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提起球鞋二字,筆者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隨著近年來球鞋市場經歷的病態化過程,以及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風波,似乎讓我們對玩鞋二字最初的理解產生了很大的偏差。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球鞋已然從承載著文化的小眾玩物變成了交易市場上讓人慾望無窮的鈔票現金。但回頭想想,那些曾經存在於記憶裏最純粹的文化真的消失了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同近期引爆籃球領域的佐敦紀錄片《The Last Dance》一樣,在球鞋世界中亦有著很多部記錄著全球各地不同文化理解的影片。繼早前為大家整理出球鞋元素的電影榜單後,相信以下幾部球鞋紀錄片更會挑起大家的興趣。

《Unbanned:

The Legend of AJ1》

首先筆者認為諸多球鞋紀錄片中,經典且傳播較為廣泛的一定是這部記錄著Air Jordan 1禁穿歷史的《Unbanned:The Legend of AJ1》。在2018年它被導演兼製片的Dexton Deboree於Tribeca電影節首映亮相,在此番找尋Air Jordan 1背後暗藏謎團的探祕之路上,Dexton Deboree找來了多位名人大咖為此解密。其中有我們熟知的Michael Jordan、SpikeLee、Tinker Hatfield、Aleali May、Phil Knight等人,與此同時還讓我們從該部影片中瞭解到Va $ htie、AnthonyAnderson對於Air Jordan 1的理解。其中Dexton Deboree在接受HYPEBEAST訪談時,便吐露了拍攝該部影片時的心路曆程:「Air Jordan 1存在著自己的精神與生命,那是一種自己的精神,它讓所有猶豫不決的人因為它而堅定。」

《Just for Kicks》

不同於《Unbanned:The Legend of AJ1》的故事闡述風格,《Just for Kicks》是由美國和法國聯合製作的球鞋紀錄片。於2005年Tribeca Film Festival首度亮相於公眾視野,讓當時的人們瞭解到了那時還是小眾文化的球鞋領域。影片敘事風格從球鞋文化的歷史作為切入點,講述了眾多鞋款的發展曆程。比如我們如今熟知的Nike Air Force 1是如何征服紐約知名黑人區Harlem的故事;以及Run D.M.C的那首《My adidas》背後的關乎Hip-Hop文化與球鞋之間的情愫。整部影片用豐富的素材,為我們呈現了一幅截止於05年之前的球鞋歷史。

《Sole Man》

《Sole Man》的魅力所在,正是在於它是2015年ESPN製作的《30 For 30》系列電視劇集中的一部作品。它出自Jon Weinbach和Dan Marks二人之手,影片圍繞Sonny Vaccaro的故事展開。而提及Sonny Vaccaro,大家一定對其在球鞋領域作出的豐功偉績留有印象。作為Michael Jordan以及Kobe轉投Nike,甚至簽約T-MAC的幕後推手,Sonny Vaccaro的傳奇人生背後一定存在著許多各位想要瞭解的故事。而該部影片則用詳細敘事方式,講述了他所參與的簽約企劃。我們想要知道的種種故事都可從這部影片中有跡可循,雖然僅僅是Sonny Vaccaro的個人專訪,但球鞋元素亦是存在於這條故事主線的角色之一。

《Fresh Dressed》

在同年還有一部名為《Fresh Dressed》的嘻哈文化紀錄,由Sacha Jenkins執導完成。該部影片記載了嘻哈文化的歷史,作為Sacha Jenkins處女座於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首映。影片的主角圍繞Kanye West、Pharrell Williams、Pusha T、A$AP Rocky等知名嘻哈音樂人展開,如今他們的名氣已經不用筆者過多贅述。近70位音樂界以及時尚界知名人士的龐大陣容,亦會讓你在觀看的同時大呼過癮。更值得一提的是,Hip-Hop文化自始至終都離不開球鞋的存在,因此更不用提及如今早已頗具人氣的YEEZY、Hu系列的影響力。我們之所以能喜愛這些球鞋的原因,無不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光環效應。想要瞭解Hip-Hop文化背後豐富的歷史,不妨到《Fresh Dressed》中找尋答案。

