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目前使用設備為HUAWEI P30、iPad mini5 和mac


謝邀,入了AirPods,AirPods2,AirPodsPro.

AirPods2相比AirPods基本沒有提升。

但AirPodsPro是真正的Pro,可能之前沒用過主動降噪耳機,這個主動降噪是真的驚艷到我了。拿在手上的AirPods2突然就不香了。

————————補充回答來了————————

開頭先上配置對比圖

一、開箱配置

耳機盒子:(上方為Pro,下方為AirPods1)相比AirPods前兩代,盒子更寬,矮。

耳機:耳機為入耳式耳機(有點像豌豆射手)

耳機充電線:type-c(usb-c)轉lightning,對Android用戶來講反向充電有優勢(下圖為華為mate20pro給AirPodsPro充電)狗頭保命 。

耳塞:三套耳塞分別是S,M,L來適應不同人的耳廓,耳機上的為M碼。盒子裏有S,和L兩個碼。

二、耳機構造

1. 麥克風:AirPodsPro屬於入耳式耳機,採用和AirPods前幾代一樣的雙麥克風設計(雙波束成形麥克風),提升的點是整體麥克風體積會比前兩代AirPods大。對於麥克風設計的原因,AirPodsPro擁有一個外向式麥克風和內向式麥克風,通過雙重的聲波消除,來達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降噪原理如下,通過產生反向聲波,來抵消噪音聲波,這個只是理論模型,牛逼的還是內部降噪演算法的處理)

對於降噪耳機而言,降噪只能處理頻率比較穩定的雜訊,比如馬路上汽車的聲音,工地施工的聲音。像人聲這種頻率不穩定的聲音不容易被降噪演算法識別。

大家比較關心的降噪效果(來自網上測評): 索尼wf-1000xm3&

2.光線感測器:前兩代AirPods有兩個光線感應感測器,分別位於耳機內部麥克風的兩側。AirPodsPro也有兩個光感一個位於內部降噪麥克風位置,一個位於底部位置。前兩代AirPods用雙光感來做入耳檢測,經測試AirPods Pro只有麥克風位置的光感用於入耳檢測,底部的光感猜測用於佩戴舒適度測試。

2.話筒:耳機底部同樣擁有雙波束成形麥克風,用於語音通話。本次話筒位於側邊,而非前兩代的底部。用來更好的接收語音通話。

3. 壓力感測器

前兩代AirPods沒有壓力感測器,屬於AirPodsPro新增的功能。前兩代使用的運動加速感測器,用於敲擊控制。AirPodsPro用力度感測器來實現點擊效果,點一下為播放/暫停,兩下為下一首,三下為上一首。長按則可以在降噪和通透模式間切換。(在壓力感測器點擊的時候AirPodsPro提供了一個點擊的反饋聲音以幫助用戶更好的做出控制)

4. 封裝設計

基於H1晶元的SIP封裝設計,耳機的整體重心在頭部,佩戴的的時候更加穩固,入耳式耳機確實如果是重心在耳朵外面帶著會很不舒服,AirPods重心設計在頭部而頭部基本是放入耳廓內部的,所以整體佩戴感會更舒適。

5.電池容量

單次充電聆聽時間4.5小時

使用充電盒可以額外使用24小時

蘋果官方數據,充電5分鐘可以聽一小時

做下筆記——我們耳機用完電,只需要放到盒子裏充電22.5分鐘就能充滿了。

因為降噪的功能,更耗電,所以在電池容量方面應該也是有所有提升。

(來自非官方數據)AirPodsPro耳機的電池容量大約為168mWh。相比AirPods 2中的93mWh增加了超過二分之一,而AirPodsPro耳機盒的電池容量約為1.98Wh,不計算損耗的話,相當於可以給兩隻耳機充滿電6次。

三、連接蘋果手機

1. 選擇降噪模式:AirPodsPro可以在IOS設備上面選擇降噪模式,降噪/關閉/透明模式間切換。三個模式的區別在於,(1)降噪模式會過濾噪音聲波。(2)關閉相當於啥也不做,就是普通入耳式耳機。(3)透明模式外部麥克風會接收聲音,不做過濾,這個時候聽到的聲音是通過麥克風拾取的,可以聽到完整的外界聲音,感覺跟沒帶耳機一樣。

2. 舒適度測試:舒適度測試會播放一小段音樂,用來檢測入耳的舒適度,是否佩戴好,入耳耳機是否貼合耳廓。

3. 左右耳控制:可以分別設置左右耳長按功能為喚醒siri或者切換降噪,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不再需要通過手機配置,耳機的單擊,雙擊,三擊即可實現。

