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9年12月03日訊】(雪花新聞記者吳旻洲颱灣颱北報導)鑒於美國調高中國輸美産品關稅後,查獲不少中國産品藉由轉運來颱灣“洗産地”的案件,立法院院會3日三讀《貿易法》修正案,規定若有不肖廠商標示不實産地,罰鍰上限由30萬元,大幅提高至300萬元。

據經濟部資料顯示,近來查獲廠商違規使用不實原産地證明書供中國大陸産品使用,規避外國對中國大陸産品課徵反傾銷稅等行為,也導緻歐盟對颱灣廠商及多項産品,例如太陽能産品、螺絲、鋁製輪胎圈、自行車等展開調查。

經濟部錶示,美國依“301條款”對中國大陸産品課徵額外關稅,不肖業者將中國大陸産品運至颱灣,並以“颱灣製造”名義再輸往美國,企圖規避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額外關稅,確實嚴重影響貿易秩序及颱灣産品在國外的商譽。

現行條文中,原規範文字隻提到進齣口人不得“使用”不實的貿易許可及證明文件,導緻有不肖業者提齣若隻“申請”而“未使用”應不罰;三讀通過條文明確修正,將以虛僞不實方式“申請”貿易許可、貿易文件也納入處罰。

為有效遏止“洗産地”行為,三讀條文明定,大幅調高罰鍰,若廠商對産地標示不實、使用不實貿易證明文件、違法輸齣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至非管製地區,或簽發單位未依規定程序簽發産證等違法行為,罰鍰由原本的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大幅調高為6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

此外,為鼓勵人民協助政府檢舉違法,三讀條文也增訂“吹哨條款”,增列民眾檢舉産地不實的奬勵規定,盼藉由重罰嚇阻及民眾參與,加強遏止廠商不法行為。

責任編輯:英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