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內戰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國家,緬甸長期吸引著外界的目光,其幾乎達到一個民族一支武裝的特色,更是成為研究緬甸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早期緬甸輿論的話語權大多在緬甸軍政府手中,流亡他國的緬甸媒體通過英文艱難地向外界傳遞著不同的聲音,此後隨著緬甸國內形勢的變化,至今媒體已經完全開放,不過依然以緬甸官方、緬甸軍方、回歸流亡媒體和西方媒體為主。近年來隨著中國對緬甸投資的增加以及對緬北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緬甸新聞開始通過中文傳遞出來,但大多還是以民間自媒體為主,雖然信息量增加但缺乏足夠的影響力。

在這種輿論環境下,緬甸軍方的聲音依舊是外界研究緬甸的重要參考,而素來以分化瓦解各少數民族武裝為己任的緬軍自然會利用自身的話語權來混淆是非,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早在果敢「8·8事件」之前,緬軍就利用外界對果敢知之甚少的有利因素,不斷炮製果敢威脅論,甚至不惜手段讓一些無良文人寫出緬北武裝是中緬經貿發展的障礙這類無恥言論,還把在地理位置上遠離中緬石油管道的果敢刻畫成了麻煩製造者,彷彿果敢不滅這條管道就不會通一般。當然最後緬軍還是憑藉這些藉口成功瓦解並佔領了果敢全境,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真實理性的聲音發出,這種論調早已破產,但不甘心的緬軍又開始謀劃新一輪的混淆是非,這一次則把目標對準了緬甸西部近年來崛起的若開軍。

若開軍(AA)是緬甸最年輕的少數民族武裝,從2009年成立至今已發展為擁有數千兵力的勁旅,其快速發展與緬軍在若開邦地區的壓迫密不可分,特別是若開軍能拋開地域限制加入緬北聯合陣線,讓其成為了緬軍的心腹大患之一。緬軍為了有效控制若開邦,不僅對土生土長的若開族進行壓榨,還挑撥利用當地不同族羣和宗教矛盾,將矛頭引向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淡化緬軍壓榨若開各族人民的事實。為了激化矛盾達到漁翁獲利的目的,緬軍授意羅興亞大亨兼議員吳澤溫為創建若開羅興亞救世軍(ARSA)提供資金,再煽動其在2017年8月份發起了孟都襲擊事件,此事直接導致了備受國際社會譴責的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約70萬羅興亞人被緬甸軍警驅逐到孟加拉國。

雖然緬甸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外交和輿論壓力,但始作俑者的緬甸軍方卻依然我行我素,並在緬甸國內獲得了大量的支持,即使相當一部分擁躉也是緬軍的受害者,但「反恐」這面大旗卻讓很多人迷失了雙眼。當然作為若開邦地區最大的民地武,若開軍在此期間保持了極大的剋制,為了不造成政治上的被動,主動停止了在若開邦地區對緬軍的作戰行動,也沒有參與到驅逐羅興亞人行動中,這樣做既避免了間接淪為緬軍幫兇,也讓高舉「反恐」大旗的緬軍找不到更多借口。雖然若開軍的做法已經足夠理性,但緬軍為達到目的依然不惜運用各種手段對其污名化,而就在潑水節前夕這盆髒水就潑在了若開軍身上。屈身以事緬軍的一些無良文人利用手中的話語權,將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同若開軍描繪成有聯繫、有支持、有勾結的關係,當然此事經過若開軍總司令的嚴正聲明後已經告一段落,但緬軍的挑撥離間卻依舊會持續下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