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有些粉絲問我落戶放開怎麼看。

  樑子就這麼愉快的結下了,畢竟我每月4塊錢的農民工醫保可是交了好幾年,還是在大深圳。

  改革都是倒逼的,就像市場不是免費而是很昂貴的一樣,改革鮮少主動。也如我們說人口出生率已經雪崩了,二胎才放開一樣。等到戶口的重要性越來越低了,都民工荒了,開始放開落戶了。

  這麼多年來,那麼多學者一直在振臂疾呼,希望能夠早些取消這個歧視性、掠奪性的戶籍制。但實際觀察,太多人願意維護這個制度了,因爲維護它就意味着自己可以獲得一個更有利的競爭地位。今天,這個戶籍制終於開始走向“消亡”了,而人們的反應不是慶賀自己獲得了公平,而是統統轉向了房地產——我可以獲得多一張房票了。想來也是有趣。

  我們“取消”戶籍的方式,和大部分人想象的都不一樣,因爲它並沒有被取消。而是通過戶籍的去特殊化,逐步完成了對“變相取消”。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就意味着所有人都是“戶籍人口”了。最終,等到戶口本上負載的福利籌碼都完全一致的時候,這個戶口本的意義就只剩下一個“登記”的功能——那是它本該有的最大功能。只有登記,沒有其它,也許是未來戶籍制度改革的終極目的,現在是進了一大步,但是離完成還有很遠的距離。

  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儘管它是早該做的正確的事,也不影響現在給它肯定。

  一句話講我的評價:如果不是和房地產扯上關係,對於很多城市而言,現在放開戶籍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在那些外來人口最需要戶籍的時候,城市沒有放開,現在放開,其實遠不如一個“人才公寓”那麼有衝擊力。

  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一個城市爲他放開落戶,一個城市爲他提供低廉優質的“人才公寓”,想一想他會選哪個?戶口還重要嗎?如果港澳通行證都可以在地辦理了,如果沒有戶籍也可以獲得低價優質的人才公寓了……

  當然,對於北上廣深,這玩意兒是依然有重大意義,如果你高喊一聲,我也全面放開,依然還會擠爆頭。但偏偏這樣的城市,都處在相對嚴控人口的階段——即便是深圳這個落戶最寬鬆的城市,也是因爲它的特殊性。其它的數量衆多的城市,不一定再是香餑餑了。我的意思不是他們沒有吸引力了,而是不稀缺了,擁有它的戶籍,有了更好,沒了也沒顯著影響。

  對於低收入的窮人而言,你給他戶籍,也許意味着他要放棄掉自己在農村的宅基地權益。擱在以往,他會巴不得,但在今天這個時候,還願意這麼做的,少很多了。一是因爲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了,他們再考慮“以地票換房票”,也無意義了,因爲根本換不到。二是越來越多的農村宅基地也值錢了,這意味着他擁有一個一般城市的戶籍身份所獲得的收益,要逐漸小於放棄農村宅基地帶來的損失(在某些地方甚至是顯著相反)。他們自己會把這個賬算明白,我想,也許那些本身就沒有資格擁有宅基地的女生會這麼做吧。更多的每月都要寄錢回家的男人們,不一定再會這麼做。

  放開和房價的關係其實是需要論證的,我注意到很多觀點集中展開對房價的討論,認爲這樣的政策出臺,會帶來很多房票,很多城市的房價又將上漲了。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人們來到城市是爲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爲了生活得更好”。我認爲這句話其實道破了所有城市的真諦,也是我們來解讀這個政策的鑰匙。

  對於年輕人來說,未來只有一種城市會持續的吸引他們,但一定不是這種僅限於提供個戶籍身份的城市,而是那種能夠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的城市,而且那種機會足以讓他們能夠預期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

  只有那種能夠讓人“活得更好”的城市,才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口,也才值得人才留下來。這個“活得更好”,我的理解,一定要和他在原本所在地的生活有足夠顯著的“價差”。否則,他可能會來討個生活,但不會久居,更不會考慮把戶口轉移來。今時今日,戶口,已經不能束縛人了。

  很多城市顯著自矜放開落戶後增加了多少人口,反倒可以警惕一點:如果很多隻是衝着落戶纔去的人,未必是那座城市真正需要的人才,這裏面有多少隻是衝着買房升值去的(或者只是爲了好的教育去的),需要城市自己去思量。也反過來說,很多城市其實是很差勁的,一窩蜂響應政策,真正的等你去落了戶,在那座城市裏工作生活了,你纔會發覺,城市的官僚氣,每天都想讓你逃離的。

  今天的時代,城市放寬落戶未必能夠再吸引到人纔過來,只是它不敢再收緊了(除非你是京滬,即便是京滬,敢於長期收緊落戶,也一定會導致它們在全球的城市地位相對下降,5年不發生10年會發生,那是一定的事)。因此,與其說放寬落戶這是政策引導,毋寧說這是市場倒逼的自然結果——在這個政策之前,已經有很多城市主動放寬落戶了,就像當年小崗村一樣,政策,不過是做個順水推舟而已。比如石家莊、西安、惠州、成都……一大批,基本都是全放寬或者接近取消了。

  對於不少城市而言,放寬落戶,短期內會有積極作用,比如人口突然間會增加很多——以西安爲例,2017年3月推行人才新政,到2018年底吸引了超過100萬人落戶。

  但這些人口最終能否長留(以及轉化爲房地產的源源不竭的購買力),還是要看城市政府對營商環境的營造、就業機會的創造、生態環境的保護等等。人口進來了,如果賺不到錢改變不了生活,還是會走。底盤人才走了,那些衝着房價升值衝進來的買房人,也會賣房撤資。

  能夠持續有吸引力的城市並不多,一定量的省會城市算(比如上述西安能夠吸引到100萬人,有它的稀缺性)。但這裏面坑很多,尤其有不少II型大城市,放開落戶的作用更多是針對在地的存量非戶籍人口轉化。而真正判斷城市增長前景的增量人口指標——尤其是應屆大學生指標、在校小學生指標,短時間未必能夠形成結論,要用長一點的時間纔有用。

  所以,我不認爲一個城市放開了落戶,1年增加了巨量戶籍人口,能夠說明什麼,更不能直線支撐:你所在城市的房價就會漲了。這個關係有點遠。更多的,這個只在說明,中國新一輪城市競爭的帷幕在拉開。如果說中國前數十年,真正的增長奇蹟是因爲張五常教授所言的“縣域競爭”的話,那麼,這一次重新開啓的“城市競爭”,如果能夠因此而再攪動中國的城市重新出現洗牌——有些下墜的城市如能重新崛起,那也是一番大功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