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是司法部门为群众提供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这些法律服务实实在在落在群众身上?

  4月9日,记者从德阳市纪委监委获悉,德阳市纪委派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协同市司法局,推动实施“随身+”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把公示牌、便民箱以及法律顾问的二维码设置在居民小区门口,让群众随时获取相关法律服务,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要求落实落细。

  在德阳绵竹市政务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站,一排整齐的服务流程图挂置在醒目位置,如何获得法律援助、如何获得法律咨询等一目了然。来自绵竹市汉旺镇的陈女士正在办理法律援助需求事宜,不到10分钟,陈女士的申请便通过审核,中心指派的援助律师与陈女士取得了联系。

  在什邡市马井镇翰林院子安置小区随处可见法律服务宣传牌和法律顾问二维码,在每个院落出入口还设置“法律服务便民箱”,群众通过扫描公示牌、便民箱以及法律顾问的二维码,随时获取相关法律服务。

  据了解,“随身+”法律服务工作主要通过乡镇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小区(院落)法律服务点、单元(楼幢)法律服务公示牌为依托,为群众提供多种方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信息,让群众享受到“擡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的随身法律服务。

  德阳市纪委派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组组长邓玉琢介绍,“随身+”法律服务项目实施仅是起步,下一步,将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基层站所落实“随身+”法律服务项目以及服务群众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