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可以直接「芽出」(bud off)孩子,蚜蟲的基因會100%遺傳給下一代。而性活動(有性生殖)效率低下,胎兒只有50%自己的基因。為何生物會選擇如此低效率之繁殖方式?性活動到底有何益處?


我在另一個相似問題裏的回答。

生物進化為什會存在兩性生殖方向,為什麼不都是雌雄同體那種單個體就能生殖??或者說兩性生殖有什麼優勢??

www.zhihu.com圖標


請參考這個回答:

性別是如何分化的??

www.zhihu.com圖標

對於這個問題,許多回答都是:

有性生殖雖然效率低下,但有性生殖對物種有利。

這個回答錯是沒錯,但是它文不對題。這個問題問的是個體生物為什麼選擇有性生殖,因為物種是不會去選擇的,去選擇的肯定是構成物種的個體生物。而那些低等生物在選擇生殖方式的時候哪裡會去管對物種是否有利?

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回答:

個體生物為了確保其後代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會放棄無性生殖,去找一些其他個體來進行有性生殖以讓自己的後代多樣化來適應新的環境。

這樣的回答更合適一些。

另外一點也很重要:

生物在出現了有性生殖之後,它們的無性生殖能力並沒有立刻消失。它們將在這兩種生殖方式之間自由選擇。

生物一般都是能夠進行無性生殖的,幾乎不大可能無性生殖能力突然沒有了,然後被迫去進行有性生殖,而是有一個兩者共存的時期的,因為有性生殖的本質也是無性生殖。所以以上的回答其實只回答了一半。因為在仍然可以進行無性生殖的情況下,增加了有性生殖,那當然不選白不選了。

所以還得回答為什麼發展到後來,越來越偏向有性生殖了,尤其是一些高等動物,已經完全沒有了無性生殖能力了:

這應該要經歷個體生物忽略無性生殖,不斷地去進行有性生殖這個過程。高等動物的個體可能更主動地去進行有性生殖了,這導致了它們的無性生殖能力逐漸地退化直至完全消失。

這樣的回答才完整

最好再補充一下其他情況。

比如在簡單生物世界中,病毒對生物體的入侵對生物體的基因及其組合的多樣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對於複雜生物,病毒通常都只會對其造成傷害,所以複雜生物通常都比較排斥病毒,它們的基因及其多樣性主要靠基因突變和有性生殖來實現。


但是有性生殖有著高效的變異方式——「基因重組」,有利於於後代性狀的不同,再聯繫自然選擇學說,答案顯而易見


首先,不是生物選擇,是生物被迫選擇,也就是傳說中的自然選擇。也就是說,有性生殖的個體生物在自然界中可以存活下去,物種延續的同時也使得有性繁殖持續保存了下來。

其次,生物圈這玩意兒,不是單看生殖效率的。生殖效率說絕對了就是個pi(當然除了那些天敵比較強大且天敵數量遠大於本物種數量的,以及局部地區的天災人禍balabala)。

其實有性生殖的生物體更能適應環境。無性生殖的個體子代與親代的基因型幾乎完全一樣,單一性強。例如某個多年生植物的生存的溫度條件是0攝氏度以上,若要是哪年突然降溫,那這個物種基本上是後繼無人了。而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子代個體結合了來自父系母系雙方的基因型,每一代的基因型頻率都在變化,還不包括常見的染色體交叉互換和基因重組之類的意外加成,還不包括外界環境(輻射溫度)的影響(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你要這個物種怎麼滅絕?

僅為個人之拙見,望指點(? ???ω??? ?)


論效率確實是比無性生殖底下,但是有性生殖的優勢在於基因交流,通過基因交流產生更加適應環境更優秀的個體。而無性繁殖只能保存本來的基因一塵不變,只能通過基因複製過程中產生的突變來發生改變;但由於個體間沒有基因交流,優秀的突變基因無法傳播出去,很難建立基因優勢。

綜上,無性繁殖的生物對環境適應性比有性生殖弱


基因鏈太長 無性繁殖出錯率高

保持基因多樣性 以確保物種適應能力

能生一個好的 為什麼生三個差的


基因百分百傳遞給下一代。。你打算靠基因突變來進化?如果沒有有性生殖我們靠什麼進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