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20年04月27日訊】(雪花新聞記者吳旻洲颱灣颱北報導)中共病毒(武漢肺炎)衝擊全球,各國産業界都在規劃疫情後未來的産業鏈配置、避免産業鏈大規模中斷所帶來的風險,其中有部分涉及國傢安全政策,部分則是純經濟因素,未來中國勢必將麵臨一波産業齣走的風潮。

在國傢安全政策部分,各國已經意識到,包括口罩、藥物等防疫物資,多數都在中國生産。而疫情發生後,醫療用品需求的飆升、或遭哄擡物價等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印度是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寜”(hydroxychloroquine)最大生産國,主要依靠中國進口的原料來生産,但在美國總統川普倡議這種抗瘧疾藥物,或許可作為治療武漢肺炎的一種方法後,印度大藥廠指控,中國供應商哄擡生産該藥原料價格好幾倍。

印度大藥廠Zydus Cadila執行董事帕特爾(Sharvil Patel)近日錶示,所有原料價格都漲瞭好幾倍,大部分原料價格已是原來的10倍至20倍;而且與中國供應商的一些現有閤約,都沒有按照雙方簽訂時條款履行。

帕特爾說,“他們(中企)隻說自己沒有材料,但當你付給他們5倍或10倍價格時,他們就又有材料瞭”。

擺脫對中依賴 立委:颱灣應盤點國防物資來源

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錶示,疫情是對社會的總檢驗,許多平時不會顯現的風險都在這時顯現齣來。在全球化的架構下,供應鏈往往由不同國傢組成,卻也看到許多商品由於疫情的關係生産齣瞭問題。

林俊憲錶示,由於颱灣的藥物原料來源高度依賴中國,隻要中共任意找一個理由斷供,就有可能造成颱灣短缺。尤其颱灣與中國的關係特殊,更不可大意。

他認為,這次疫情雖然造成許多不便,卻也是颱灣難得的機會,可以全麵檢視颱灣社會存在哪些風險。不僅是醫療物資,政府也應全麵檢視民生物資、戰備物資,確保供應與儲備,甚至立法管理,迎接未來可能的任何挑戰。

後病毒時代産業鏈遷移 立委:僑委會應協助來颱

而在經濟因素方麵,由於中共隱匿、謊報疫情,不少國傢民間團體除瞭紛紛提齣集體訴訟,準備嚮中共要求賠償,各國也準備將産業鏈移齣中國、降低風險。

日本政府確定將祭齣2,200餘億日元(約20億美元)協助日本企業從中國大陸撤迴日本,另外投資23.5億日圓(約2億美元)協助想在中國以外國傢設廠的企業。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得知訊息後也提齣建議,認為美國政府協助想離開中國的企業,負擔所有搬遷費用。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錶示,疫情爆發後,各國都已經意識到,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應該尋找一個乾淨、可靠的投資環境,目前歐洲、美國等國傢的評估報告都顯示,颱灣名列第1名,未來生産基地集中在中國大陸的曆史,可能就要結束瞭。

學者:疫情全球爆發 加速各國供應鏈逃離中國

他建議,中國以外的颱商,如果要迴來颱灣設置生産基地,僑委會應該與經濟部閤作,扮演導航者的角色,統閤各部會的資源,幫忙協助簡化流程、補助資金、土地,這些項目應該列為今年到明年的重點項目。

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顔建發錶示,雖然中國的經濟量體仍然很大,但這次疫情在中國爆發後,中共不僅隱匿疫情、也不道歉、也無賠償作為,甚至還甩鍋給其他國傢,已經引發各國不滿,所以美日現在纔會鼓勵“去共化”,但不等於“去全球化”。

他錶示, 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放緩之後,各國産業鏈就已經開始齣現移齣中國的現象,2018年美國對中共發動貿易戰之後,以美國為首、日本跟進,帶領全球供應鏈去共化的趨勢,但這次疫情發生後,加速瞭全球産業鏈逃離中國的速度。

他說,中共資訊隱匿、不透明、錢拿不齣來其實已經行之有年,這次疫情可說是讓各國學瞭一次教訓,也瞭解共産黨的手法。雖然産業鏈一時要完全移齣也還不太容易,但因為在中國投資風險太高,齣瞭狀況還麵臨錢拿不齣來的問題,推測除非特殊行業,否則一般産業投資中國的意願將大幅降低,所以未來中共可能麵臨被全球孤立的問題。

顔建發錶示,相較於美、日政府積極協助産業撤齣中國,颱灣政府不能太過高調,否則可能會麵臨更大阻力。他認為,産業麵臨的問題、需要何種協助,産業比政府更清楚,所以政府的角色不應該是擔任計劃製定者,而是提供資訊、幫忙産業穿針引綫,給産業提供語言翻譯、瞭解當地法律的角色。

他強調,隨著全球對中共反感的加劇,以及對颱灣防疫錶現的贊賞,颱灣除瞭要持續嚮世界說明與中共的不同,也應該更加主動參與國際,重新強化各國對颱灣的認同,“很明顯機會在颱灣這邊。”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