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企業自救吧,不然等著有關部門約談吧。

滴滴平臺對於駕駛司機來說,只不過是冷冰冰的計算機程序,沒有嚴密的組織審核,沒有有溫度的組織私人問候關懷,據說只要有駕照有身份證有頭像就簡單的成為了一名滴滴司機。滴滴平臺對滴滴司機的歷史不注重,對司機的未來不關心,沒聽說有任何組織活動及聚會,只能變身為平臺一名默默的駕駛員機器人,司機同乘客共同成就了滴滴平臺及投資者,不知道滴滴有沒有感恩的心。

滴滴平臺對於乘客來說,雖然提供了一些便利方便,但是卻面對著可能存在的大數據殺熟,沒有對乘客的安全風險提醒機制,對國家的有關規定當成耳旁風,對乘客的安全核心利益不關心,滴滴平臺不過是一家身形龐大的出行怪獸而已。對於家長來說,孩子每天從出去到晚上回家之間,總有不斷的無數的絮叨,不知道滴滴平臺對於自己的乘客做了哪些很絮叨的?

現在大數據應用這麼成熟,對於司機和乘客的平平常常的行為細節不應該漠視無語,中國需要是一家有溫度的出行服務平臺。


在幾天前,一位21歲的空姐被滴滴司機所殺害。兇手已被查明;截止在我答題的這一刻,警方在兇手跳河的河道里發現一具男性屍體,準備做DNA檢測;高度懷疑是兇手本人。

目前,滴滴公司有幾個嚴重的仳漏。5月11日,滴滴公佈自查進展:

一、該接單賬號歸屬於嫌疑人父親,嫌疑人系違規借用其父順風車賬號接單;

二、滴滴原有的夜間安全保障機制不合理,導致在該訂單中針對夜間的人臉識別機制沒有被觸發;

三、嫌疑人在案發前,曾有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記錄,客服五次通話聯繫不上嫌疑人,由於判責規則不合理,後續未對投訴做妥善處理。

四、該嫌疑犯,曾騎摩托把人撞成植物人,還有毆打父親等劣行。

如果滴滴稍為把關,這個事件就不會發生。

然而,更關鍵的是,滴滴的問題還不在於把關不嚴,而是其產品設計邏輯,把順風車APP當作一個社交平臺來經營的模式,已經引起了很多乘客、尤其是女乘客的恐慌:

順風車司機們在APP上交流對女乘客的容貌進行各種評價,知道你愛穿絲襪會走光、裙子夠不夠短,是不是素顏美女;每單完了之後的標籤設計,是「猛男」還是「美女」,平臺還鼓勵司機與乘客聊天、聊得好的可以免單或減單……猛一看,還以為順風車系統是約炮平臺呢。可另一方的乘客並不知情。

為乘客顏值打分系統的信息共享,這種產品邏輯,是怎麼通過的?誰會知道自己是花錢購買正常的出行服務,卻變成了提供給某一類人砧板上的魚肉?有網友評論說,坐黑車是危險,但黑車碰不碰得到「美女」,是很偶然的;但滴滴順風車,簡直是色狼們的天堂,輕而易舉就掌握了「美女」們的大數據,進而沒有門檻地當上司機,與她們在密閉空間裏接觸。

這太可怕了。

還有一點:2016年5月,深圳一名女教師被滴滴司機搶劫殺害。於是,深圳有關方面展開了相關排查。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通報,深圳市網約車駕駛員中發現有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1661名。

我覺得,滴滴這樣的企業,如果不整改,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前幾天有同事乘滴滴順風車進城辦事,結果遇到了一個駕駛員幾乎快睡著了,一路上不斷開大音樂,同事擔心掉膽地坐在後面,一路陪著聊天總算跑完行程。同事回來後心有餘悸地說,還是要自已買車或者搭乘一輛管理嚴格的大巴車輛。

