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夾雜着美俄戰略博弈“互噴口水”的因素,但俄羅斯近期多次指責美國運營祕密生物武器實驗室及悄然開展軍事生物武器研究等,依舊令世人震驚。軍事生物技術是將現代生物技術應用於軍事領域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通過借鑑運用自然界中衆多優異的生物體機構和特殊功能,不僅能爲武器裝備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想源泉,更不斷催生着新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理念的誕生,已成爲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強勁動力引擎。放眼未來,軍事生物技術有望大幅提升武器裝備作戰效能,有力擡升作戰人員體能、技能和作戰素養,甚至掀起一場“生物化戰爭”的巨大變革。

生物制勝——向着軍事化應用大步前進

早在20世紀60年代,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柯爾就曾預言:“20世紀是物理學和化學的世紀,而21世紀必然是生物學的世紀。”現如今,生物技術已成爲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和活力的學科之一,是當代顛覆性技術的戰略制高點,也將爲軍事領域發展變革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其實,當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就不難發現,飛機的誕生源自對鳥類的模仿,雷達的誕生源自蝙蝠的超聲定位,聲吶的誕生源自對海豚超聲波探測的借鑑。變革人類戰爭樣式和武器裝備發展的衆多發明革新均與生物技術的發展休慼相關。尤其是近年來,生物技術日益受到世界各軍事大國重視,生物制勝或將成爲未來新軍事變革的又一決勝樣例。

其中,美國高度重視軍事生物技術及應用研究,在技術開發、機構設置、研究計劃和研發經費等多個領域積極推進生物技術的軍事化應用。目前,美國已經把軍事生物技術作爲美軍重點資助和發展的8大戰略領域之一,美軍陸、海、空三軍在《陸軍科學規劃與戰略報告》《海軍科技戰略規劃》《空軍科技戰略》等規劃中均將生物技術作爲投資重點。美國陸軍早在2003年就專門成立陸軍聯合生物技術研究所,着力推動陸軍軍事生物技術的研發。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早在2003年就開始在戰略規劃中將生物技術列爲優先發展的重點之一,並在2014年專門成立了生物技術辦公室,統一管理美軍的各項生物技術項目。

最近幾年,美國在軍事生物技術上可謂“動作頻繁”。2017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宣佈將制定新的國家生物防禦戰略,重點關注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生物計算等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影響,美國國防部進一步成立了生物技術高性能計算軟件開發研究所,探索融合軍事生物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美國國防部還專門成立了國防科學委員會生物學特別工作組,重點關注有望在2040年前實現突破的生物新技術。近年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40億美元。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俄羅斯國防部指控美國在格魯吉亞經營一個祕密生物武器實驗室

在軍事生物技術領域,俄羅斯、歐盟等同樣不甘落後。俄羅斯先期研究基金會將生物化學和醫學技術作爲重點研究的三大領域之一,主要開展生物燃料、生物醫藥、納米生物計算等研究。俄羅斯實施的“未來保衛者”項目等,重點研究集成生物系統和軍事仿生學等生物技術應用。歐盟也在“地平線2020計劃”框架下針對生物電子技術部署研究項目,優先發展微生物傳感器和納米生物芯片等。

生物攻防——向着顛覆性技術着力攻堅

生物技術有着鮮明的軍民兩用屬性,應用潛力巨大。隨着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納米技術、人工智能等學科的交叉融合,軍事生物技術已經在偵察監控、材料研發、燃料供應和衛勤保障等方面呈現出實際應用案例。各軍事強國向着這一顛覆性技術着力研發,勢必掀起一場圍繞生物技術的攻防博弈。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各國在發展生物軍事軍事技術的同時,也要警惕生物技術帶來的危險

軍事生物技術將使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器裝備或將成爲人體延伸出的“作戰器官”。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腦機接口技術將爲人與武器提供交流通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開展包括“神經工程系統設計”在內的多個腦機接口項目。對仿生技術的研究則意味着給武器裝備構建起了一顆強勁“大腦”。在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突觸”項目資助下,IBM公司研製出新一代神經形態類腦計算機芯片真北,將爲機器人、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強大腦力。同時,研究人員還相繼研製出大狗機器人、勇士織衣、仿壁虎攀爬工具等仿生裝備,將大幅提升士兵負重、奔跑、攀爬等行動能力,進而推動作戰樣式、後勤保障模式等發生革命性變革。