《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2017年Netflix策劃了一部名為《Abstract:The Art of Design》的藝術紀錄片,找來了多位藝術行業的領軍人物,讓他們分享其創作方面的藝術理念。其中不乏包括了建築、平面設計、攝影等行業的知名人士,但能引起我們興趣的還是Tinker Hatfield的出現。作為球鞋領域的優秀設計師,出自他手中的經典作品至今也是許多鞋迷把玩的對象。而在這部影片中,Tinker Hatfield便為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拿手作品Air Max 1的誕生緣由。同時Tinker還講述了當年是如何用Air Jordan 3的設計挽留住Michael Jordan的心路曆程。對於喜愛Tinker的粉絲們,這部影片可是個不容錯過的佳作。

《Sneakerheadz》

區別於以上幾部紀錄片的風格,同是出自於Netflix之手的《Sneakerheadz》便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2015年一經問世,便備受世人關注。攝製組走遍世界各地蒐集不同的球鞋文化故事,記錄了這個星球上將鞋子視作生命人們的心理。其中讓我們能引起共鳴的便是日本球鞋文化的故事,作為亞洲地區唯一出現在影片中的角色,亦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古文化的發展曆程。並且你還可以在此影片中聽到許多並不對球鞋文化感冒的普通人對該文化的看法與見解,使我們瞭解到了圈外人的視角。影片長達70分鐘的時長,一定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球鞋紀錄片。

《Life of a sneakerhead》

《Life of a sneakerhead》以小型紀錄片的方式打造而成。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的製作人是一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普通Sneakerhead,他運用鏡頭採訪了自己周圍同樣玩鞋深入骨髓的「鞋頭們」。其中一位被訪者便有著「囤鞋狂人」的綽號,他的家人和女友都不理解他的購鞋行為,一致認為他需要幫助,而這樣的故事也是存在於我們身邊。而除此之外還有著不同的被訪者,第二位Sneakerhead便只是想和一些誌同道合愛好的同胞,交換球鞋和交朋友想法的人。同時他還表示如今男人玩鞋就如同女人喜愛高跟鞋一樣。當然還有著因為追星所以購入同款的人羣。但無論如何,這部影片用符合我們的胃口講述了其實球鞋文化是圍繞著收藏、買賣、交換形成的,但大多數人喜愛球鞋文化就是為了買鞋的簡單道理。

《Sneaker Stories》

《Sneaker Stories》製作於2008年,該影片記錄三個國家的街頭籃球文化。分別收錄了布魯克林、維也納還有加納關於街頭籃球的故事,時至今日街頭依舊是我們表達自己態度的最好場所,而街頭籃球更是體現著我們大多數人最初的球鞋起源夢。導演Katharina Weingartner用三個不同地區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不同環境下的籃球愛好者心路曆程。手法以跳躍剪輯呈現,讓我們觀影感受更加多元化。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注他們腳下的球鞋~

《Sole Society》

《Sole Society》是一部風格偏小眾的紀錄片,這部影片在開篇便提出了「we look at people from feet up」的理念,這也表達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球鞋可以映射出人們的性格。其中採訪到了Cabinet Noir店舖的創始者Edward Maradon,作為一位深愛著舞蹈的愛好者,Edward Maradon便向我們透露了那時必須要求自己的服裝搭配統一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這部影片還記錄了人們在國外知名鞋店FootLocker門口排鞋的場景,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年輕人便表示:「其實排隊買鞋是作為 球鞋玩家的樂趣,在排隊期間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誌同道合的好友,因為我們都熱愛同一個東西,可以在這期間得到社交的喜悅。」說了這麼多,各位不妨到片中親自感受一番。

《Sole Searchers》

《Sole Searchers》圍繞著「為什麼 Sneakerhead們會如此熱衷Sneaker」的中心展開,採訪到名叫Ray Anderson球鞋玩家他便說道:「Hip-Hop文化其實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穿著,所以很多說唱歌手的球鞋也進入了我們的穿搭當中。」並且這部影片還為我們解釋了,球鞋文化其實不僅僅只受Hip-Hop文化的影響,還有藝術、籃球等等領域。如今購買球鞋時的前期宣傳也是球鞋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而《Sole Searchers》則為我們講述了此前Nike用不同的營銷手段火爆的原因,限量總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而很多人正是因為看到限量的噱頭才開始對鞋款垂涎欲滴。如果想找尋這類的答案,《Sole Searchers》或許適合你的胃口。