互聯網經濟的野蠻成長,使的監管機構和制度嚴重地跟不上。對於新興出現的事物,要麼一棍子打死,要麼無法監管,任其無序發展。互聯網打車發展起來後,先是各地限制發展,再是各種不合理的控制,甚至禁止發展。

從行業自律來說,互聯網打車公司發展的規模早已超過年輕的創始人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雖然這些創業者是一羣情商智商超羣的人,但他們的經歷不足以應付互聯網經濟爆炸式發展,所以各種亂象層出不窮。滴滴在司機准入方面管理確實存在很多漏洞,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

空姐乘順風車遇害事件,經過各類媒體的放大,把滴滴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快速成長的滴滴公司,也確實需要緩一下步伐,理清發展的思路,提升服務質量,規範行業行為,為後續的成長打好基礎。

雖然網上一邊倒的批判滴滴,滴滴確實要整頓了,但也不要一巴掌拍死。滴滴是個新事物,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但它並非天生就是壞東西。相反,滴滴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這也是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產物,取待傳統出租行業只是時間問題。

從個人乘車體驗來說,前幾年經常在城市用滴滴叫車,用戶體驗我認為比傳統計程車好多了。本人是福州人,記得孩子小的時候,從火車站出來想打的,夫妻倆一人抱孩子,一人提幾個包,在雨中等的士,可一輛輛車看見我們,要麼說交接班,不去指定的目的地,要麼說不打表,要走就一口價。有了滴滴以後,只要用手機約一下,就可以找個地方坐著等了。


十天之內滴滴爆出了三起暴力事件。

1、4月28日晚間,瘋蜜創始人張桓在北京遭遇了滴滴打人事件。

2、5月5日晚,滴滴司機未按約定時間到達接駕地點,乘客抱怨要給司機差評,雙方發生爭執,滴滴司機持刀脅迫乘客刪除差評。

3、5月6日晚,濟南21歲空姐深夜搭乘一輛滴滴順風車趕往市裡,途中慘遭司機殺害。

滴滴平臺對一次又一次的暴力事件進行解釋、道歉,隨著暴力事件的暴力指數不斷升級,前兩次道歉看來只是進行危機公關的一種應付形式罷了,面對這次「空姐慘遭滴滴司機殺害」造成的惡劣影響,滴滴再不做出切實的行動,就會失去大眾的信任,導致大量客戶的流失!

5月11日,交通部官方發布《檢驗網頁車發展的標準是人民羣眾的獲得感》的文章。

全文如下:

網約車平臺因違法違規被監管部門多次約談。

交通部網站發文稱: 今年以來互聯網交通運輸企業因違法違規被約談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

然而,部分網約車平臺公司在被約談時,態度很誠懇,承諾很到位,但約談後就將承諾拋之腦後,繼續我行我素,有的企業甚至被多次約談,仍置若罔聞,違規變本加厲,無誠信可言。 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折射的是公司對依法經營的漠視和僥倖心態。

約談是管理部門指導企業規範經營、改善服務、守住底線的重要舉措。約談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溝通提醒,督促企業自覺承擔起企業主體責任和必要的社會責任,規範自身發展,維護市場秩序,提升服務質量。

記者實測滴滴司機註冊漏洞

澎湃新聞記者實測發現,在滴滴順風車平臺的車主註冊環節,女性司機上傳了男性司機的系列證件之後,平臺依然能顯示「實名認證成功」(見《我們挑戰了滴滴順風車的「最嚴認證」》),可見認證門檻形同虛設,安全隱患重重。

小結

當消費者享受著網約車帶來的便利與優惠時,需要網約車平臺去把控好背後隱藏的潛在風險,杜絕平臺漏洞以保證平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希望滴滴宣佈的「順風車業務停業整改一週」,對發現的問題及平臺漏洞真正落實整改,而不是又一次情急之下的危機公關。


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除了鄙視那些為了蹭熱點的不良公眾號以外,滴滴順風車真的需要進行整改了,而不是表面上的糊弄廣大羣眾做做樣子,因為之前就有深圳教師被害的案例,而這次出現的刑事案件,再一次說明瞭滴滴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機制的缺陷。

