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珍珠翡翠湯,也叫作珍珠翡翠白玉湯,第一次喝是在廈門,當時看菜單上的湯品介紹,聽著名字很高大上,其實是很樸素的一道鮮美的湯,食材也很簡單:翡翠就是指綠色,指湯中的菠菜,珍珠是指鮮貝,用貝來比喻珍珠也是恰到好處,而白玉就特指豆腐,白白嫩嫩在適合不過了。

珍珠翡翠湯怎樣才能將鮮味發揮極致,在這裡我們先舉一個別的例子。「鮮」字拆開便是魚和羊,中國的廚師很是高明,利用魚肉+羊肉的鮮味合烹成菜,取名清燉魚羊鮮,味道獨特,湯鮮味美。

所以珍珠翡翠湯想要將鮮味發揮極致,也要利用這個魚羊合鮮的原理,湯底要用雞湯或者其他高湯中的肉鮮加鮮貝的鮮味,這種巧妙的融合就類似於魚羊合鮮的味道,可以讓珍珠翡翠湯的鮮味達到極致。

下面,看看珍珠翡翠湯具體怎麼做吧~

菠菜(小白菜替代也行) 適量,鮮貝 適量,豆腐 1塊 雞湯或者高湯 適量,胡椒粉 適量,水澱粉 適量 蔥花 適量

1 準備食材,菠菜洗乾淨備用,豆腐切塊,浸泡在鹽水裡2個小時以上,可以使豆腐質地堅韌,熬湯的時候不易碎。

2 仙貝切粒,可以切得小一點,形似珍珠。

3 準備一小鍋,加少許鹽和油,放入菠菜燙熟備用。

4 鍋里倒入提前熬好的雞湯或者高湯,調入少許鹽,沸騰後,加入豆腐,中火,熬5到8分鐘,豆腐入味。

5 開大火,倒入碎鮮貝,大火燒開一分鐘,倒入少許胡椒粉,用澱粉水勾薄芡即可關火盛出。

6 撒蔥花提香,在倒入提前焯好的菠菜,一碗鮮味十足的珍珠翡翠湯就做好了。


這道湯,本來應該和「揚州炒飯」齊名,享譽天下的,因為都是皇帝做的背書。事實卻是揚州炒飯火了,從隋煬帝開始火到現在,都一千好幾百年了,而且看勢頭還要繼續火下去。可是珍珠翡翠湯不僅沒火,知道的人還不多。要知道這可是明太祖朱元璋做的背書,當初救過他的命,全名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為什麼火不起來,各位看了下面的典故就會知道原因。

這是個民間傳奇故事,發生在普濟老家,光山縣和潢川縣搭界的地方,叫做「卜塔集」,現在是個鎮。也是很有名的鎮,世傳種植花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因為把花木賣到北京城而聲名大噪。說的是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起事期間。卜塔集屬地內緊挨著小潢河東岸有一座小廟,叫做「奶奶廟」,河西就是光山地界。一次朱皇帝吃了敗仗,從光山地界向東逃奔,涉過小潢河才甩掉了追兵,就近跑到奶奶廟裡躲了起來。廟裡住著兩個討飯的,見著進來的武將狼狽,餓的要死的樣子,就將討要來的剩飯和豆腐、幾棵青菜一起煮了一大鍋菜稀飯。朱皇帝還真是餓急了,三下五除二把一大鍋飯吃的一乾二淨,才緩過氣來。當地至今流傳一句俗話:「肚飢好下麥仁飯」,說的就是這個梗。當時窮人很少吃到大米,討來的剩飯是大麥仁做的,豆腐是剩菜里的。及至朱皇帝奪得天下後,大局穩定,一次回想起那頓難忘的飯來,就讓御廚們按他的回憶做,可是反覆多少頓做不來那個味道。沒法了,有身邊人提示:「何不請來那二人來京做?」於是派人尋訪,到底找來二人,做得出來,朱皇帝吃了果然高興,就是這味道!這個典故後來被一個相聲名家,叫做劉寶瑞的知道了,進行了藝術加工,編排了一個單口相聲段子,裡面就給這飯取了個雅緻的名字,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湯」。因為這個段子,很多人才都知道了這個飯。也是因為這飯的背景名聲不大好,火不起來,儘管至今很多人還在做,還在吃。

其實民間始終的有著這個飯食,米飯為主食的地方家家都經常做,經常吃。信陽當地叫「燙飯」,到了上海就叫「泡飯」了。做法、吃法非常簡單,剩米飯加水燒開,給幾片青菜,加點油鹽就成了。有的更簡單,直接的開水沖在碗里,湊合著剩菜或鹹菜就是一頓。當然有講究的,高湯或雞湯、肉湯代替了開水,蝦仁、乾貝或魚肉什麼的煮進去,再各種調味料,做出高檔的味道來。但是,這道飯萬變不離其中,主要食材依然的少不了老三樣:剩米飯、豆腐、青菜。

說到這裡,各位可能以為這個飯稀鬆平常。其實不然,你要真正原滋原味的做出來,還真的能夠完全體味到飯菜最原生的滋味,自遠古發明和使用火種,煮熟吃飯以來一直不變的味道。這就是飲食文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