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的新生兒皮膚問題

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天,在手、腳與軀幹的下半部,會有比較明顯的脫皮狀況,皮膚也會呈現比較紅的外觀,偶爾會被誤以為是先天性的魚鱗癬,這樣的生理性現象,會在一個月之內消失。

圖片1粟粒疹  

多發性,如針尖般大小的白色球型小丘疹,好發於新生兒臉部的額頭、兩頰與鼻子,也會出現在口腔內,約有四成左右的新生兒,可以在皮膚上發現或多或少的粟粒疹。

主要是因為真皮上層的角質,產生囊狀滯留而形成

通常粟粒疹在嬰兒出生後的數週內,就會破出皮表外,並排出其內容物而自然消失,因此沒有治療的必要。

圖片2新生兒毒性紅斑

在出生後的頭幾天內,於臉、胸、背部與四肢近端,發生數目不一、直徑約二到三公分大小的斑狀紅疹,有時紅斑上面會有一些小水泡或小膿皰出現。

發生原因目前也不明。

通常在二週之內會全部自然消失,而且小寶寶一般的健康情況,並不會受到這些皮膚病灶的影響。

脂漏性皮膚炎

出生一到四個月會在兩頰、頭皮、耳朵後側、眉毛出現黃色油性的結痂。這是種暫時性的現象。在此階段的寶寶,皮脂分泌的較旺盛,有如青春期的青春痘一樣,待寶寶在四、五個月後自然會痊癒的。

輕者可不予理會,勿刻意地用肥皂欲將其清洗掉,因愈刺激皮膚分泌的愈多,只需以清水洗淨即可。

分泌較多而結塊者(通常在頭頂部),可用些嬰兒油將塊狀油脂潤軟後,再輕輕地剝下來。

若皮膚紅腫,結痂情形嚴重,需至醫院求診。

尿布疹

嬰兒常見的尿布疹即是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尿布疹是因為尿尿或便便等長期與小屁股接觸所致,所以預防及治療的方法就是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局部的乾燥與清潔。

排完便最好用清水清洗乾淨,不要只用濕紙巾擦拭,因為刺激物質仍留在皮膚上。

可以在每次清洗完後塗擦凡士林,以隔絕刺激。

較嚴重之尿布疹,可以請醫師開藥膏塗抹。

痱子及結晶性汗疹

兩者都是由於排汗不良所造成。

結晶性汗疹: 身上出現無症狀的易破小水皰,這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

痱子: 具有搔癢感的紅色丘疹,有時也會出現水皰,但很少會有膿皰。

讓嬰幼兒著輕薄的衣物,處在涼爽的環境下,即可避免汗疹的發生

常見新生兒眼睛的問題

寶寶眼白部位有黑斑,要緊嗎?

有些寶寶白色的結膜上會出現較暗的黑斑,是因為這些地方的鞏膜比較薄(或較透明),使內部的顏色直接呈現出的關係。

局部的鞏膜薄並不表示眼球比較脆弱。

此黑斑並不位在瞳孔至視網膜中央的連線上,所以不會影響視力。

圖片3寶寶的眼睛好像有點鬥雞眼

嬰幼兒常有黑眼珠偏向內側的現象,多為假性的內斜視,原因有:

 (1)嬰幼兒的視覺目標較近

 (2)嬰幼兒兩眼中間鼻樑處皮膚較寬,遮住眼白

若是真的有斜視須經眼科醫師治療,在兩歲之前完成為佳。

寶寶眼屎特別多,淚汪汪

新生兒常因鼻淚管下1/3段尚未發育完全、淚水無法流出鼻淚管而積在眼眶內,形成淚汪汪的樣子。久了就變成眼屎,此現象在1歲內會自然好。

可利用吃奶時,幫寶寶作鼻淚管按摩,通常三到四天後會改善。

如果結膜有發紅,加上眼屎一直無法改善,需要找眼科醫師處置。

 

 

資訊來源:網路資料,醫學書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