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評估了47萬名女性和9萬名男性,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至少50萬甲狀腺癌患者存在過度診斷,大多數女性患者都接受了不必要的外科切除和抗癌治療,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的癌都是微小的低分化的,可她們大多都接受了甲狀腺切除術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個無痛的、不致命的、安逸的躺在甲狀腺中的「腫塊」被查出來,然後接受可怕的切除,造成聲音受損永久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終身服藥等。

其實,90%乳頭狀甲狀腺癌屬於低危險度癌,這與威脅生命的高危險度癌相比有本質的不同,並不需要「一刀切」

1、日本開創甲狀腺癌「保存式治療」

90%的甲狀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手術切除乾淨的患者無需再進行化療和放療,但仍需進行內分泌治療。經過規範治療,甲狀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較高水平。因此,甲狀腺癌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

在歐美,甲狀腺全摘是甲狀腺癌的標準治療。甲狀腺全摘雖然能大大減少複發概率,但極易造成喉返神經甲狀旁腺嚴重損傷

為了充分考慮患者身體情況、併發症及經濟負擔等,日本開創了甲狀腺癌「保存式治療」,又稱「基於危險度治療甲狀腺癌」模式,對於低危險度的乳頭狀癌,日本會儘可能選擇保留甲狀腺的手術方式(葉切除)。

2、杉谷教授:危險度分級診療,有效避免過度醫療

杉谷教授表示:「隨著檢查精度的上升,體檢偶然發現的、腫瘤很小甚至不需要治療的微小甲狀腺癌越來越多了。如果給這樣的患者進行不必要的治療(過度醫療),可能會讓醫患雙方都陷入還不如沒發現的尷尬境地。如果是不予處理也不會影響生活的超低危險度的腫瘤的話,也可以選擇不手術只隨診觀察。」

大量臨牀研究證明,日本獨創的「基於危險度治療甲狀腺癌」,讓很多患者有效避免「過度醫療」,並且美國部分醫院也開始引進日本這種治療模式。

日本獨創的「基於危險度治療甲狀腺癌」

1、低風險人羣:進行葉切除;

2、高風險人羣:甲狀腺全摘,術後輔助治療;3、中風險人羣:根據可預測的複發、預後、手術併發症如:回返神經麻痹、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等發生頻率進行權衡針對不同患者情況具體決定。

風險人羣具體評估可參考:杉谷教授:甲狀腺不需要「一刀切」,10年生存率99%!(點擊文字可查看原文章)

3、手術無效的情況下可嘗試靶向藥物

對於浸潤性癌,醫生會進行頭頸部大範圍手術,即手術切除會涉及到氣管、食道、咽喉等部位並進行重建。這可能會影響呼吸吞嚥等機能。因此局部控制(頸部無腫瘤殘留)非常重要。以往侵襲性甲狀腺癌如果治療無效,可嘗試靶向治療,目前日本已有3種甲狀腺癌靶向葯上市(國內目前上市的靶向藥物只有索拉菲尼)。

圖註:甲狀腺癌靶向藥物國內外上市情況

在國際性的臨牀試驗中,對於放射性碘治療效果不佳的侵襲性的分化癌(乳頭狀癌、濾泡狀癌)的患者,這些藥物證明瞭可以有效減緩病情的進展。

杉谷教授提醒:這些藥物只在甲狀腺全摘放射性碘治療效果不佳病情繼續進展的情況下使用,以期患者的病情不會繼續惡化。治療時不可以跳過傳統的治療手段使用這些葯。

國家癌症中心今年公佈癌症五年生存率為40.5%,10年間,生存率由30.9%提高到40.5%,其中甲狀腺癌的生存率較高,為84.3%。相比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美國98%日本92.8%),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杉谷巌教授擁有甲狀腺癌治療20餘年經驗

無論是早早期腫瘤的非手術隨診觀察

乳頭狀癌的風險應對

進展性腫瘤的擴大切除

還是靶向治療、低分化癌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杉谷教授均能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特點

提供合適的、前沿的醫療方案

版權聲明:本文由厚朴方舟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厚朴方舟健康管理,歡迎轉發分享,其他媒體或者平臺轉載需授權,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