團在美國上市之外,推出兩家以上的上市公司。」現在看來,京東物流與京東金融成為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極大,而京東物流有望在今年實現IPO。

劉強東的話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京東物流和京東金融這兩個賺錢的業務將要單獨上市,而它們的盈利能力是非常不錯的!

而對於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京東自營部分,毛利率低一點問題也不大,畢竟上市的動作已經完成了。


劉強東這話一出,的確是勇氣可嘉,但也看出了他作為一個老闆的坦誠。看了下題主的提問,在闡述里,還漏掉了一句話,可以先看下劉強東的原話是咋說的,看完再解讀下。

我們財報里有些數字是有些虛高,比如說我們物流開放給第三方了,過去的金融收入都算毛利,而成本算到成本。因為第三方業務,導致我們財報里的部分數據,包括成本和毛利,都是虛高的。

從京東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業績中來看,2017年京東第四季度的凈收入為169億美元,相比之前增長了38.7%,2017年第四季度服務和其他項目的收入為15億美元,同比增長54.7%。第四季度商品交易總額4034億元人民幣。

從京東的財報中來看,京東的整體是在盈利的,但是,卻沒有出現具體的毛利。京東毛利潤虛高是因為京東和第三方業務的模式的關係,京東的運營模式是京東自營+京東第三方業務,第三方業務這個就比較廣泛了,京東第三方商家、京東物流、京東金融都是。我看了京東以往的財報及劉強東的話,原來京東是加上了第三方業務,所以顯得毛利潤虛高。

京東自營整體的利潤是比較低的,而京東第三方業務的毛利潤較高,兩者相結合京東集團的整個毛利潤就有提升。說實話,每個企業對於毛利潤的演算法都不一樣,老劉所說的第三方業務,可加也可不加。

近年來,京東的財務狀況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這次出現毛利潤虛高,我們換個角度來想,京東的運營模式是自營+第三方業務,這樣也可以理解為商品銷售的毛利潤收入是扣除成本的總毛利的。


對自己寬容,對同行嚴謹似乎是部分商人的潛在思維。自己犯點錯誤,會看似通病,不加重視矯正;別人有點通病,則無限放大,加以指責,甚至籠絡小圈子黑化。從飯局看格局,一些企業家以利為皈依,追逐名利場;一些企業家以社會使命為己任,維護生態平衡。

競爭都是好事,多點包容,多點承擔,認識自己,了解別別人。了解對手,可以成為隊友;誤解對手,傷己又樹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