曾經順風車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出行方式而被政府部門強烈推薦,而現在卻因為刑事案件而成為焦點,一個美好出行變成了不歸路。

此事件的發酵升級,讓滴滴再一次處於風口浪尖,不得不先做出表態,即使滴滴沒有相關動作,政府相關部門也不會坐視不管,這樣還能有一些主動權。

從滴滴自身來看,其司機審核機制確實比較寬鬆。

滴滴司機註冊平臺中,在北京地區註冊需要實名制,需提供身份證、駕駛證和行駛證,同時需無犯罪、吸毒記錄,無酒駕、毒駕等嚴重交通違法事故,此外,駕齡3年以上,準駕車型C2及以上。一般審核期限為3—5天。

而順風車車主的申請條件為需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均真實有效,且駕齡需在一年以上。車主審核時效最快為48小時,新車或新駕照則需要7—14天。

在此事件中透露出的信息則是嫌疑人違規借用其父順風車賬號接單,且正常通過了滴滴順風車註冊時的三證驗真、犯罪背景篩查和接首單前須進行人臉識別等安全措施。

這就是滴滴在司機審核方面存在的漏洞,在管理上並不完善。而且很多網友也遇到平臺註冊車牌與實際車輛不符的情況,並且不在少數,這樣的出行確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女士作為弱勢羣體,在遇到危險時更是難以招架。

所以滴滴要在源頭上把好關,在司機審核機制上要更加嚴厲,減少安全隱患。不過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市場競爭中,各玩家在司機招募上並不是很順利,如果再提高門檻,必然會影響公司的運營,低門檻進入也是公司利益所趨,這種為了追求利益而置人們安全於不顧的做法也必會被唾棄。

滴滴順風車自我停業整改一週,在短期上也只能是先安撫廣大輿論羣眾,在安全出行上則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監管才能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今日消息稱涉事嫌疑人屍體已經被發現,該事件也即將蓋棺定論,但是整個網約車市場如何能夠擔起社會責任、保證司機和乘客的安全出行才剛剛開始。


我把這看作是一次公關行為,而不是解決問題!
  • 滴滴問題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的滴滴很驕傲,不願輕易向用戶和市場妥協

其實不只是順風車,就是快車等核心業務,早就是滴滴的重災區,但是在滴滴發展史中,先是經歷了和快的的補貼大戰,然後經歷了Uber進入中國市場以後的燒錢大戰,但是最後是滴滴兼併了快的,而Uber中國和滴滴合併。

自此以後滴滴進入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壟斷期,這段時間滴滴開始收割市場、收割用戶,但是先有易到因為樂視的風波差點停擺,神州主攻專車領域,而滴答順風車跟滴滴的體量比起來很顯然不是在一個級別上,自然滴滴沒有憂患。

所以之前也出現過乘客被打、滴滴套牌、惡意加價等等情況,但是這都沒有成為威脅,但是一切都在美團打車出現的時候改變了,因為出現了一個對標企業,有了競爭,那麼黑點將被無限的放大,這是有了對比以後的必然結果。

  • 希望滴滴的整改不是僅僅為了公關而已,而是真正要落到實處

其實互聯網用戶最難搞定,也最好搞定!

而滴滴很顯然沒有明白這一點,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最大的痛點是創造用戶價值,而一個企業最大的成功就是懂得如何肩負起自己應有的社會責任。只有做好這些,企業纔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才能長足發展,最後一步纔是如何賺錢、如何盈利!

滴滴在最近的風波中犯了很多次致命的錯誤:

1. 當事情發生時沒有第一時間做好公關!

2. 公關團隊沒有好的公關準備,更不懂的如何傳遞企業如何履行責任!

3. 自作聰明的懸賞100萬,公佈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將公眾注意力轉嫁到對犯罪嫌疑人的人肉上來,很顯然這是相當廉價的公關行為!