2019-11-12

IOS現在可以設置長按在,降噪的三模式中切換了。這個設置保存後,換到安卓中同樣適用~

四、連接安卓手機

可用功能:聽歌通話,功能正常,觸控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都可以使用,可以長按耳機觸控板在降噪模式和通透模式中切換。(ios現在可以設置控制為,降噪,通透,關閉三模式切換了,設置完之後切換安卓也能用)

優點:可能是可以通過反向充電線給耳機充電了(狗頭保命)

缺點:跟前兩代一樣,不能看電量,不能入耳檢測,關閉降噪,不能通過設置喚醒語音助手。

安卓用戶沒有USB-C轉lightening的充電頭,但耳機盒子可以無線充電,可以買無線充電板。

五、軟體適配

安卓使用 AndPods軟體可以支持AirPodsPro電量顯示。入耳檢測喚醒語音助手都可以用~~

六、個人體驗總結

大家比較關心的點無異於以下幾點。

降噪效果,佩戴舒適度,電池續航。電池續航上來講,因為降噪功能會比較耗電,所以續航並不比前幾代好到哪裡去。佩戴舒適度的話,如果能接受入耳式耳機的話,我覺得AirPodsPro的佩戴絕對是舒服的。在此之前沒買過降噪耳機,用了AirPodsPro之後真的被驚艷到了。

在安卓上面體驗確實比Iphone差很多,在此之前體驗過AirPods1和AirPods2,個人體驗上來講,AirPodsPro即使算上價格也比前兩代AirPods更香 。


有人就有需求,需求沒有好壞之分,要看個人需要什麼。

發完就去Apple Store試聽了一會。以下均為個人主觀體驗感受(劃黑板,敲重點)。

首先你個人對入耳的可接受度如何,如果介意,就直接放棄Pro。

先說個人結論:如果對降噪沒有硬性要求,則AirPods 2是高於AirPods Pro三種模式之上的第四種模式,叫無感。

以下代稱Pro和2。

1、為什麼個人說是高於?請看前提,你不需要降噪的前提下。入耳式帶著會有「壓力」。當然了,耳朵天生小的,用2代都有「壓力」。

2、Pro的透明模式很不錯,卻反而不無感呢?帶著Pro開透明模式你左右晃一晃腦袋就知道了,兩隻耳朵的壓力會因為頭的晃動變得不一樣。畢竟是演算法透明模式,而不是物理透明模式。

3、至於Pro的主動降噪效果如何?因為沒有耳罩式的被動降噪,所以Pro的主動降噪極其依賴演算法和實時降噪,所以當音量為0的時候,他其實沒有被動+主動那麼的好,而當Pro音量開滿的時候,主動降噪效果就出來了。可以說跟耳罩式被動+主動降噪差不多。

4、Pro的最高音量比2要小。(很主觀很個人)當Pro開最高音量時,我覺得剛剛好~而2代我日常開70%音量。

5、2已經是迭代後的產品,較完善,雖然明面上看上去提升只有一點點;而Pro的透明模式(上述3)我認為還需要一代的進化。

所以我總結得出以下三種AirPods的模式:

降噪:Pro獨有。2沒有。

關閉:就是原本的2,而2更舒服,因為入耳式做不到無感。

透明模式:上面說了,會有壓強不一樣的情況。

綜上:

偏愛降噪的體驗(請分清楚是需要還是須要),可以接受入耳式,則AirPods Pro。

偏愛無感的體驗,且不需要降噪,則AirPods 2。

至於價格啊,差價啊,所有過來人都會告訴你,愛婆子早買早享受。

我的使用場景是隻有在辦公室才會帶一下耳機。通勤和在家都有音響。對降噪沒有硬性需求。所以還是用著2代。


兄弟們放過我。我真的習慣了60-70%的音量,每個人聽力不同或者對音量要求不同,你們覺得響我不覺得響。我聽力也屬於正常水平,謝謝了。


謝邀!

文|明美無限

當你在公共場合看到很多人都在用蘋果的airpods無線藍牙耳機時,我個人認為,後喬布斯時代蘋果公司最成功的產品之一誕生了!

