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移動互聯網不管再怎樣顛覆,也很難完全取代PC互聯網。也許你看慣了各種電視劇中的霸道總裁,一條微信完成數千萬元的大生意。但實際情況是,當大BOSS們在度假酒店拿著手機瀟洒下達指令時,可能在遙遠的辦公區,有無數職員正在電腦前焦頭爛額的趕工。

有人說自己已經很久沒在家打開過電腦了,但這並不意味著PC互聯網時代的終結。只要抬頭看看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商業寫字樓,你就可以輕易感知到PC互聯網的存在。正因為如此,PC端流量反而變得純度更高,並且向少數幾個頭部應用聚集。這其中,以搜索引擎見長的谷歌百度也就順勢成為留到最後的PC流量收割者。對於電商和社交來說,移動化普及趨勢幾乎是壓倒性的,但是搜索引擎作為中間頁的PC導流效果卻還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比如不久前百度公布截止至3月31日的2018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根據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百度總營收為209億元;在總營收中,移動營收業務的佔比為78%。不要小看百度PC端剩餘的22%,這可都是真金白銀。再者就是,谷歌百度都擅長通過中間頁戰略把PC流量反哺育自家的其他生態產品,就像百度和愛奇藝之間的關係。

為了鞏固自身在PC互聯網商業場景下的產品影響力,持續關注PC端的產品體驗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大家都轉至移動端競技的當下,深挖PC互聯網這條護城河的意義就更加深遠了。


由於筆者是一介碼農,每天都需要長時間和電腦(包括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打交道,相比於手機和電腦的使用佔比完全傾斜於電腦,所以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職業傾向性,但google本身也是一家至少一半標準的技術型公司,所以,也不算差的太遠。

在筆者看來,google更熱衷月Chromebook和chrome的原因有2點:

第一、對用戶需求的滿足

用戶需求,可以理解為更願意滿足用戶的使用,但在筆者看來,越能滿足用戶需求,越能接近最真實的用戶使用,才能獲得更多的用戶市場和收入。

那麼,具體這個用戶需求的滿足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移動設備現在還不能完全取代個人電腦,所以必須要提供服務於使用個人電腦的用戶人群;

其次,用戶使用電子設備正在不斷從電腦向手機(或者說是移動設備)上轉移,只有不斷在電腦、移動設備上都有源源不斷的產品和數據,才更清楚用戶的使用狀況,才能夠更有效的選擇哪些、如何在最合適的情況下,將此應用場景遷移到移動端。否則,就只是摸著石頭過河,一邊猜一邊做;

第三,windows單獨收費,mac貴,Linux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直接用的,Chromebook 貌似在討巧?不多評論。

第二、對輕應用的堅持

輕應用,是指脫離App的應用,現在最熱的莫過於騰訊出品的小程序。而小程序,是騰訊開發的基於微信生態的應用開發套件,但核心,還是對H5進行了一定封裝,然後和微信緊密結合使用。

簡單來說,就是用騰訊自己指定的H5開發規則,寫小程序,在微信中運行,微信進一步提供h5不能滿足的一些api。

有了這一段前綴說明,那麼核心之一就很清晰了:H5。

在H5的前提下,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使用體驗最好的莫過於Chrome了。

既然騰訊已經在這方面如此強勢佔領市場,並且鼓勵開發者開發。那麼Goolge難道就不是早已深度布局了嗎?

最後,為什麼持續的追逐桌面版的Chrome 呢?筆者認為和第一點所述內容相同,要有足夠的支持和積累。

何況,如果在chrome手機和電腦上能完美兼容,不論是對用戶開始開發者,都是一大幸事。


嚴重的錯覺。

剛剛,微軟在Build開發者大會上宣布,Windows 10系統已經有近7億台設備在運行。儘管微軟並未公布win 10是否超過win7,但從去年年底的數據來看,win7的份額仍舊超過win10,這意味著全球目前運行windows系統的用戶超過14億。

而谷歌瀏覽器是全球PC端用戶量最大的瀏覽器。NetMarketShare統計的數據顯示,

Chrome瀏覽器2018年3月份額為61.77%,這意味著全球用戶量近8億之巨。那麼多用戶量,谷歌怎麼捨得不更新。

從商業化考慮,有了瀏覽器,才有了谷歌搜索入口,否則,搜索入口很容易被bing搶奪,國內的360搜索就是依靠瀏覽器強多了不少搜索引擎入口。

只有有了搜索引擎入口,谷歌的競價排名才能賺錢。


首先問這個問題的我想你壓根就不理解什麼叫「移動時代」,移動時代並不是單純???手機。它其實是一種輕量化雲端化的表現。而且現在的計算機科技發展還沒到達完全雲端化的地步,桌面操作系統依然是現在的主流模式。而且在沒有一種完全顛覆桌面模式的技術全面普及前,這一種狀態還會一直伴隨我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