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就是隱居山林,與山水為伴,與鳥蟲共鳴,遊歷四方,樂得逍遙的人。中國每個朝代似乎都不缺這種隱士,但是,要說隱士一族的老祖宗,那就應該是這個人,他就是:許由。

許由祖籍應該位於今天的河北省一個小村子許由村,聽這名字就是以許由名字起名的。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人許由的故里,因名”。在這裏,有條小溪也是因為許由而揚名四方,那就是“洗耳溪”。說是:許由受不了堯帝的說辭,而去小溪邊把耳朵洗了,意味着不讓不中聽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

堯帝想讓他當皇帝,聽後他趕緊去河邊洗了耳朵,堯帝一看趕緊走了 【江山社】 自媒體 第1張

當然,這裏討論的並不是洗耳朵不洗耳朵的事情,是說許由能夠有資格讓堯帝出面,可見,許由本事是不會小的。可以說,許由的名氣跟堯帝有着很大的關系,堯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的二十四節氣中,夏至和冬至,最早就是出自那個時候,現代的國際娛樂項目——圍棋,它的發明人就是堯帝。

堯帝仁慈,但是,不代表他的仁慈就會感動上天。他在位年間,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旱澇猛獸等,堯帝都把這些隱患給消除了,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後羿射日了。堯帝雖是王者,但是,難得他有顆無私大愛之心,這些除了他在平時治理國家方面體現地淋漓盡致,還體現在他能夠提出並踐行了禪位。

他不是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們,而是誰有才能,誰更加賢能,纔有資格坐在王位上。這一點,就是放到現在來說也是很新穎的。萬事都是靠自己,拼爹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被否定了,更是開創了上古禪讓的先河。這種賢是真正意義上的賢,不像有的賢,是以不違自己的利益為基礎。正是有着這種超乎常人的德能,堯帝才被後人以唐堯稱之,意為功德無上。

堯帝想讓他當皇帝,聽後他趕緊去河邊洗了耳朵,堯帝一看趕緊走了 【江山社】 自媒體 第2張

當然,正是有着這樣的賢能,所以,纔有可能發生堯帝和許由的故事。

也就是說,堯帝在自己百年之後,國土能讓一個賢能的人來管理。如果說,只是把位置傳下去,甭管是禪讓也好,還是異性也好,只要沒有那麼認真,不那麼負責任,是很容易完成的。但是,堯帝不是這樣的人,他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大賢之人,一定要自己親眼看一看。由此,他走遍全國,在途中聽說了許由這個人,於是,便去拜訪,要把王位傳給他。

但是呢,卻被許由一口回絕了。《晉書》對其評價道:“昔許由讓天子之貴,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

許由說:“自己在這裏隱居挺好的,可以沒有世俗的紛擾,可以和草木為伴,而且,自己在這個地方並非是故意顯得自己的清廉,等着開明的人士來把自己接出去,給自己歸居鬧市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其實,許由說的這些也有些道理的,古代歷史上,不乏有隱居之人,然後,引得開明人士前去拜訪,接之出山,最讓我們熟悉的就是後來的諸葛亮與劉備的三顧茅廬。

堯帝見許由堅持自己的志向,於是,便又想讓他做九州長。

許由見堯帝不明白自己的真正意思,以為自己還是在這裏裝腔作勢,心裡很是不痛快,感覺這些話簡直就是在侮辱自己,也是在侮辱自己歸隱的真正含義,這樣的話不該讓自己聽到。如果,是換到今天,當我們聽到不順耳的事情,有辱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據理力爭,表明自己的立場,或者是甩手走之。

但不得不說,古人做法跟現在就是不一樣,許由聽到這樣的話,趕忙去了小溪邊,用水洗了洗耳朵,意味着:你這樣的話不中聽。

這也就是這條洗耳河的來歷。

我們可以從當時的那個社會狀況進行分析,那時的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生活水平非常低,但是,精神上卻很豐富,就如許由。許由歸隱山林,跟普通老百姓並沒有什麼區別,困了就把樹杈當做自己的牀,冷了就像鼴鼠一樣尋求大地的溫暖,餓了就向山上的野果索取,渴了就去小溪捧水喝之。這樣的生活甭管放在哪個年代,都是比較磨鍊人的。

許由也因此成為古代隱士中最早名聲顯赫的一位,終身不為名利,死後葬於箕山之巔。

據傳,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後人因此亦稱他為“三代宗師”。不過,許由並不在乎,這樣的境界,與顏回有着相似之處。而顏回是在2000年後的事情,許由的境界,在那個時代可謂是精神界的楷模。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許由不接受王位也是因為他感覺自己的能力不夠,不能勝任,並推薦了舜,說他是個合適的人選。

其實,今天來看,正是由於許由的這種讓賢,才讓堯舜的千古佳話流傳。作為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從許由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不是去學習他的隱居,而是學習他在這種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精神,在正確衡量自己實力以後,能夠排除內心的嫉妒而推薦比自己優秀的人。

參考資料:

【《漢書·古今人表》、《行唐縣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