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日,是不少愛玩笑的人期盼已久的日子。從西方國家傳來的“愚人節”爲大家帶來不少笑點,如今這個既爲我們帶來歡聲笑語,又惹來不少麻煩事的“愚人節”,熱度已逐漸降下來。然而今年的4月1日被不少人翹首以盼,因爲從這一天起,我國將降低增值稅稅率水平,減輕企業負擔,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最終讓所有人都享受到實惠。

網絡配圖

2019年中國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增值稅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

據業內人士分析稱,減稅降費直接受益的領域主要來自上游和製造業行業,如煤炭、汽車等。衆消費相關的板塊,如食品飲料、醫療保健、家電、零售、餐飲旅遊等一方面受益於減稅降費對行業的直接貢獻,另一方面也受益於企業盈利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其中,汽車、地產、醫藥是減稅規模最大的行業。

減稅對我國多行業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可提升公司獲利能力、減輕消費負擔,降低交易成本,中長期提升經濟活力與效率,增加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通過對A股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的估算可知,石油石化、汽車、煤炭、房地產等行業減稅規模位居前列,受益較大。既然減稅能影響到房地產行業,那麼房價會有影響嗎?

減稅規模詳情圖(截止到2017年)

我國房地產相關稅收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交易環節稅收比重很大,而保有環節稅收佔比很低,根據2017年的數據,保有環節稅收僅佔稅收收入的 3.4%,遠低於交易環節。

房地產稅不同於當前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房產稅,房產稅只對土地上面的房屋徵稅,而房地產稅不僅要對房屋徵稅,還要對房屋下面的土地徵稅,這是一個新的稅種,到目前爲止全國還沒有哪一個地區徵收過這個稅。

房地產稅屬於持有環節稅種,開徵房地產稅的意義在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同時提高持有環節稅收佔比。但是現在我們必須重視一個問題,目前與房地產相關的稅費在地方財政收入當中佔比是比較高的,如果把土地出讓金也劃入那就更加高了。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7905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1372億元,政府性基金主要是土地出讓金,這意味着地方賣地收入接近於當年整個地方財政收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開徵房地產稅且保持房地產相關稅費不變或者下降,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開徵房地產稅過程中適當降低交易環節稅收,不僅有助於優化稅收結構,也有順應現在國內減稅的大趨勢。

目前,房地產減稅主要是增值稅附加及印花稅稅率,但是這兩個稅在房地產交易當中並不是主要的稅,所需繳納的稅費也不算太高,增值稅附加稅是附加稅的一種,一般包括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以廣州爲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也適用於個人)出售住房同樣享受增值稅附加減半政策(12%下調爲6%),有媒體做過一個測算,出售一套網籤價爲400萬、不滿兩年的二手房,按照12%的增值稅附加,需繳納21.33萬元,如果是按6%徵收,需繳納20.19萬元,節約了1萬元左右。可見,本次減稅對樓市構成利好,但影響有限。

本次樓市減稅最大的意義在於釋放出未來樓市可能繼續減稅的信號,主要是增值稅、契稅和個稅等幾個關鍵稅種,如果也能降稅那麼影響更大。

結語

總的來說,此次減稅降費直接受益的領域主要來自上游和製造業行業,房地產雖位居減稅規模前列,但對房價的影響並不大。因此,指望減稅能像蘋果手機那樣,立竿見影地出現降價,只會是一種奢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