2016年秋季,AirPods伴隨iPhone 7而來。憑藉超前(至少在2016年是這樣)的真無線屬性,以及無縫連接的使用體驗,AirPods得到超出預期的市場反響,一些消費者甚至還需要等待一個月到兩個月才能拿到它,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前不久,蘋果低調上架了一款產品,不是手機也不是音響,而是大眾期待已久的AirPods Pro版本,雖然是低調上架但是不得不說蘋果還是有獨特的魅力,新產品自帶流量,每次發布都能引起很高的話題感,之前的iPhone11系列的三攝就被網友玩壞了。

AirPods Pro 的入耳式設計相比 AirPods 來說變化很大,單個耳塞 5.4 克,充電盒 45.6 克。其配備了大、中、小不同尺寸的硅膠耳塞以滿足不同用戶羣的舒適度要求,與 AirPods 相比佩戴更加牢固。獨特的通氣系統可以平衡壓力讓你不會產生長久佩戴的不適,這樣的入耳式設計也考慮到被動降噪效果,並且支持 IPX4 級別抗汗抗水。

對於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而言,因著每個人的耳廓並不相同,故而選擇適合的耳塞尺寸便顯得尤為重要,AirPods Pro隨附提供了三種不同尺寸的耳塞,以供提升耳道舒適度。

配對過程較之第一代大同小異,在待配對的設備上打開藍牙之後,開啟盒蓋,待配對的設備熒幕中便會彈出配對窗口,輕擊「通過iCloud連接」按鈕,不消數秒即可完成配對。

為了保證拾音效果,設置中藍牙菜單內也提供了「耳機貼合度測試」選項,即通過一段特殊聲波令內向式麥克風檢測並判斷耳機是否完整貼合於耳道,如若貼合不勻,系統便會提示用戶調整耳機位置並再次進行檢測直至妥當為止。

這款耳機同樣配備了 H1 晶元,並加入了新的主動降噪技術。它可根據人耳的幾何結構和耳塞的佩戴貼合度持續進行調節降噪系統,在外向麥克風和內向麥克風的雙重降噪下達到阻隔外界噪音的目的。

Airpods Pro降噪分為三個模式:1、降噪:阻隔外部聲音;2、透明模式:外部聲音清晰可見。3、關閉:同時關閉降噪和透明模式,相當於普通入耳式耳機。

而降噪功能就需要依靠耳機內部的晶元了,雖然同樣是H1晶元,但這次使用在AirPods Pro上的H1晶元與半年前的AirPods二代略有不同,這次官方特彆強調了AirPods Pro的H1擁有多達10個音頻核心,除了和AirPods二代擁有即叫即用的Siri和同樣優秀的極低延遲外,還實現了每秒200次的外部環境和耳道的噪音檢測,並同時通過運算實現持續的反噪頻率調節,當然這個不是蘋果首創,索尼等一眾耳機音頻大廠也有類似的技術。

相比 AirPods 來說,AirPods Pro 增加了新的觸控操作交互,通過長按耳機柄上的力度感應器可以快速切換降噪模式和環境聲模式,還可以通過不同手勢按下耳機柄進行歌曲切換、歌曲暫停等操作,當然也可以直接用「嘿 Siri」來喚醒。

AirPods Pro 單個耳塞在降噪模式下聽歌最長時間 4.5 小時,充電 5 分鐘能夠聽歌 1 小時,充電盒續航時間 24 小時,支持無線充電。這款產品優勢在於支持主動降噪、續航優秀、有一定抗汗抗水能力,不過相比 AirPods 的半入耳式設計能否長時間佩戴會是一個疑問,官方 1999 元的售價也更加高端。

由於加入了降噪功能,同時依然保持了便攜性,AirPods Pro就成了一款「真香」耳機。目前蘋果中國官網顯示的細節是,AirPods Pro購買之後的發貨日期延長至2-3周 ,所以現在下單的用戶,需要等上一段時間了。

當然,如果著急購買的用戶,還是可以通過其他的渠道進行購買,比如去一些線下的店面去碰碰運氣。截止到發稿時,我們看到京東商城顯示為預約搶購的狀態。

Airpods Pro從目前的市面反應來看,受到廣大用戶的支持,產品的降噪和防水功能是這代產品的最大亮點,從內部分析來看這款產品的技術水平高,根據拆解iFixit給出可修復指數為0,不妨礙用戶對該產品的喜愛 。

不過,也有人對AirPods Pro的外形和價格表達了不同的聲音,「外觀還是醜,從修長變成了細長,這樣的感覺真的不是很好,但是升級的點還是很多。」「我覺得產品的缺點,還是價格略高了點,能降到1500元就不錯了。」……當然,具體實效如何,還是要你親測哦。

優缺點總結

最後再做一下簡單的優缺點總結吧。

優點:主動降噪、佩戴舒適、長續航、無線充電

缺點:貴(這是我的缺點,不是它的缺點)

總結上面的所有論述,頭戴式耳機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成為一種越來越小眾但堅挺的市場,就像黑膠唱片一樣永遠有人愛戴。

借用一個偉人的說話,有一個幽靈,在頭戴式耳機市場上飄蕩。

?