4. 沒有一個值得公眾信服的解決方案!

當然作為一個用戶,一個曾經資深的滴滴用戶,我還是期望滴滴能夠作出改變,至少應該在以後學會如何承擔起一家大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保障自己平臺下用戶的安全這是滴滴應該做的,畢竟滴滴的日訂單量已經來到了2000萬的量級,這背後是2000萬的用戶對於滴滴這個平臺的信任。

互聯網時代,唯有用戶不可辜負!!

自罰三杯而已。

因為空姐搭乘順風車被殺案,滴滴順風車宣佈停業整改一週,道歉信看似很有誠意,然而細細分析起來,就會發現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首先,滴滴順風車現存的漏洞不是說整改就能整改的。劣跡前科記錄(如果沒有上升到犯罪的話)也屬於一個公民的隱私,滴滴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真的能夠拿到這個資料嗎(即便是警察要調取這個記錄都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如果拿不到該項資料,車主准入審核就是虛的。

其次,假設滴滴真的拿到了公民的劣跡前科記錄,也無法真正規避風險。註冊過順風車司機的都知道,滴滴對於註冊司機,除了核對提交的資料,再加一個攝像頭人臉比對外,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核實手段,嫌疑人就是用其父親的資料註冊的順風車司機。很顯然,無論是從技術手段還是成本考量,滴滴都不可能去全面核實註冊者與駕駛人是否為同一人。

第三,全國有多少滴滴司機?滴滴並未公佈過這一數字,外人不得而知,但想來這個數字至少是百萬級的吧?這麼多的滴滴司機,在尚無完善的技術方案的時候,一週時間就想審查完畢?這麼短的時間恐怕連抽樣回訪都做不完吧?這種所謂的道歉+整改,更多是一種危機公關手段。

第四、滴滴一直沒有公佈其內部調查的細節,沒有對整改細節作出說明,更沒有公佈對相關責任人員的問責。反之,滴滴近期投入了大量的水軍資源,對大數據殺熟、順風車社交性騷擾等現存問題進行洗地。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不能不懷疑,滴滴只不過是把此次空姐被殺案件當做了一次危機公關而已,並沒有真正觸及其靈魂。


按照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滴滴全部全國順風車停業整頓一週的行為體現了滴滴強烈的「求生欲」。因為這次時間的影響實在太壞,而且滴滴順風車在過去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比如2016年深圳的一位女教師就是在乘坐滴滴順風車過程中被害。也就是說滴滴順風車是一而再地出問題,就算滴滴不主動停業整頓,相關部門也會勒令整改。

其實滴滴順風車亂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相信網友在乘車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車型、車牌甚至司機照片不符的問題。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滴滴都對此視而不見。比如這次空姐遇害事件中的嫌疑人,使用的就是其父親的滴滴順風車賬號。滴滴也承認夜間安全保障機制不合理,導致犯罪嫌疑人繞過了滴滴軟體的人臉識別機制,成功代替其父親成為駕駛人。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名司機在事件之前就因為言語騷擾而遭到投訴,但僅僅只是因為滴滴客服聯繫不上嫌疑人,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了。明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嫌疑人輕而易舉的避免了任何懲罰,繼續做他的順風車司機,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按照正常的理解,順風車在夜間的安全機制應該比白天更加嚴格,而受到投訴的司機在沒有接受處理之前應該直接封號。但是滴滴卻沒有完全做到這兩點,導致柔弱的女性在夜間乘車過程中被沒有通過安全認證的犯罪嫌疑人殺害,在此事件中滴滴存在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像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原本就是「黑車」密集的地方。過去人們在遇到黑車攬客的時候,往往會存有極強的警惕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很少會在夜間獨立乘坐黑車。但隨著滴滴順風車的興起,這些黑車成功「洗白」,得以光明正大的在公共場所攬客。

