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肉粽.jpg

 

 

随著最近电影「粽邪」的放映,让台湾这个独特又充满民俗色彩的送煞仪式浮上台面,相信送肉粽这个名词对于许多人而言是相对的陌生,但对于中部海线一带尤其彰化鹿港,福兴,线西等地区的民众对于此仪式则多半熟悉不已。

 

早期民间认为吊死之人,怨念深,多因不甘而寻死,死后常会危害乡里弄得各家各户鸡犬不宁,才衍生出此送煞的超渡仪式把冤死鬼送走,以求地区的平静与乡民的心安,所以送肉粽又名送吊煞或吃面线,因为吊死之人又常被称为「包肉粽」或是「吃面线」,其他为避免送吊鬼或赶煞等名词对死者不敬,时至今日才统一用送肉粽这个名词。

 

台湾送肉粽的仪式其实是源于大陆泉州,因为在泉州很早就有所谓「结粽」的除煞习俗,结粽顾名思义为,借由解开结绳的这个动作当作解开心中的不安与厄运,及相关的送煞习俗好让今年都能够平安顺遂,因彰化海线一带如鹿港等多为泉州的移民,故而将此传统延续下来进而演变至今。

 

 

 

  • 肉粽典故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里肉粽本身就是一种驱邪避凶的祭祀食物,早在汉朝时代就认为水中的蛟龙与水鬼会惧怕艾叶或荷苞叶等植物,所以才从纪念屈原的「筒粽」,改为现在以叶包粽的方式,而台湾常用的月桃叶也是民间常用的避邪植物,更常在拜公妈与拜神明等仪式的祭祀食物中出现,要拜完才能结绳食之,可见肉粽不仅仅只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除煞与保平安的象征。

 

 

 

  • 送肉粽奇闻

 

 

- 围捕吊死鬼

 

 

 

尽管送肉粽仪式对于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在地的传统民俗,但有太多的灵异传闻也让人抱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神秘的送煞活动。

 

送肉粽属于送煞出境的一种仪式,会将冤死之人从自缢的地点送到最近的出海口,让祂得以超渡,而在送煞的过程中与其说送不如说赶比较贴切。

 

一般送肉粽的队伍都很浩大,多为百人起跳,除了由鬼王锺馗压阵赶煞以外,各路都有神明,乩童,法师等负责挡煞,送肉粽的队伍沿途会撒米盐与放鞭炮驱赶,其间为了要确保阴煞不会乱窜或躲入谁的家,一般街头都会净空且告知家家户户的外墙与大门都要贴上符咒,让阴煞无法进门,所以又称为围捕吊死鬼,就是要让阴煞无所遁形。

 

 

贴符.jpg

 

↑ 送肉粽前镇上居民会先将符咒贴在外门,扫把也有解煞的功用

 

 

 

笔者就曾听闻,曾有外地的人误闯当日有送肉粽的鹿港街头,正在纳闷为何街道空空荡荡时,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出现一团白色似人形的影子飘来,正当疑惑之际,旁边的门忽然打开,原来是当地的居民请他先进来屋内,并告知目前不宜在外逗留,进屋没多久,那团白影似乎正经过此处,清楚并传来悲伤的鸣鸣之音,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哀戚与悲凉,啜泣声持续了有数分钟之久,让屋内的所有人都竖起了寒毛,直到过境的敲打,鞭炮与众人的吆喝声出现才让哭声消失于屋内。

 

 

 

  • 可中途离队

 

 

 

送肉粽最常听到的就是若你不慎遇到送煞的队伍,代表你与祂有缘,应陪队伍走完全程,切勿中途离队,否则被送的阴煞很容易就跟著你回去,送肉粽的过程中也千万别回头望或是直呼对方本名,以免被阴煞得知而纠缠,再来送完后也不宜马上回家,应去附近的宫庙求符解煞以确保自身的平安。

 

在鹿港当地的传闻中就有几则类似的故事,一个为当地的流浪汉,当送煞的队伍经过他休息的公园时,因好奇跟了一阵子后便觉得无趣而折返,第二天就被人发现陈尸在公园的角落。再来最多的就是遇到送煞的队伍,不但不让道还表示不敬的人,几日后不是发生横祸而亡便是自缢在家中,变成待送的粽子了!

 

 

送肉粽仪式.jpg

 

 

↑ 送煞的队伍

 

 

 

  • 后记

 

 

 

尽管当地类似的传闻众多,相信或多或少有些是以讹传讹,但笔者建议若知道该地方当晚有要送肉粽还是避免为妙切勿好奇参与,若真的不慎遇到就带著崇敬的心陪队伍走上一程,毕竟就撇开迷信而言,送人一程也算是为自己积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若是自己遇上难关,千万不要有轻生的念头,因为都有勇气死了怎么会没有勇气面对问题呢?死后若真有灵魂也只是延续自己的痛苦,并带给身边的人更大的悲伤与问题而已。

 

 

相关文章