最後,明美無限還想說的就是:從小米公司、蘋果公司這些「攪局者」身上可以看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硬體成本的不斷降價,我們普通的消費者也能真正的享受到新科技所帶來的樂趣與體驗。當然了,我們廣大的果粉們還是希望蘋果公司能夠在價格方面再做到一點「性價比」就更好了。

那麼,如果你們對於蘋果公司的AirPods Pro還有什麼想要說的,不妨在評論區留言給明美無限參與一起討論吧!


現在AirPods2有線版的價格,天貓蘇寧只要938是真的低了,但是AirPods Pro相當於多了降噪、內外壓平衡、無線充電、送快充線、防水···等一堆黑科技1999,看你設備大概率是在室內使用,那麼如果預算充足還是建議買Pro比較好,但是預算較低還是2比較好,預算不高不低,那就買Pro吧,不要為了省錢就不買自己最喜歡的。

更新2019.11.2最新優惠活動:

1.淘寶蘇寧易購旗艦店938(需88VIP減100優惠卷)

2、京東樂天海外旗艦店889(需搶劵,日版AirPods2)

鏈接不方便放,有需要的小夥伴自己去找哈!


需要降噪就買AirPods Pro,如果題主用的手機是HUAWEI P30,可能蘋果耳機得部分效果沒法完全體驗。藉此也可以考慮一下華為Freebuds,半入耳降噪得亮點也是可圈可點的。

不太考慮降噪能力的話,可以推薦AirPods。一方面舒適性好,適合久戴;另一方面便攜性較強。

AirPods Pro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降噪功能,除了主動降噪功能以外還有透明(環境音)模式可供選擇。不得不說耳機的降噪能力還是超出了預期,能夠屏蔽大部分的中低頻環境噪音。

長按耳機柄上的力度感應器,便可在兩種模式間隨意切換。這個也是很棒的操作體驗。而且每次按壓耳機都會播放一個「咔噠」聲作為反饋。耳機也支持摘下「暫停」,戴上「播放」功能。

在連接IOS設備後,在藍牙的設置界面可以直接對AirPods Pro進行部分調節,也無需特有的APP。這也得益於蘋果自家獨有的生態。上圖以連接後的iPad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可以在這個界面直接調節降噪和透明模式,單耳也可以獨立調節。同時還新增了耳塞貼合度測試,解毒君幾經嘗試,都相對準確的給到反饋,直至調整到最佳的佩戴狀態。

上圖是AirPods初代的設置界面,可以做個類比。

再說說佩戴,整體的感覺還是相對舒適的。既沒有那種入耳式耳機通常帶來的讓耳道密閉的阻塞感,不用太多調節就可輕鬆佩戴。沒有特別的耳壓感,久戴不累。同時也不必擔心掉落,會比前代AirPods更牢固。

在硬體配置上,AirPods Pro仍然採用第二代AirPods的H1晶元。這顆晶元包含了10個音頻核心,為AirPods Pro提供音質、降噪和低延遲上的支持。關於H1晶元具體的製程工藝沒有官方信息,但是根據外媒報道,H1晶元的算力相當於一部iPhone 4(是外媒說的)。

而在音質方面,AirPods Pro跟前代相比,相差不是特別大,依舊白開水。但是由於腔體結構的變化,在低頻的表現相對突出。

耳機還支持IPX4 防水抗汗等級,適合運動場景佩戴。通話表現正常,延遲與前代相比較差距不明顯。

在續航方面,和前代AirPods相比,AirPods Pro 單次充電的聆聽時間只有4.5小時,稍弱於前代的5 小時,但配合充電盒的話依舊可以實現24小時的聆聽時長以及充電5分鐘增加1小時聆聽時長的效果。

總的來說,從外觀、佩戴、功能體驗等各方面綜合來說AirPods Pro有著很強的競爭力。雖然官方售價也令很多小夥伴望而卻步,但是這款耳機依舊還是物有所值的(心虛ing.jpg)。所以推薦給並不差錢的蘋果用戶。之前我們也有聊過前兩代AirPods,原先的優勢體現主要在佩戴體驗、便攜性以及蘋果特有的交互體驗上,新品AirPods Pro在全新加入的功能體驗上依舊有著不俗的表現。

解毒測評:解毒||AirPods2到底值不值得更新?二代相比一代有什麼升級和亮點??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