生物電子裝備將推動指揮自動化、武器精確制導和情報偵察獲取等發生革命性質變,僅其中的生物芯片就將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大幅提升,進而輔助指揮員做出決策,提速戰場信息流通。早在2012年,美國研究人員就成功使用DNA構建了可擦寫數字信號存儲器,隨後又構建出能進行邏輯運算的“生物晶體管”,爲構建細胞計算機奠定了基礎。未來生物計算機一旦研製成功,將直接利用DNA分子中的密碼作爲信息編碼的載體,不僅在智能化方面遠高於電子計算機,在運算速度上也將遠遠超過後者,實現運算速度的強勁提升。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真北的神經突觸系統由4塊芯片組成,每塊芯片轉載16個芯片,構成一個64芯片陣列,能安裝到標準的4

提升戰力 利用生物技術研製出具有隱身功能的僞裝新材料和新裝備,無疑將對未來戰爭戰鬥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各國研究的生物材料呈現出重量輕、強度高等獨特性能,在軍事領域有着廣闊的應用前景。美國陸軍研究人員已經藉助基因技術製造出類似蜘蛛絲一般的特殊纖維,可用於生產防彈背心、防彈頭盔、降落傘繩索等,美軍還研製出了根據變色龍變色機理來工作的僞裝衣。人們還藉助生物傳感技術測定敵方彈藥的數量和位置,或將成爲實施戰場偵察的有效手段。

供給動力 生物燃料技術生產的含碳燃料,可以減少戰場各類武器裝備對石油類燃料的依賴,爲保障部隊作戰提供可替代的能源解決方案。目前,美國的生物燃料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美軍已相繼完成在F-22戰鬥機、蒼鷹教練機、火力偵察兵以及通用登陸艇等多型裝備上使用生物燃料的試驗。未來“喝”上生物燃料的武器裝備比例勢必得到顯著提升。

生物毀傷——向着生物化戰爭加速轉變

早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足球賽開幕式上,一名巴西癱瘓青年就利用“腦控機器衣”完成了開球儀式,讓全世界見證了腦控這一現代生物技術的前沿科技成果。軍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武器操作、戰場指揮、通信和後勤保障等發生質的變化和躍升,成爲現代軍事技術的戰略制高點,爲傳統武器裝備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或將爲未來戰爭提供新的戰略威懾手段。不難想象,軍事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勢必催生着現代戰爭向着生物毀傷的生物化戰爭加速轉變。

生物技術: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動力引擎

勇士織衣

人們對於生物武器一定不陌生,這種能使人、畜和農作物等出現生物毀傷的特殊武器,與常規武器、化學武器、核武器並稱爲四大武器系統。研究表明,1架戰略轟炸機攜帶100萬噸TNT當量的核武器發起襲擊,所造成的殺傷面積約爲300平方千米,而使用10噸生物戰劑的殺傷面積就可達10萬平方千米。如果將埃博拉病毒等製作成生物武器,這些堪稱爲“生物原子彈”的“大殺器”足以悄無聲息地毀滅全球。

事實上,位於馬里蘭州的美國軍事醫學研究所就長期從事諸如基因武器等生物武器研究,英國政府管轄下的化學及生物防疫中心也一直在對“轉基因超級病毒”開展研究,德國軍方正在研製一種可對付抗生素的生物武器。這些生物武器一旦研製成功,勢必成爲一款款“末日武器”。也正是由於生物武器可以產生毀滅性後果和持續大範圍的破壞作用,國際社會已達成《禁止生物武器條約》,力圖從國際公約層面對生物武器的研發使用進行約束。

同時也要注意到,軍事生物技術的發展也爲未來戰爭開闢了生命微觀空間的新型作戰空間,或將成爲繼陸、海、空、天、電磁網絡之外的又一個戰場空間。未來戰爭或將需要具備以生命微觀空間爲結構基礎的軍事生物科技運用優勢控制權,牢牢掌握住戰略博弈的“制生物權”。

版權聲明:本文刊於《軍事文摘》雜誌。作者:張璦敏。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