《The Sneakerhead Collect》

相信有些人想去瞭解別注鞋款的魅力,那麼《The Sneakerhead Collect》便是一部不錯的選擇。影片將球鞋玩家們形容成「戀物癖」,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球鞋文化背後的種種。同時影片對比了當時奢侈品牌的高端鞋款以及火爆運動鞋的差別,找來的採訪人羣也是分別涉獵奢侈品品類以及球鞋領域。而其中被訪者便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我買鞋是衝這個人而不是背後的設計師」。其實看到這裏,筆者也不禁產生了共鳴,如今許多人已經從注重設計師的作品轉變為只在乎品牌本身。如果你也對此有著不一樣的看法,《The Sneakerhead Collect》似乎很適合你的口味。

《Sneaker Wars 1990》

《Sneaker Wars 1990》全稱Sneaker Wars LA GEAR,這部影片主要針對籃球為中心展開,討論了當時洛杉磯最有人氣的品牌Reebok以及Nike的故事。同時有提及關於金錢和球鞋的聯繫,商業是怎樣影響文化的過程,無不引得人深思。並且提及了Micheal Jackson當年為Superstar拍攝的廣告,以及David Robison以及Michael Jordan等人廣告的背後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該部出自早年間的影片更是講述了黑人文化對於球鞋的發展歷史:因為籃球市場的增長,黑人文化成為了主流市場,所以球鞋逐漸也成為了當時廣告的主要拍攝者。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Nike開始做出了一些商業化的系列舉動,用詳細的敘事風格為我們呈現了一幅上世紀90年代的球鞋畫卷。

《You Ain't Got These》

講述了那麼多前幾年的優秀作品,不如在文章即將接近尾聲之際,為大家推薦一部今年的球鞋紀錄片。《You Ain't Got These》由Lena Waithe指導完成。採訪了各行業的知名人士對於球鞋如今的理解。其中嘉賓包括了Carmelo Anthony、Aleali May、Nas等人,同時還有著接觸球鞋的品牌主理人的見解,如Pyer Moss的幕後策劃手Kerby Jean-Raymond。對於這部時間離我們最近的球鞋文化紀錄片,大家不妨到Quibi上親自感受一下。

《Home Team Hoops》

就像筆者在《Sneaker Stories》中提到的那樣,相信大多數人最初的球鞋夢都是始於籃球。正是因為NBA巨星巨大的影響力,才讓我們感受他們超乎常人實力的同時,腳下的球鞋亦是讓我們腦中魂牽夢繞的對象。作為YouTube上最為知名的籃球紀錄片,《Home Team Hoops》亦有著許多關於球鞋的劇集。其中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便是O'Neal之子Shareef O'Neal的球鞋收藏,在影片中Shareef向世人展示出了自己眾多的球鞋收藏。其中不乏許多對他有著紀念意義的球鞋,比如寫著「No Mercy」、「S.S.J.3」等字樣的Air Jordan 1黑紅,讓許多鞋迷夢寐以求的北卡配色Air Jordan 29等等鞋款。而《Home Team Hoops》也會不定期採訪到籃球明星的球鞋收藏室,除了感受籃球的魅力外,我們亦能在此找到球鞋的因子。

這些球鞋紀錄片你都看過那幾部呢?

圖片:sneakers-magazine

以上便是筆者總結的14部球鞋紀錄片,在如今稍顯浮躁的球鞋圈子裡,它們的出現無疑豐富了我們對於球鞋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影片的推出或許讓我們對此文化多了一絲思考與沉澱。

大家還知道哪些球鞋紀錄片呢?你又認為這其中哪個是優秀的作品?不妨在評論區與我們討論一番~

Editor / S-MAO

Text / S-MAO

Design / GLORIA

特刊 08 ∞ 24 ∞ 02

如今,我似乎連拖鞋也買不起了

這,不是一個「播客」 | SIZING UP w/ Sam Zhang

這,不是一個「播客」 | SIZING UP w/ Sam Zha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