尤其是一些司機本身就是抱著「佔便宜」、「獵艷」的心態去開順風車的。由於滴滴軟體上乘客的一些評價信息是公開的,導致一些目的不純的車主可以輕而易舉的「挑選」到年輕女乘客。但是滴滴平臺的存在,卻降低了這些女性乘客對黑車的警惕性,因為大家都覺得滴滴這麼大的平臺,肯定會有相應的安全保障。

遺憾的是,滴滴辜負了人們對它的信任,由於其審核不嚴、有規不依,最終導致年輕空姐遇害。可以說,原本應該保障乘客安全的滴滴平臺,反過來成為了這位犯罪分子的「幫兇」。我相信在整頓一週之後,滴滴順風車肯定會更加嚴格的對司機認證,做到人、車、號牌統一,並且禁止「高危人羣」成為順風車司機。但是滴滴順風車的基本模式決定了私家車司機很難受到滴滴規則的約束,未來肯定也會有司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繞過滴滴的審核機制。所以我認為僅僅一週的停業整改,並不足以改變滴滴順風車不安全的事實。只有讓滴滴順風車司機受到平臺和法律法規的約束,建立完善的順風車司機人員管理機制,纔能夠徹底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從運營者的角度來說,這是一次企業的危機公關,在出了一次這樣的事件以後,我們的關注點除了雙方當事人,還有就是讓這雙方聯繫在一起的滴滴順風車業務。但是很多人注意到的可能不是滴滴順風車,而是整個滴滴打車的所有產品,甚至擴大到整個網約車的行業。

包括主流媒體和大眾通過這個事件很多會將質疑的範圍擴大到整個網約車範圍,滴滴順風車可以說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停業整頓,也是管理層的不得不走的一步棋,以此來應對不斷質疑的輿論壓力,有總比沒有好。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滴滴順風車又是很無辜的,提供了信息交換的平臺,乘客多了一種出行選擇方式,司機多了一種收入的途徑,平臺也可以賺取服務費,可以說是三贏的。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人都有,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門檻就不會設定太高,只要是信息完整,證件手續合法,就可以入駐平臺。那麼,對於一個人的人性來說,平臺是篩選不了的,換言之,什麼人都可以加入滴滴,甚至是有犯罪前科的。

停業整頓,整的是什麼?對信息的審核?還是對資料的完整度?就算這個人什麼都是合法的,什麼手續都具備,就可以說這個人不會犯罪了嗎?當一個男人對於一個女人的衝動超過了已知的後果,那麼就有可能會實施暴行。試想一下如果強X的成本很低,那麼社會上是不是會增加更多的強X案?

滴滴順風車有評價的功能,這個是我覺得需要進行修改的一點,具體的評價是什麼樣的,請看下面這張圖吧:

當男司機看到這樣的評價,心裏面會怎麼想,就算沒有強X的想法,看到這樣的的字眼也會在心裡打上小九九,想想等下會見到一個怎麼樣的美女,如果女孩子超出了自己的預期,那麼有邪念的司機有可能就開始打算盤了,這樣來看,滴滴平臺無疑就是犯罪的助推手。

作為普通公民,當我們有短途出行需求的時候,無非就是開車、打計程車、約網約車、或者公交車,我們應該如何規避自己可能受到的傷害,最主要的,還是要預判將要做的事情的危險性;譬如凌晨2點的時候,單獨一個女孩子加完班回家,是打車?還是網約車?可能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那麼這個時候要麼跟公司男同事提前說一下,讓你們一起打車,先送女孩子到家,男同事再去自己家,事後再請男同事喝銀料或者喫飯,一般有紳士風度的的男同事很少會拒絕。

如果有男朋友或者老公的,自己女伴半夜回家自己就不要呆在家裡了,不管是什麼交通工具,甚至打車到公司接女方,都比女方獨自坐車回家安全。

很多時候犯罪的人在犯罪前一分鐘還沒有犯罪的想法,但是就是在一種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促成了有些人的惡念,我們要做的,避免出現惡唸的環境和條件出現,避免悲劇的發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